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中走出的文艺“人才”
- 来源:北京纪事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府,文艺,人才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1-29 10:36
研究北京的王府,大多会从研究王府的历史地位、建筑规制、分布与归属,以及风俗习惯、饮食习惯,穿戴习惯,日常的礼制等切入着手,本文今天来说一说从王府中走出的文艺“人才”。
他们各自在不同的艺术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和贡献。
精数学通音律的
“庄亲王”允禄
爱新觉罗·胤禄(1695-1767年),号爱月主人,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雍正帝胤禛即位后,为避名讳,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讳“胤”字而改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禄”。
作为康熙皇帝的第十六子,在康熙末年,曾被命掌内务府。允禄一生精数学,通乐律,承父皇玄烨指授,参与修《数理精蕴》。充算法馆总裁、玉牒馆总裁,担任掌礼部期间,革新礼乐,提出藉田礼毕所奏《雨旸时若》《五谷丰登》《家给人足》三章,与礼不符,不应施于燕乐,当别撰;《中和韶乐》应增笙为八,箫笛为四。按照《乐志》,应铸镈钟俱为特悬。这些建议,均被采纳。后来乾隆当政时,特赐诗褒奖。
允禄精数学,通音律,才华出众。他承袭了庄亲王后,对惠郡王府的堂兄弟很关照,关系处理得当。乾隆元年,庄亲王允禄总理事务,赏食亲王双俸,特请封博翁果诺孙明赫为镇国公。明赫在乾隆四年十月丢爵后,允禄仍厚分与田宅,受到当时舆论的一致称赞。
吝啬刻薄的书法奇才
“成亲王”永瑆
爱新觉罗·永瑆,号少厂、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乾隆第十一子,嘉庆皇帝的哥哥。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封成亲王,他在嘉庆年间担任军机处行走。乾隆帝对他十分喜爱,常临幸其府第。
永瑆在朝中颇有实权,乃至皇帝破例允准成亲王府引玉筑栏,规格仅次于皇宫。按说,永瑆位高权重,锦衣玉食,应该出手阔绰才对,但是永瑆生性怪癖,吝啬刻薄,其妻富察氏一嫁到王府,嫁妆就被丈夫收走,整天都得穿着麻布衣服,吃着粗茶淡饭。永瑆不仅是对家人要求严苛,就连自己也不例外。有一次,王府中养的一匹马病死,永瑆不忍将其丢弃,最后让家厨加以烹制,王府上下一连吃了三天马肉,滴米未沾。
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却在书法方面天赋异禀,才华横溢。永瑆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且读书用功,诗文精干,加上得天独厚的条件,看得多,见识广,得窥内府所藏,而自藏又甚富,书法名重一时。其擅长真、行、篆、隶,以楷书、行书著称于世,特别是他的小楷秀润妍美,雅俗共赏,人见人爱。他最初学赵孟頫的书法,后来也学习欧阳询,小楷出入晋唐,行草出入二王,并广泛地临摹晋、唐、宋、明各家书法,深得古人用笔之意。其书法用笔俊逸,结体疏朗,风格典雅。
由于永瑆的书法酷似其父乾隆皇帝,所以常常是由他来为乾隆皇帝代书告谕,可视为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告谕,这是乾隆朝人所共知的事情,从一个侧面可看出乾隆皇帝非常信得过永瑆。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乾隆将被称为“法书之祖”的西晋陆机《平复帖》赏赐给了永瑆。永瑆高兴之余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诒晋斋”。《平复帖》后为溥心畬、张伯驹所得。乾隆驾崩以后,嘉庆皇帝对自己十一兄的书法也是赞赏有加,大力推崇,还特意让他书写乾隆皇帝《裕陵圣德神功碑》,可见荣耀至极。永瑆也擅绘画,精于山水和花鸟,创作技法娴熟。著有《诒晋斋诗文集》《诒晋斋随笔》《续集》《仓龙集》《听雨屋集》等。
作为乾隆皇帝的第十一个儿子,成亲王爱新觉罗·永瑆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的书法被誉为200年来的一流作品,诗文和书法名满天下。尽管他因“吝啬抠门”而著名,但这并不影响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地位。
一代画坛巨匠
“旧王孙”溥心畬
溥心畬是恭亲王奕䜣的孙子,其父载滢为奕䜣次子。溥心畬出生满5个月蒙赐头品顶戴,4岁习书法,5岁拜见慈禧太后,从容应对,获夸“本朝灵气都钟于此童”。其6岁受教,9岁能诗,12岁能文,被誉为神童。
溥心畬幼年除于恭王府习文,亦在大内接受“琴棋书画诗酒花美学”培育。辛亥革命后,隐居北京西山戒台寺十余年,再迁居颐和园,专事绘画。1924年迁回恭王府的萃锦园居住,涉足于社会之中,开始与张大千等著名画家往来。两年后,他在北京中山公园水榭举办了首次书画展览,因作品丰富、题材广泛而声名大噪,获评“出手惊人,俨然马夏”。1928年应聘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执教,返国后于北平国立艺专沐雨春风,其后又与夫人罗清媛合办画展,再度名震丹青,被公推为“北宗山水第一人”。1932年,溥仪在“满洲国”当了伪皇帝,溥家兄弟趋之若鹜。溥心畬却拒任伪职。
溥心畬天资颖悟,用功又勤,因此虽然在比常人更多不利因素的压力下,仍有极高的文采与艺术成就展现。他的画风露出一种高雅洁静的人文特质,为常人之所不及。
溥心畬的画风并无师承,全由拟悟古人法书名画以及书香诗文蕴育而成,加以他出身皇室,见多识广,于大内许多珍藏多有观摹体悟的机会。溥氏所作山水远追宋人刘李马夏,近则取法明四家的唐寅,将北宗这一路刚劲的笔法──“斧劈皴”的表现特质阐发无余,并兼有一种秀丽典雅的风格,再现了古人的画意精神。
帮助政府做统战的
“好王爷”载涛
爱新觉罗·载涛(1887年6月23日-1970年9月2日),字叔源,号野云,满洲正黄旗人,清末宗室,晚清重要政治人物,他是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的叔叔。载涛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一生爱马,善画马。京剧票友,武功扎实,既能长靠又能短打,更擅猴戏,与杨小楼均为张淇林亲授,李万春曾随他学戏三年。
载涛作为光绪帝的胞弟、宣统帝的叔父,在爱新觉罗家族中也同样享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热情为家族成员办事,因而被大家尊称为家族“族长”。1955年7月5日,载涛出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大会休息的时候,周恩来把载涛介绍给了毛主席。毛主席亲切地同他握手,并说:“你与溥仪还有来往吗?”载涛有些紧张,连忙答道:“他是战犯,我怎能与他来往呢?”毛主席笑着说:“我们消灭的是整个剥削阶级,而不是哪个人。你们家族要关心他、帮助他,共同使他改造成新人。听说溥仪学习得不错,你可以去看看他。”
后来,北京市人民政府派人转达毛主席的话:“毛主席给了你一个任务,去看看你侄子吧。”因抚顺战犯管理所事先没有通知溥仪等人谁来探亲,他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此,当溥仪见到离别多年的“七叔”,一下子愣住了。顷刻,他突然大步跑了过来,紧紧抱住载涛,脱口叫了声“七叔”,便呜呜痛哭了起来。
会见中,载涛向他详细介绍了皇室家族在党和人民政府关怀下的进步,并讲了党的政策及国家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临别时,载涛一再叮嘱溥仪:“一定要好好学习,好好改造,争取早日成为新人。”溥仪则连连点头称“是”。
卖文为生的
“没落王爷”金寄水
金寄水先生是多尔衮的后裔,是睿亲王第十三世长孙,生在外交部街的睿亲王府里,是“启”字辈的。
他生得晚,没有运气世袭当王爷,可是他在王府里度过了儿时的十年,王府里的贵族生活他赶上了个尾巴,已是残灯末庙级别的。就是这些,还是给了他大量民初时期失势的王公贵胄生活的实际体验。他曾代表家族领衔骑马坐轿出城去上坟,前呼后拥,浩浩荡荡,很威风,因为这一路上他说了算,虽然尚不足十岁。那时,他家里还有太监。
破了产,丢了府,成了平民,可是有一样不变,那就是仍然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虽然是落魄的王爷,但依然是“倒架不倒秧”——他外表永远干净,一肚子学问而不外露,谦恭之极,是少有的老好人。工作自不必言,一丝不苟,极端负责任,大概相当于文职官员中的“张思德”吧,不挑肥拣瘦,不声不响,是一头埋头干活的老黄牛。
他家落败时,依旧要供他上学,他也勤奋,他的诗词歌赋都好,字也写得漂亮,还会画画,是个很像样的文人坯子。
他一贫如洗,卖文为生,当编辑,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没有任何污点。日本人要他去“满洲国”继承睿亲王的世袭王位,他断然拒绝;虽然,他一天难饱三餐,他极爱国,正直,体质文弱,但能挺着腰板过日子。
解放了,他也翻身了,有了正式的工作,参加了大众文艺创研会,成了《说说唱唱》《北京文艺》的编委,是老舍先生的部下。每期《北京文艺》的定稿清样都是由他送到家中,老舍先生看完了,再由他取走。金寄水先生可以说是最后一位贵族出身的现代文人,一个非常可爱,非常儒雅,非常纯真又有学问的人。他的身上带着强烈的时代痕迹,他是一个从旧时代走过来,适应新社会鼎故革新成功的样板。
编辑 张子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