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 大世界——读《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有感

  陈 玮

  这是一篇很迷人的文章,在手机上看了不到三分之一的内容,我就决定把它完整地打印出来细细阅读。

  说它“迷人”,是因为在这篇名为《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一文中,《师道》主编李淳老师和福建厦门松柏中学连子波老师的对话妙语连珠。两位老师对于学生“微写作”的探讨、理解和思考,着实给像我这样的读者很大的启发。最重要的是,两位老师在交流分享的过程中,不觉间流露出来的个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也让这篇文章有了更加纯粹的“书卷味”“文学味”,这些美好的气息,是我们的校园、我们的课堂需要的,是我们理应拥有的“自持自守的精神储蓄。”

  本篇文章采用的是对话体的行文方式,这种方式的呈现,更易于读者理解文章主题。谈话式氛围感的营造,在阅读一开始的时候,就把读者巧妙地拉进“谈话圈”之中,每个人都成为现场听众。两位老师在侃侃而谈,彼此回应,“听众们”的思想也在流淌、奔涌、翻滚,这种阅读感觉很奇妙,是一种幸福的精神共鸣。所以,如果说,学生的诗歌是灵动、清澈的,那么,这篇文章也如一首长长的诗篇,充满哲思和启迪,读来会有一种按捺不住的感动和激动。在“倾听”的过程中,常有豁然开朗之感。三天时间的反复阅读,不断做标注,不断与自己的理解和实践进行对接和碰撞,每次都有新的发现和感悟。无论是关于“万物是人类意义”的探讨还是关于对“自我为万物之回音”的思考,在我看来,这些观点的表达,正如文中所言“人类与万物建立起了联系,人类才成其为人类,甚至可以说,万物就是人类自身的意义,或者是人类自身意义的投射……去看,去思考,然后写下来,这就是物象主义写作。这也是最符合人类嵌入到世界方式的一种写作方式。”可以这样说,在后期的几次深阅读中,我都是立足于这个观点,不断地回读各处精彩表述。

  “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是文中的一道“暗语”,只有理解并懂得建立起人与物温暖、紧密关联的重要性,才有可能在小王子的玫瑰中发现“自己与世间万物的关联”,才会引导学生在大量声色光电的重重包围中,始终坚守“朴实的注视”,始终对眼前活生生的世界产生蓬勃的兴趣,并且用诗歌等多种方式诗意地展示出来。

  我对文中“获得一种安静而舒缓的童年诗性的给养”深有感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工作之余,我喜欢阅读和写作,四年前,又开始了童诗教学的尝试。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孩子爱上了写诗,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些存疑,始终少了一种踏实的感觉。这篇文章的出现,一下子解决了我很多的困惑。

  首先,关于对“物象主义”的理解。无论是教师教诗还是学生写诗,最离不开的就是需要有对外界细腻、丰富的观察,我把这种感觉称之为“移情”——把自己想象成大自然的一朵花、一棵草,和大自然连为一体。当42 名一年级的小学生来到湖畔、树林采风,学生开始尝试这样去体验、想象的时候,他们的小诗里,就有了很多有意思的表达:

  我和小桥/ 对视目光/ 搭起一座小桥/ 我们在小桥上/ 说悄悄话我去钓鱼/ 小鱼不想被钓起来/ 它对我说/ 我也有生命小塔、小桥都有了情感,不正是李淳老师在文中谈及的观点吗——“人在物上的‘行走’都会踩出精神的印记,或深或淡,都是我们生命的自我形塑。”我被这样的表达深深感动着,学生们开始关注自然万物,并赋予它们与人类相同、相通的情感,他们不再仅仅被网络信息所吸引。稚嫩的生命成长里,“将世界重新映入眼帘”,逐渐有了对自我的理解。

  当我一次次与“物象主义写作训练”这一概念相遇的时候,我对于教学生写童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学生对物象进行创作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调动,并与物象产生关联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对于自己生活的环境,对于自然万物的存在与生长,都会有更为广阔和深远的表达。人与物的平等,以及如何与自然保持一种平衡,如何对自然始终抱有敬畏,他们开始学习思考,尝试着真正“俯下身来充满爱意地亲近它”。这是很可贵的文笔进步和思想进步。所以,把童诗写作与本文提及的“微写作”中的物象主义写作关联到一起,童诗教学就有了自己的气象和风景。

  其次,写作与生活的关联。我很喜欢文中这一处观点的表达——“创作者更热忱地投入到研究世界万物丰富的联系中,找到‘层累’之意象和自我之生活的关联处,这样才能寻获更有质感的‘实感’”。

  在我过去的童诗教学实践中,我把更多的关注点投放在学生“写”的层面上——写没写出来?写得好不好?但实际上,从“物象主义写作训练”的角度而言,写,不应该是放在首位的。所谓的“写”,更应该是 “物我两忘”之下自然而然的生发和倾诉。只有真切感受到生活的有滋有味,感受到生命的蓬勃葳蕤,这样的“写”才具有鲜活、灵动的特性。一首首诗,看似是留在了纸页上,但学生在完成这首诗之前、之时、之后的所看、所听、所思、所获,不再是孤立、单薄和片面的。诗情、人情都由此变得绵长而丰厚。所有情感、情绪的表达,都和生活这门人生的课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成为从生活这片丰富多彩的沃土中,流淌出来的美妙音符。

  诗,在这一刻,成为学生情感倾诉的第二种表达方式,除了用嘴巴,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微写作”去交流,去表达。“世界是一个系统,万物自有其语言。”想要倾听到万物的语言,需要有一颗“万物”的心,需要把“万物”邀请进自己的生活。万物的生活也是自己的生活。万物的生长里,也有和人类相连的生命萌芽,人和万物之间平等,没有鸿沟,我们才能读懂一片叶子的思念,听懂一条小河的欢喜,才会在阅读小王子和玫瑰的故事时,感受到“玫瑰的露珠挂在小王子的脸颊”上的那份甘甜与美好。

  从文中寻找到一份期待了很久的答案,读到的每一句话,仿佛都在我自己内心潜藏了许久,模糊又有些无法掌控。在我不知如何表达时,突然被两位老师的真知灼见唤醒和照亮。这种唤醒和照亮,对于我的童诗“微写作”的教学具有极其重要意义。读一篇好文章,遇见了两位好老师,并由此建立起某种有趣的联系,让文中精彩的观点和思想,在我的课堂得以落地推进,让我在执教过程中的思索有了方向和回应,我想,这是阅读本文的幸福,更是阅读本文的大幸运!

  (作者单位:北京市八一学校)

  责任编辑 李 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