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探究

  • 来源:营销界
  • 关键字: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
  • 发布时间:2024-10-20 12:46

  付志龙(贵阳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与充足的资金供给是实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所在。实体经济则是金融的基石,为金融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和坚实的基础。近年来,金融服务结构性失衡、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小微企业在资金流转上的困境,如同“失血”般阻碍了其正常运营,也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如何充分发挥金融业的“造血”功能,推动金融机构从“应急输血”向“常态助力”转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为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提供有益的参考,为建设金融强国增砖添瓦。

  关键词: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实体经济;小微企业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力量,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服务实体经济方面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产业升级、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面对日益复杂的金融市场环境和不断变化的农村经济需求,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对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进行探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

  实体经济始终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经济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涉及农作物的种植、养殖、林业、渔业等农业生产活动,以及农产品的加工、销售等相关产业链。农业经济是农村发展的重要支柱,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支持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对于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背景,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具有巨大作用的各类金融政策的出台。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特别是在近年来,随着全球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复杂多变,我国政府更加重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原则,并通过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使金融资源更加高效地服务实体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持续加大。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达35.59万亿元,比上年多3.41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22.22万亿元,同比增加1.18万亿元。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在逆周期调节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统筹运用总量和结构、数量和价格工具,更加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也在逐渐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民营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2023年,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导资金更多流向民营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例如,对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进行延期扩容,累计为140家民营企业发行的2438亿元债券提供增信支持;同时,鼓励商业银行发行小微企业专项金融债券,2023年共发行了2637亿元。这些举措不仅拓宽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也降低了其融资成本,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现状

  一、服务覆盖范围有限

  农村地区地域辽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这使得金融机构在设立分支机构时面临一些困难。由于资源有限,金融机构的网点布局往往难以覆盖所有农村地区,这导致一部分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难以获得及时、便捷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金融服务更是稀缺,当地居民和企业往往因地理位置偏远而面临融资难题,不仅融资成本高昂,融资机会也相对较少。这种金融服务的不均衡分布,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进而对实体经济的整体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性不足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方面的进展虽然值得肯定,但总体来看仍显不足。当前,在我国金融机构中,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为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量身打造的特色化、差异化金融产品则十分缺乏。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然而,现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往往难以精准对接这些需求,导致金融服务与实体经济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这种脱节不仅限制了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也制约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因此,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深入挖掘农村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开发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以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的多元化、个性化融资需求,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三、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小微企业作为促进这一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往往面临经营风险较高的问题。这种高风险状况给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使其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变得更加复杂和困难。此外,部分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制方面仍存在不完善之处,缺乏科学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机制。这使得其在风险防范方面显得力不从心,难以有效应对潜在风险。以上情况不仅增加了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也减小了其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四、金融服务效率亟待提高

  农村地区薄弱的金融基础设施,一直是制约金融服务发展的重要因素。支付结算系统的不完善,导致农民和小微企业在进行资金划转时面临流程烦琐、速度慢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也增加了客户的时间成本。征信体系的不健全,使得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估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而影响了贷款的发放和风险控制。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理念和业务模式上仍然过于传统,缺乏创新性和现代化金融科技手段的支撑。这导致其金融服务在响应速度、服务范围和服务质量等方面难以满足客户的期望。在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这样的服务模式显然已经滞后,无法跟上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策略

  一、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金融机构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即积极拓展服务领域,确保金融服务覆盖广大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从而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这一使命的完成,不仅关乎金融机构的发展,更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加强农村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服务创新,是提升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农村实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加大在农村地区的布局力度,通过增设物理网点、优化服务设施等措施,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更偏远的地区,让金融服务不再遥不可及。例如,某农村金融机构在偏远山区设立了服务站点,配备了自助服务设备,使得当地村民能够轻松办理存取款、转账汇款等基础的金融业务。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还应积极引入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大力发展电子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新型服务模式的推出,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使得农村居民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随时享受到金融服务。这种便捷性不仅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也提升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度。

  二、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是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所在。面对农村和小微企业日益多样化的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必须积极探索和尝试,推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金融产品,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多元化需求。

  一方面,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深入了解农村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创新金融产品。例如,针对农业生产的周期性特点,设计推出“春耕贷”“秋收贷”等季节性贷款产品,为农户提供及时、高效的资金支持。同时,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题,开发供应链金融、应收账款融资等新型融资产品,通过利用核心企业的信用优势,为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低成本的融资解决方案。当然,金融机构还可以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林权抵押贷款等新型抵押方式,以拓宽农户和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利用科技手段提升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移动支付技术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应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金融服务体系。例如,通过优化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功能和界面,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使农村居民和小微企业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同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实现差异化定价和风险控制,以提高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强化风险管理能力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中,金融机构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通过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来提升风险识别和应对能力,以确保业务稳健运行并有效服务实体经济。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制定全面、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流程和方法。同时确保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定期对制度进行审查和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业务需求。

  二是加强风险识别和评估。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收集和分析客户信息、市场数据、业务数据等,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在风险评估过程中,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实体经济的特点和需求,以确保风险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优化风险应对策略。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高风险业务和客户,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控措施,以降低潜在风险。同时,积极探索分散和转移风险的有效途径,如通过购买保险、担保等方式,减轻自身的风险压力。

  四是强化风险监测和报告。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测和报告机制,以便对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和发出预警。同时,定期向上级机构、监管部门报告风险管理情况,及时反映风险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通过强化风险监测和报告,中小农村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四、强化正向激励,提高服务水平

  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因此,建立健全尽职免责机制,改变以往“发号施令”的督导调度模式,加大对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是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性的关键所在。

  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加强对敢于担当作为的金融机构负责人的保护,鼓励他们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为金融机构的创新发展营造宽松的环境。在此过程中,也要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将服务效率、税收贡献、企业评价等指标纳入考核范围,以更加全面、客观的方式评价金融机构的业绩。对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应在资源配置、风险补偿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以鼓励金融机构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另一方面,要将正向激励引入金融领域,通过评选金融领军人才、金融英才等方式,对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机构进行表彰和奖励。这不仅能够激发金融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荣誉感和归属感,还能够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金融事业。这些正向激励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提升中小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推动农村经济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农村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时存在服务覆盖范围有限、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性不足、风险管理能力有待提升以及金融服务效率亟待提高等不足之处。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中小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也影响了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中小农村金融机构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增强自身的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参考文献

  [1]王美荣.金融服务地方实体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商业文化,2022(12):27-29.

  [2]陈坤.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问题与对策研究[J].首席财务官,2022(12):69-71+75.

  [3]徐源.贵州金融机构农村金融服务策略研究[J].现代金融导刊,2023(3):42-45.

  [4]李睿.金融精准服务内蒙古实体经济策略研究[J].北方经济,2022(5):78-80.

  [5]陈绮琪.深圳金融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考[J].特区经济,2023(3):25-30.

  [6]王静.金融精准服务呼伦贝尔实体经济策略研究[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经济管理,2022(7):21-2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