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检验检测,检测技术,对策分析
  • 发布时间:2024-10-02 17:37

  孙 华

  (临沂市检验检测中心,山东临沂 276000)

  摘 要:食品检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环节。本文介绍了食品安全及食品检验检测的现状,探讨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存在的检测体系不完善、检验能力不足、技术与方法滞后、标准法规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完善检测体系、提升技术设备水平、优化数据处理流程、强化内部管理、完善法规标准等一系列对策,以期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检验检测;检测技术;对策分析

  近年来,兽药残留、添加剂滥用、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对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构成了严峻挑战。尽管有色谱、质谱、光谱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先进的检测技术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但检测体系中的监督与管理短板却日益凸显[1]。从监管漏洞到执行不力,从标准滞后到信息不透明,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的有效性。

  1 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的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界定核心在于保障食品中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有毒、有害物质。在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同样受到高度重视。2018 年底,我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进行了修订,明确了食品安全的新定义,即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2]。然而,尽管有着明确的法律规定和监管要求,但食品安全事件依旧频发,如油罐车未经彻底清洗即用于运输食用油导致的潜在化学污染、麦趣尔牛奶丙二醇含量超标、卡士酸奶酵母菌超标等卫生问题。

  2 食品检验检测概述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是市场监督管理局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通过专业的实验室,借助相关的仪器设备,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随机抽查的食品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科学检验检测,以判断其主要成分及添加剂是否符合标准,并将检验检测报告作为对不合格食品生产者的处罚依据,可以有效避免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为防控食源性疾病,保障公众健康,食品检验检测作为质量保证与产品合规评估的核心手段,其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基于核酸扩增(如环介导等温扩增、重组酶聚合酶扩增)、色谱、免疫学及光谱技术的多种分析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持。

  3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3.1 检验检测体系不完善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食品安全监管重要的环节,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管制体系政策中包含了食品应急处置制度、食品评估制度、食品风险评估制度、食品召回制度、食品可追溯系统和食品质量安全准入制度等[3]。但是,以上制度都处于持续完善的过程中,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是所有制度的技术支撑,需要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加强食品检验检测与相关制度的有机融合。

  3.2 小型企业食品检验能力不足

  小型食品企业在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中面临重大挑战。许多小型企业内部存在员工文化素质偏低、法律观念淡薄的问题,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的现象时有发生,且难以根治。同时,在生产、流通的关键环节中,也普遍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保障设施和强烈的食品安全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食品安全隐患[4]。此外,由于在资金、技术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显著局限性,小型食品企业难以紧跟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的最新动态,有效吸收并应用新技术和新方法。这直接导致小型企业在构建和执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时,遭遇了重重阻碍,进而限制了其整体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3.3 检测技术和方法不足

  相较于国际先进水准,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仍显传统,存在显著差距。国外发达地区由于较早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已构建起完善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充分认识到食品检验对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价值。然而,我国在这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快速筛选技术尚不成熟,残留物检测方法种类有限,超痕量分析技术更是存在空白,这些因素共同制约了食品安全检测工作的效率与精确度[5]。此外,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的影响,食品检验检测方法的选择较为局限,面对食品工业中不断涌现的新问题,缺乏针对性的科学检测技术。

  3.4 检测标准和法规不健全

  当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领域面临标准滞后与法规不健全的双重挑战[6]。政府职能分散、法律法规亟待完善导致食品检验检测体系存在显著滞后性,也导致信息透明度不足、公众认知度低。食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理念的缺失,使得从初级农产品至最终消费品的各环节均可能成为安全漏洞,不合格食品易流入市场。此外,标准更新程序烦琐,致使现行标准难以匹配食品行业快速发展的需求,且与国际标准存在差距,严重制约了食品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协调性,为食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3.5 检测机构和人员能力参差不齐

  当前,部分检测机构的人员配置与技术能力不均衡,显著滞后于国家食品安全监测体系的标准需求。地市级及以下机构只能维持基础监测功能,其食物中毒病因鉴定能力普遍缺失。部分食品检测机构面临设备落后、技术不足及管理不规范等瓶颈,直接削弱了检测结果的精确性与可信度。同时,检测人员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对新兴技术与方法的掌握有限,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检测挑战。

  3.6 监督和管理力度不足

  食品检测领域面临着监督与管理力度明显不足的问题。在监督层面,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措施与执行力度,部分检测机构存有侥幸心理,存在违规操作、数据篡改等不当行为,严重损害了食品检测的公正性与公信力。此外,管理架构的分散性也是一大挑战,食品检测工作横跨多个行政部门,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执法资源分散,难以形成统一高效的监管合力。分散管理不仅降低了监管效率,也增加了监管盲区。

  4 解决对策分析

  4.1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

  完善食品检验检测体系是构建更加坚实的食品安全防线的核心环节[7]。①要加速推进机构改革,实现资源与职能的高效整合,确保检测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协同。②要深入实施风险评估制度,依托科学数据对食品中潜在危害进行前瞻性预判,为监管决策提供坚实依据。③应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链条追溯体系,确保食品来源可溯、去向可追。④要畅通食品安全召回渠道,确保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能迅速、有效地从市场中撤出,保护消费者权益。⑤要紧跟国际食品安全标准动态,加快我国食品安全标准的更新步伐,提升标准的科学性与适用性,以高标准引领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4.2 提升检测技术和设备水平

  为应对食品安全领域的复杂性问题,需对检验检测设备配置加大资源投入,以高精尖设备提升检测效能,确保实验室装备的先进性,有效应对食品安全新挑战,强化监管效率。同时,强化自主研发体系,激励技术创新,加速检测技术国产化进程,减少对外部技术的过度依赖。定期执行设备更新与维护计划,依托严谨校准与保养流程,保障检测结果的精确无误与长期稳定性,为食品安全检测构筑坚实技术防线。此外,积极吸纳专业检测人才,构建精英检测团队,并自建实验室,以增强自主检测实力与应急响应速度,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与保障。

  4.3 优化数据处理与结果认定流程

  优化数据处理与结果认定流程是提升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效能的核心。应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先进性,促进跨领域信息共享,构建科学的数据处理体系,以减少人为误差,保障数据质量的一致性与可靠性。通过简化并标准化认定流程,结合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显著提升检测效率与结果精度,加速食品安全问题的识别与应对。同时,借助新闻媒体,实现监管信息的透明化传播,增强公众信任与参与度,共同构建一个高效透明、协同共治的食品安全监管框架。

  4.4 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内部管理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加强食品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内部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不仅要求企业完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生产环境和检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规范和标准,还需要企业积极提升检测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应定期组织专业培训,使检测人员能够掌握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同时,通过严格的考核工作,确保每位检测人员都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4.5 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

  完善法律法规与标准体系是保障公众健康、维护市场秩序的关键举措。需从国家层面出发,系统规划并持续优化食品检测标准,确保标准体系覆盖全面、层次分明,以检测对象为核心,明确方法内容、细化产品分类、设定科学检测指标,并引入先进检测技术,形成功能完备、操作性强的标准框架。同时,强化执法力度,对违反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行为零容忍,严厉打击,形成有效震慑。此外,拓宽公众食品安全维权渠道,鼓励公众参与监督,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共治的食品安全格局。

  4.6 利用数据科学和预测分析

  面对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存在的问题,数据科学和预测分析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数字革命为食品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结合专家知识与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构建更为精准的模型,以帮助食品安全风险管理者深入理解各种影响因素。近红外光谱建模、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多元统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有助于更准确地预测和应对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

  5 结语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在保障公众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当前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仍面临检测体系不健全、技术更新滞后、监管执行不力等挑战。针对这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检测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与应用,同时提升监管效能,确保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时效性。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日益完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工作将更加精准高效,为构建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玉婷, 陆清, 唐志永, 等. 基于氧化还原型纳米酶的比色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J/OL].食品科学,2024,1-18[2024-06-27].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2206.TS.20240606.1552.018.html.

  [2] 王振飞.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食品工业,2024(11):59-61.

  [3] 陆丹, 陆维福. 行政法视角下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与评估[J]. 食品科学,2024,45(14):366-373.

  [4] 刘振泽. 察右前旗食品安全检验检测问题及对策分析[D]. 呼和浩特: 内蒙古师范大学,2020.

  [5] 杨瑞, 赵豪豪, 马海军. 食品安全抽样技术发展与提升[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4,15(14):293-298.

  [6] 陈丽君. 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制度分析及对策[J]. 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1):163-164.

  [7] 司刚军. 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构与实践研究[J]. 中国标准化,2024(4):165-16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