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趣得课堂』实践探索

  赖志平

  传统语文课堂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难以真正领略语文的魅力。“趣得课堂”致力于打破这一僵局,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它强调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和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同时,“趣得课堂”还注重挖掘语文课程中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文化、体验情感,在掌握语文工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语文的人文性,为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人文精神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一、小学语文“趣得课堂”的基本内涵

  “趣得课堂”的“趣”,首先体现在文本价值的发掘上。不同文本承载着不同作者的情怀、思辨、观点和意趣。语文课堂中,教师、学生与作品不断对话、碰撞,学生在逐步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时,也便似“随文生情”“随文达意”“随文入境”般走了一遭,得到一种阅读的“趣”,从而因趣愿学、因趣乐学、由趣善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的情感,品味文字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得”是“趣得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目标,主要体现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学生在“趣”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得”表现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对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能力的提升,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能力,思维方法与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趣”与“得”是“趣得课堂”的两个关键维度,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课堂趣味横生,学生在“趣”的引导下产生对知识的渴望,才能学得兴趣盎然,落实知识的习得、素养的发展。如果教学光为了吸引学生,一味求“趣”,偏离了语文的“得”,语文课堂也会沦为“为有趣而有趣”,嬉笑之间学生将无所得[1]。因此,“得”为核心,“趣”为调剂,“趣得相生”的语文课堂才是好课堂,才是学生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

  二、小学语文“趣得课堂”的实施困境

  (一)文本价值之困

  文本的深度解读与有效运用对教学效果而言非常重要。然而许多语文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往往停留于表面,课堂教学缺乏深度和广度,难以引起学生的深度思考和情感体验。部分语文教师虽然能获得一些深入的解读,但往往难以将其有效地融入教学中。这既受限于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设计水平,也受限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和教学时间的不足。

  (二)语文要素之惑

  语文要素是构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单位,包括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在“趣得课堂”中,我们需要明确界定这些要素,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然而,现实中我们却面临着语文要素之惑[2]。一方面,语文要素的界定并不明确,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分类,这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难以把握重点。另一方面,即使有了明确的界定,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落实也是一大难题。不少语文教师往往难以将语文要素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以致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发展素养之难

  “趣得课堂”非常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将其视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全面而系统地进行,但传统的评价方式以知识掌握程度和考试成绩为主要标准,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核心素养状况。这就需要我们探索新的评价方式,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三、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趣得相生”教学策略语文“趣得课堂”要求教师先领悟文本之趣、课程之趣,再去思考教学组织方式如何呈现“趣”。“趣得相生”的实现关键在于“三路皆明”:让文本价值更明晰、让语文要素更明确、让核心素养更明亮。

  (一)明晰文本价值:精准定位“趣得相生”的基本内涵

  精准定位文本的核心价值,是构建“趣得相生”课堂的关键。为了充分展现文本的趣味,语文教师需要深入研究,把握文本的精髓。著名语文教师薛法根曾提倡教师在课前应至少阅读三遍课文:第一遍以普通读者的身份,感受文本的自然魅力;第二遍换位思考,想象孩子们阅读时可能遇到的困惑;第三遍则以教师的视角,挖掘文本的教学价值。这样的阅读过程,有助于教师全面把握文本,发现其中的情趣、意趣和理趣,为课堂教学打下坚实之基[3]。构建“趣得相生”的语文课堂需要教师深入挖掘文本价值,巧妙设计教学活动,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明确语文要素:有效把握“趣得相生”的学习要点

  统编教材的设计独具匠心,每个单元均融合了双线结构,彰显了单元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深入研究教材的结构框架和教学脉络,提炼知识、能力和方法的要求;要具备整体观念,将单篇课文置于单元、整本书乃至不同学期的教材中进行对比和分析。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的语文要素分布及体系,从而更加精准地把握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点,打造出兼具趣味性和实效性的“趣得课堂”。

  (三)聚焦核心素养:切实保障“趣得相生”的教学效果

  聚焦核心素养的发展,让学生的核心素养更“明亮”,是“趣得相生”成功的关键。语文教师要在解读文本、解读教材、课堂组织方面关注“趣点”和核心素养的关联,配以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搭建语言支架,让学生畅谈感受。二是读辩结合,让课堂充满思维碰撞。三是拓展延伸,让学生在举一反三中提升能力。四是适当留白,让学生在想象中丰富课堂。五是写法迁移,以读促写提升核心素养。

  比如,教师在执教《两茎灯草》时,在引导学生品读完文本并得出“吝啬鬼”这一形象后,出示一段描述严监生的慷慨行为的材料,并提出问题:“此时,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严监生?”这样的留白设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还让他们在想象中丰富了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又如,在教授《海滨小城》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其总—分—总的结构和每段开头的中心句写法,然后将该课与单元习作《这儿真美》进行整合,让学生模仿这种写法来描写自己的校园。学生们在读写结合中不仅习得了典范语言,还解决了单元习作的难题。

  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既要善于解读教材,明晰文本价值与学科体系,又要准确把握文本内容的“情趣点、意趣点、理趣点”及其与核心素养的关联,还要基于学情,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从而让课堂“趣得相生”,扎实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 潘胜男. 造景生趣, 笑中悟道——浅析小学语文情趣课堂的创设[J]. 内蒙古教育:2014(7):2.

  [2] 茅春燕. 新·趣——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法之探索[J]. 语文教学通讯,2013.(6):56-58.

  [3] 陈林. 语文课堂聊课旨趣[J]. 中国教育学刊,2012(1):3.

  (作者单位:广州市天河区棠德南小学)

  实习生 陈幸英

  责任编辑 黄佳锐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