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中的高梁河胜景

  • 来源:北京纪事
  • 关键字:描述,古人,高梁河胜景
  • 发布时间:2024-11-29 10:39

  明代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中写:“荇尾靡波,鱼头接流。夹岸高柳,丝丝到水。绿树绀宇,酒旗亭台,广亩小池,荫爽交匝。”这是对明时期高梁河繁华胜景的描述。

  自明中后期,京城人兴起京郊游,那时西山诸景虽让人垂涎,但苦于车马劳顿,人们更愿意相携结伴近郊游。那时的高梁桥是京城城内与郊区的分水岭,因此近郊高梁桥以西至紫竹院广源闸河道两岸风光,成为京城人网红打卡地,也成为诸多名人士子的郊游首选。

  明代公安派代表人物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必然也喜欢高梁河景致,写有《游高梁桥记》和《极乐寺纪游》等游记小品。袁氏三兄弟将高梁河美景视为“京师最胜地”,从他们的美文中可见,时下高梁河水清洌可鉴,以至让人看着河水,会产生鱼在天上飞、鸟儿在水里游的错觉,就连水中鱼的鱼鳞和鱼鳍都看得真切。河道两侧绿柳茂盛,人们可以在树荫下铺好几张席子乘凉,马可在绿荫下惬意前行。

  明清时期高梁河两岸寺院星罗棋布,绵延几十里,如万寿寺、镇国寺、极乐寺、大佛寺、五塔寺、广通寺、正觉寺等鳞次栉比,不少佛殿前有数人方能合围的粗壮古松。明代高梁桥北有座娘娘庙,每逢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时,众多女子便携带乐器、吃食来此游玩,采撷花枝柳条做饰物装点身姿。这一日热衷来此游玩的不只是女子,实则无论高官富贾,还是士子酒徒各色人等都热衷光顾此地,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写诗描述了此景:“人天皈佛日,风土纪皇都……谁识逃虚者,高阳混酒徒。”

  高梁河两岸风光以呈现一派江南气象为胜,柳条夹岸舒垂水面,蝶舞鸟鸣、鱼翔碧波,满目草色翠青、众多荷池稻田。明代书法家顾起元所写“路转柳桥曲,河连杏渚长。半天分树色,匝地起花香”,不过是道出景致一二。

  有文献记载,尤在清明时节,人们会在春意阑珊暗香疏影之时,或骑马或徒步,相约赴高梁河一带寻花问柳沐浴春光。赶上天气晴好的日子,这里云集着多达上万人,绵延有三四里。此时的高梁河沿岸,酒肆茶楼宾客如云。这些人和美景,共同生动地绘就了一幅有浓郁生活气息的“清明上河图”。

  有明人作诗《清明日过高梁桥》,更是写出了清明时节高梁河两岸的繁华景象:“高梁河水碧弯环,半入春城半绕山。风柳易斜摇酒幔,岸花不断接禅关。看场压处掉都卢,走马跳丸何事无。那得丹青传好手,清明别写上河图。”

  人们春日来此踏青,会在风景好的地方搭个简易棚子,或寻树荫下席地而坐,小憩观景、闻琴书鼓曲、笙歌短笛;抑或盘坐在古树根上,品茗啜饮、酣畅酒饮。还有闲散人河畔垂钓,或是提笼遛鸟消磨时光。各种沿岸售卖的小贩,在他们身边来来回回走过。河道两岸乐声、杂耍声不断,有可供游人观赏的娱乐项目,如唱曲、放空筒、耍猴、赛马等。人若是游荡得饥肠辘辘,还可去附近茶社买些点心吃。

  由上述可见,明代时高梁河一带不仅是人们踏青游玩的好去处,也成为展示民间艺术和传统习俗的重要场所。

  清代时,高梁河成为皇家去往西郊的御用水道。清康熙年间在京西郊建成供皇帝“避喧听政”的畅春园后,为方便皇帝来往紫禁城和西郊御园,在修建好从皇宫出西直门经高梁桥到达畅春园的陆上御道后,又营建了从高梁桥到昆明湖的长河御道,其中高梁河道便是一段重要的御用水道。

  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新设“长河工程处”,拓宽了广源闸到白石桥一带河道,并加固泊岸。同时增建了倚虹堂、乐善园、紫竹院、万寿寺等处的泊船码头,对沿岸寺庙建筑、园林景点进行整修。据传,乾隆帝常在倚虹堂登舟经高梁河去往西郊昆明湖,一路欣赏美景之余留下不少御制诗,如由倚虹堂泛舟至乐善园所写:“桥畔数间屋,于斯可换舟。长河夏水足,两岸树阴稠。”

  乾隆喜爱长河景致,还在河道南仿江南水乡风光仿造芦花渡一景,被世人称为“小苏州芦花荡”。他还将南岸明代所修万寿寺下院,更名为“紫竹禅院”,交由内务府管理,并在寺院西侧修建了紫竹院行宫。乾隆帝从紫禁城经水上御道去往昆明湖游幸时,会在紫竹院行宫停驻小憩,然后到广源闸从万寿寺乘舟沿水路继续前行。乾隆年间,尤在崇庆太后七旬、八旬万寿时,在高梁河两岸更是增设诸多景点,如自西直门至紫竹林景点有:瀛海仙山、万国来朝、线法山景、瑞雨和风、白猿献寿、凤仪兽舞、罗浮仙境、九狮呈瑞等。

  倚虹堂在清代时的利用率很高,慈禧常去颐和园游玩闲居,也会在倚虹堂船坞乘船,经高梁河道去往昆明湖,这条水道也因此被百姓戏称“慈禧水道”。相传,慈禧太后在倚虹堂行宫用膳期间,看到窗外一棵槐树的叶片形似飞舞的蝴蝶,便赐名此槐为“蝴蝶槐”。如今,“蝴蝶槐”依然长势繁茂。慈禧太后来往于紫禁城与颐和园途中,还常在紫竹院行宫驻跸休息,所以这里也有了“小宁寿宫”的美誉。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等皇帝虽然不常去往昆明湖,但也都经此河道游赏过。

  晚清人士孙宝瑄对高梁河景致也有过记述:“日西斜,乃共乘车出西直门,绕御河长堤而行,水清涟作深碧色,高柳如云,远山明媚,所谓江南景物,竟自有之。”高梁河两岸胜景,随着清朝的没落渐渐风光不再。河道沿岸也遭到一定程度的受损,四周宫殿和寺院建筑也诸多荒废。岁月流逝中,高梁河水源日渐减少、树木多被砍伐,京师最胜地的风光也渐渐隐匿于历史云烟中。

  庆幸的是,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随着河道治理,高梁河沿岸众多古迹得到保护修葺。如今,若想感受高梁河两岸的绮丽景致,也可步入白石桥西的紫竹院公园。紫竹院公园总体园林风格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江南风韵,尤在夏日,这里竹林茂密、小桥流水、荷花满池,并依旧可见乾隆笔下“柳荫深处是蓬莱”的长河观柳意境。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