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江梅:一生为龙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众化,数字化,自动化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15 10:35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 编辑戴闻名
卢氏三代蓄力接棒,推动龙井茶不断走向品牌化、大众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清代文学家、“养生达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曾记录说:“杭州山茶,处处皆清,不过以龙井为最耳。”
杭州种植西湖龙井茶,已有1000多年历史,其美名始于宋代,闻于元代,扬于明代,盛于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上龙井,还留下了近80首吟咏龙井茶的诗文。
清末民初,名扬中外的龙井茶按产地和品质分为“狮”“龙”“云”“虎”四个字号。新中国成立之后,产地位于梅家坞村、原归属于“云”字号的“梅”字号异军突起,种茶面积和茶叶口碑大幅提升,逐渐成为与四大字号平起平坐的龙井“新一极”。
如今,西湖龙井的“狮”“龙”“云”“虎”“梅”五大老字号已定型。在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内,五大老字号的茶山被确立为“西湖龙井”公域品牌的五大核心一级保护区,顶级龙井茶皆出产于此。
“梅”字号的振兴,与卢正浩密切相关。
1933年,卢正浩出生于杭州梅家坞村一个贫困的种茶之家;1952年,卢正浩成为梅家坞首任村支部书记。他在周恩来总理鼓励下带领全村种茶致富,被茶界称为“龙井传奇”。
2002年,卢正浩之女卢江梅用父亲的名字注册“卢正浩”商标,创立杭州正浩茶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浩茶叶”),决心做出一个真正高质量的茶叶民族品牌。
卢江梅之女胡璧如则在留学归国后,开启了正浩茶叶的电商之旅。
半个多世纪来,卢氏三代蓄力接棒,推动龙井茶不断走向品牌化、大众化、数字化和自动化。
如今,正浩茶叶年出品干茶3万余斤,销售额超2亿元,且销售额过半来自电商渠道。其全资子公司正浩富梅龙井茶数字农业工厂已实现从青叶到成品的全自动化加工。
“创立‘正浩茶叶’30年来,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普通消费者可以买到品质放心的‘老底子’正宗西湖龙井。”正浩茶叶董事长卢江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茶山索道
梅家坞,是一座有700多年历史的古村,位于杭州西湖五云山麓,南临龙井“云”字号云栖产区,北接“狮”字号狮峰产区,沿梅灵路两侧逶迤,纵深长达十余里,有“十里梅坞”之称。
但在卢正浩出生的20世纪30年代,梅家坞村却并非如此诗意。
卢家世代以茶为生,家中仅有几亩薄田。1947年,14岁的卢正浩父母双亡,薄田又被地主掠夺,为拉扯一双弟妹,他只能靠砍柴、种茶、炒茶等散工勉强维持生计。
位于杭州老城的河坊街,是旧中国穷苦人家讨生活的地方。卢江梅说,卢正浩曾回忆,他当时砍完柴,要半夜起身,挑着柴去河坊街卖掉,换一点“六古粉”(玉米粉)养家糊口。
新中国成立,让卢正浩看到了人生的新希望。1951年,作为村里的种茶能手,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当选为梅家坞第一任村支书,带领村民拓荒开土,让梅家坞重现生机。1957年起,周恩来总理将梅家坞村作为他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之一,先后5次来到这里调研和陪同外宾访问。
爱茶的周总理格外关注梅家坞村西湖龙井茶的生产,并寄予厚望。1958年1月,周总理在调研后提出,梅家坞村能种茶的地方尽量种茶,“茶树常年碧绿,种茶本身就是绿化,既美观又能增加收入,再好没有了”。
周总理还对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谈了许多具体的看法。比如,应以茶叶为主,发展多种经营,茶园要向电气化、机械化发展,要关心社员生活,改善住宅,规划村庄,办好学校,改善一系列福利措施等。
会后,梅家坞村把周总理的谈话要点整理为12条,并根据这12条来规划和发展梅家坞。让村民通过种植龙井茶过上幸福生活,也成为卢正浩的人生目标。
他首先带领村民开山种茶,扩大产量,同时革新传统制茶工艺,提高效率。
1950年前后,梅家坞村仅存400亩茶园,经过不懈努力茶园面积扩大到2000余亩,炒茶用电锅代替柴火锅,生产效率也有了很大提高。
梅家坞村有一座山叫三分叉,是产茶的核心山头之一,但山高路陡往返困难。龙井茶,尤其明前龙井,采茶又特别讲究时效,“早采一天是宝,晚采一天是草”。
为了让村民能及时抢摘鲜叶,提升茶叶质量,卢正浩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筹建茶山索道。
20世纪60年代,要在中国农村建造一条一公里长的索道,资金和技术都成问题。但卢正浩没有退缩,他向浙江省委汇报想法并迅速得到支持:钱,省里拨款;技术,请杭州锅炉厂帮忙。
时任杭州锅炉厂厂长陈有生,是浙江省知名的锅炉专家。他与卢正浩一起考察了梅家坞至三分叉的索道路线,并完成了设计图纸。
1960年,这条从梅家坞村口一直延伸至三分叉山顶的“茶山电动牵引索道”开始建设。建成后效果立竿见影:茶忙时节,从下往上送午饭,再从上往下运新摘的青叶,到了冬天茶园需要施肥时,索道还可以运输肥料。索道平均每天的运送量可达2.4万公斤,相当于240个劳动力挑一天,而维护索道运营只需要2个人。
索道建成后,梅家坞村龙井茶产量大增,并逐渐形成了色绿、香郁、味甘、形美、速沉的风格,成为国家礼品茶, “梅”字号也最终从“云”字号之下脱颖而出,声名远扬。
在卢正浩的带领下,梅家坞村相继建起幼儿园、小学、中专和夜校,办起了供销社、卫生站和畜牧基地,成为新中国农村的典范和国际政要去杭州的“必打卡”之地。卢正浩也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受到周恩来总理多次接见。
进京炒茶
1991年,卢正浩去世,享年58岁。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之下,浙江民营经济日益活跃,卢正浩的小女儿卢江梅隐约看到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大市场。
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周总理和父亲都倾注了巨大心力的梅家坞龙井茶带向广阔的大市场。
走市场化道路的第一步,是创立自己的品牌。卢江梅注册成立了杭州正浩茶叶商行,主动走出杭州,去上海、北京、山东等地试水销售。
1994年,上海茶叶三厂厂长朱荣根给梅家坞村带来一个消息:北京燕莎、王府井百货大楼、友谊商店、北辰购物中心等主要购物中心想找人现场表演炒茶,但找不到人去,因为要自己承担路费和人工成本,收益却不太确定。
卢江梅觉得,这可能是一个让梅家坞龙井茶打入北京顶级商场的绝佳机会。于是她借了几百元路费,带着60多岁的母亲和三位炒茶师傅,背着整套炒茶设备,坐了近30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进京炒茶。
当时,“卢正浩”还没有什么品牌知名度。卢江梅决定,抓住这个机会,不惜代价使用最新鲜的茶叶炒茶,以高品质在一线城市高端商场打出知名度。
于是,卢江梅团队每天将梅家坞采下的青叶从杭州空运到北京,第二天在商场现场手工炒制,4斤青叶才能炒出1斤干茶。这样大费周章、利润微薄的事,他们一干就是10多年。
这10多年里,每年炒茶季,卢江梅还要与丈夫分居京杭两地。留在杭州的丈夫不仅要料理家事,还负责每天寄送青叶——在梅家坞取到青叶后,花100元雇车送往杭州笕桥机场,空运到北京后,卢江梅再雇车运到各个经营点。
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的高端商场里,茶香氤氲间,就能买到正宗的杭州龙井茶,还是一件新鲜事。“进京炒茶”一炮而红,为卢江梅吸引来大流量和一批早期客户。
1994年,卢江梅完成首次在北京的炒茶推广后,北京燕莎友谊商城就向她预定了10箱龙井礼盒。 从此,“正浩茶叶”开始在高端茶叶市场打出了名气。
卢江梅认为,进京炒茶更重要的目的,是“茶叶科普”。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的大部分消费者并没有喝过真正的龙井茶,也不太了解茶的历史,因此当时的市场鱼龙混杂,通过混淆产地和茶叶等级欺诈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
事实上,龙井茶的产地包括了西湖产区、钱塘产区和越州产区,但后两者出产的茶只能称之为龙井茶,不能冠名“西湖”。在西湖产区,又有一级产区(“狮”“龙”“云”“虎”“梅”五大字号所在产区)和二级产区(除一级产区之外的产区)之分。
“消费者只有品过高品质的茶,才有鉴别能力。一边品茶,一边沉浸式感受龙井茶文化,又是最佳的市场触达手段。我可能是全中国第一个现场炒茶的茶商。”卢江梅说。
以智促质
打出了名气之后,卢江梅有了更大的构想:把正浩茶叶打造成为一家龙井茶百年老店,明明白白销售,明明白白卖茶,让“卢正浩”三个字成为高品质的代名词,“也是对父亲最好的怀念”。
做强品牌,也是推动茶叶市场走向规范化的重要一环。 “没有品牌就无法溯源,消费者买到假货就没有人承担责任,他们就不会放心消费。”卢江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1998年8月,老梅家坞茶庄首店在杭州佑圣观路开张(2002年注册完成“卢正浩”商标后,更名为“卢正浩茶庄”)。
卢江梅从梅家坞村茶农家运来17口大缸,用于储存茶叶,也成为卢正浩茶庄的标志之一。
“这些大缸具有避光、避潮和隔热的效果,是极佳的茶叶储存容器。它们更是梅家坞人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老物件,代表着最正宗的梅家坞茶。”卢江梅说。
更重要的是,卢正浩茶庄坚持只收青叶,不收干茶,青叶自己加工炒制,因此品质可控。茶庄还多次组织“茶农炒茶大赛”,给获奖者发放现金奖励,从而激励其坚持手工炒茶,不断提升技术。
卢江梅介绍,20多年来,正浩茶叶的产量不断扩大,品质持续提升,如今年出品干茶3万余斤,销售额已经超过2亿元。近年来,正浩茶叶每年收购的青叶量,更占到梅家坞产区总量的八成以上。
2003年,“卢正浩”牌西湖龙井茶还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当时唯一一家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担产品质量保险的茶叶品牌,并且做到了迄今为止无投诉的行业纪录。
卢江梅和“85后”女儿胡璧如,还抓住风口,积极尝试了电商和直播。
2012年,正浩茶叶电商年销售额仅80万元。次年即增长到近500万元,2014年跨过了2000万元门槛。据介绍,目前,正浩茶叶在天猫旗舰店、京东平台的年销售额均达到约7000万元。这也意味着,正浩茶叶每年2亿余元的销售额中,一半以上来自电商渠道贡献。
2023年,卢江梅和胡璧如果断决定,布局直播电商。在直播间,消费者可直接观看到茶叶采摘、炒制和品鉴的全过程,效果极佳,单次销售量超过一万单。
2018年,杭州正浩富梅茶叶有限公司成立,是一家集研发、生产、仓储、物流全自动化为一体的科技型龙井茶叶智造企业。其全资子公司正浩富梅龙井茶数字农业工厂,占地面积12.5亩,实现了从青叶到成品的全自动化加工。
卢江梅介绍,青叶加工过程中,系统会实时检测各种营养成分,自动调整生产工艺设定参数。系统软件还会针对生产线上的每个工艺模块单独进行控制,每个模块均有独立操作界面,能够设定、记录和调整本模块内所有设备的运行参数。
“数字工厂把传统龙井茶的生产制作流程,分解为可量化的智能化生产控制工序和品控程序,实现了全自动化工艺流程智造。”卢江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