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思考

  • 来源:知识文库
  • 关键字:高中,历史,教学
  • 发布时间:2024-10-26 15:38

  康晓霞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即实现初高中两个阶段历史教学的过渡和承接。高中阶段开展历史课程需建立在学生学习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展现历史文明成果,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初高中历史课程的不同,同时要关注如何将两者进行巧妙融合。文章主要分析立足新课改之下,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工作,为高中阶段历史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有效性。高中阶段历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要树立起衔接观念,将培养学生学科综合素养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在此基础上综合采用各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1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概述

  1.1 教学衔接

  教学衔接是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不同教育阶段、课程或学习活动之间的无缝连接和平稳过渡。这个概念的目标是确保学生在从一个教育阶段或课程转向另一个阶段时,能够顺利地建立起前后阶段之间的关联,保持学习的连贯性和递进性。

  教学衔接包含许多内容:课程衔接、教育阶段衔接、跨学科衔接、评估衔接、社会情感衔接。课程衔接即通过教学保证不同课程之间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具有逻辑上的连贯性。这有助于避免重复学习或学习断层,使学生能够有机会逐步深化他们的知识。教育阶段衔接指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之间建立连接,例如,从幼儿园到小学,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这有助于学生顺利过渡到新的学习环境,并适应不同教育阶段的学术和社交要求。而跨学科衔接则鼓励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学习和互动,以促进综合性的知识和技能发展。这有助于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和应对现实挑战时具备更全面的能力。做好评估衔接的目的在于确保不同教育阶段和课程之间的评估方法和标准相互关联,以便更好地测量学生的学术进展和成就。最后是社会情感衔接,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交和情感技能,以帮助他们在不同环境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自信心,并适应变化和压力。总之,教学衔接的概念强调了学习连贯性和平稳过渡的重要性,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取得成功的学术和个人发展。这需要学校、教育机构和教育者之间的协作和规划,以建立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

  1.2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

  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是指如何无缝连接初中历史教育和高中历史教育,以确保学生在从初中升入高中时,能够顺利地适应更高水平的历史学科要求。这种衔接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持续建立和深化他们在初中历史学科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包含以下内容:首先,要进行内容延续。确保初中历史教学的内容与高中历史教学的内容有一定的延续性。这意味着初中历史课程应该为高中历史提供一个基础,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对更深入、更复杂的历史主题和概念。其次,教师要注重积极转变教学方法和技能。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分析、研究、写作和批判性思维等技能,这些技能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也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历史教学应该为学生提供这些技能的基础,以帮助他们成功地应对高中历史的挑战。

  2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师对高一学生的学情变化把握不足

  首先,高中阶段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概念和主题有更加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初中阶段历史课程偏重纵览性,而高中则要求学生具备更加深刻的分析和批判思考能力,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这一方面的需求变化,以便及时为学生提供更有深度的历史教学。

  其次,高一历史课程对学生独立研究和写作相较于初中有了更高的教育要求。如果教师未能提前了解学生的需求,就很难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术支持,这里主要指研究和协作的能力。

  高一阶段的学生需要同时处理多种学科,学习负担较重,如果教师未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时间管理压力,可能会忽视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影响到学生快速适应高中学习生活。

  在初高中过渡期间,学生的学习风格和习惯会发生较大变化。初中阶段的学习往往更依赖教师的指导,而高中则更多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教师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识别和深入分析研究。

  2.2 教师对初高中教材的联系和差异认识不足

  影响教师对初高中教材联系和差异认识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教材体系发生变化。初中历史教材和高中历史教材往往在内容、深度和学科要求上有较大的差异。初中历史通常着重于历史事件的描述和基本概念的介绍,而高中历史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研究历史事件、理论和方法。教师如果没有清晰地了解这些差异,就难以为学生提供适应性的教学。

  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对教师专业水平提出了高标准的要求。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学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不同。初中阶段的教学更侧重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讲解,而高中历史则需要对历史研究方法、理论进行深入了解,如果教师缺乏这一方面的专业性,很难做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工作。如果衔接工作不到位,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还会增加学生的负担。

  教师对初高中教材的联系和差异认识不足会对学生造成影响,使得学生在面对知识重叠或者缺失问题时得不到及时的讲解,从而影响到学习的连贯性。此外,重新学习所学内容可能会造成时间和资源的浪费。最终,还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所学知识缺乏连贯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积极性会降低。

  2.3 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深刻

  首先,初中历史教育通常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会为学生规划课程、提供教材、讲解知识点等,学生对于学习的主动性较低。然而,到了高中,学科难度上升,学生需要更多的自主学习来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但是,因为之前的学习习惯以及初中阶段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难以自觉地发展起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次,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也可能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深刻。在初中,很多家长会扮演监督和督促孩子学习的角色,这可能会限制学生的主动性。而高中则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家长需要逐渐将学习的责任交给孩子,但有时家长难以顺利过渡,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此外,教育制度和考试导向也是问题的原因之一。很多学生过于关注考试成绩,而不是真正理解和热爱历史学科。这种情况可能导致他们只关注应试,而不愿意主动去探究、思考、讨论历史问题,这种应试压力可能会压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 初高中历史教学差异分析

  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学科内容方面。首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通常更注重历史事件的基本了解和简单解释,主要内容包括古代历史、国内外重大事件的简单叙述以及基本历史概念的介绍。而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内容更为深入和复杂,学生需要深刻理解历史事件的根本原因、影响以及历史思想、文化和社会背景。高中历史通常包括更多的深度学习,涉及不同历史时期、主题和地区更为详细的研究。

  其次,在学习目标方面也存在显著差异。在初中,学生通常是通过基本的历史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来培养历史意识和基本的历史思考能力。而到了高中,学习目标更加复杂,学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考、分析能力、独立研究和综合性理解的能力。高中历史的学习目标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探究历史事件和问题。

  进入高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也会发生变化。在初中,教师通常会采用直接授课、课本阅读和基本练习等传统教学方法,以确保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而在高中,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包括小组讨论、独立研究项目、文献分析和历史考证等方法,以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独立学习。

  最后,针对教学的评价方法也会随着升入高中而发生变化。初中历史通常以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学术表现。而高中历史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方式可能包括独立研究项目、口头报告、论文写作、展示和参与课堂讨论等多样性评价方法,以便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4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4.1 有助于调整教学内容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积极意义之一在于帮助教师调整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在学科知识和能力上的过渡需求。首先,通过深入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问题,教师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学生在知识层次和学科内容上的转变。初中历史通常侧重于基本历史知识的传授,而高中历史要求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事件、思想和文化以及进行历史研究。这种了解可以帮助教师调整课程内容,确保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更为连贯。

  此外,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可以促使教师重新评估学生的学科需求。高中历史通常要求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多维背景以及历史思想的演变。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深度学习和独立思考。通过了解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的差异,教师可以重新思考初中历史课程,引入更多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和独立研究能力的元素,以更好地满足高中历史的要求。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识别学生的学科缺陷和需求。通过分析学生在历史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表现,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以填补学科知识的差距,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课程。

  4.2 有助于梳理课程体系

  梳理课程体系意味着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初高中历史课程间的关系来帮助学校、教师进行更加科学合理地规划和设计历史教学体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有序、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

  教师理顺课程体系能保证教学的连贯性。通过详细审视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可以确定哪些知识和概念是基础性的,哪些是延伸性的,以及如何有机地连接这些内容。这有助于避免内容的重复和缺失,确保学生能够逐步深入了解历史,形成系统性的历史知识体系。

  其次,教师理顺课程体系有助于明确学习目标如何过渡。初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和要求不同,通过对衔接点进行研究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平稳过渡到高中历史学科,明确自身应该提高何种学习能力以及培养什么样的历史学科能力。

  梳理课程体系还能提高教学的连续性、连贯性。初中和高中历史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过仔细研究衔接点,教师可以逐渐引入更多适合高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例如,引入更多的独立研究项目、综合性评价和批判性思考。

  最后,梳理课程体系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明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关系,学校可以更好地分配资源,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术表现,减少知识的浪费,使教育资源得以更加有效地利用。

  4.3 有助于激活学生思维

  通过研究和优化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可以帮助学生在历史学科中建立起更加持久和深刻的学习兴趣。当学生在初中阶段得以培养出基础历史知识和基本历史思考能力时,能够更加自信地应对高中历史课程的挑战。这种连贯性的学习经验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提出问题,并深入了解历史事件的背后原因和影响。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不仅仅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更是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研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可以引导教师更加注重启发性教育和批判性思考的培养。历史学科不仅仅是关于记住事实和日期,更是关于理解事件的背后原因、意义和多样的历史观点。通过确保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教师可以更好地协同合作,引导学生发展出批判性思考和自主研究的技能,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他们思考历史事件的多种解释和观点。

  积极研究历史教学衔接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更广泛的思考能力。历史教育常常涉及到多学科的知识和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通过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研究,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在思考历史问题时更加综合和多角度。

  5 基于初中学习要求的教学衔接策略

  初中历史教学应当强调对历史思维的培养,包含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连续性、变革、历史事件的多重解释等等,这一思维能力不仅有助于初中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还为高中历史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教师可以在保证课堂教学进度的基础上适当组织历史角色扮演或者历史故事模拟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和体验历史故事的背景和情境。此外,为培养学生的历史辩证思维,还可以将讨论、辩论等活动引入课堂,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和辩论来鼓励学生分析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观点和看法,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包括地理、政治、文化等,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高中历史学科也需要继续强调跨学科的视角,以促进更深入的历史探究。

  教师可以将项目式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参与实际的历史研究项目,在项目研究过程中了解历史人物、事件和时代。这种项目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高中历史学习提供更好的准备。学生可以进行独立研究、采访专家、展示成果,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初中历史教学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他们能够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以及历史在塑造个人和社会身份中的作用。高中历史教育可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历史意识,引导他们更深入地思考历史的重要性。

  初中阶段历史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寻求历史资料和资源,培养他们自主学习意识。高中历史学科可以进一步强调独立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历史事件和问题,参与独立研究项目。教师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和文化遗产,使得学生能亲身体验到历史的真实性和丰富性,提高历史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此来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可以采用更多综合性的评价方法,如项目评估、口头报告、小组讨论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些方法也可以在高中历史教育中延续,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6 基于高中学习要求的教学衔接策略

  6.1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

  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初中,学生通常是知识的接受者,但到了高中,他们需要更多地成为知识的创造者和发现者。通过参与探究性学习,学生将更自觉地追求知识,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这将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高中历史更加强调深层次的思考和问题解决,学生需要能够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分析不同历史观点,批判性地评估证据,并形成独立的观点。探究性学习可以锻炼这些重要的认知技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高中历史课程的要求。

  探究性学习还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高中历史通常需要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独立研究和综合性学习项目。通过探究性学习经验,学生将更容易自主组织研究,提出问题,查找资料,分析数据,撰写论文,这些都是高中历史学习的必备技能。

  最后,探究性学习有益于学生进行跨学科思考。历史与其他科目如文学、政治、社会学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探究性学习,能强化学生整合学习资源的能力,将不同科目的知识和概念进行相互整合,从而实现从多维度、多角度把握历史事件和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起学生的综合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6.2 合理利用史料,整合教学内容

  利用史料可以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和高中历史之间建立连贯性的学科框架。教师可以选择具有历史价值的史料,如历史文献、图片、地图、录音等,将它们引入初中历史课堂。通过分析和讨论这些史料,可以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这些史料也可以作为引子,引发学生对于历史的更深入探究,为他们高中历史的学习做好铺垫。

  利用史料的重点和关键在于实现对教学内容的整合。初中历史通常涉及较为基础的历史知识,而高中历史则更加深入和广泛。通过整合教学内容,可以确保初中所学的知识与高中历史的学习目标相互衔接。这可以通过设计连续的教学单元,使学生逐渐深入学习历史事件的不同方面,以及相关的历史概念和方法。整合教学内容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延续性的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来实现,以确保初高中历史的教育体验具有一定的连贯性。

  此外,分析史料还能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独立研究项目,这要求学生具备查找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初中阶段所培养的分析史料能力对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很大帮助。

  6.3 从学情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从学情出发,即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之前,对学生的初中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学习情况和所掌握的技能进行深入了解,主要包含学生对历史事件、概念和方法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学生学习成绩、课堂表现和考试表现等进行观察、分析,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整体评估,基于这些信息来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从而确定高中阶段的重点教学内容。

  此外,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所处的认知发展阶段。进入高中,意味着学生的思维发展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他们具备了对更加复杂的概念、抽象思维的处理能力。因此在进行初高中课程衔接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来强化课程挑战性并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7 结语

  高中阶段教师要做好初入学学生的历史课程衔接工作,帮助学生更快适应高中阶段历史教学的难度和风格,以此来保证课堂教学有序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对初高中历史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明确原因以提出针对性策略。同时还要求教师做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调查分析工作,以此来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铁路第二中学)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