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苏东坡》创作浅谈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创作,浅谈,分享
  • 发布时间:2024-12-02 11:37

  文/吕久胜

  2024年7月1日,微短剧《你好,苏东坡》在全网各大视频平台上线。7月13日登陆河北卫视播出五集完整版。《你好,苏东坡》播出后,不断收到各方好评和真诚建议。欣喜之余,我也想谈谈创作中的一些感受,分享给影视创作者和喜欢《你好,苏东坡》的观众。

  灵感来自采风,角色清晰在案头

  今年1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启动“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积极探索新风口,布局微短剧。恰逢河北省文旅厅也要制作一部微短剧,想要以苏东坡作为主要人物来推介定州旅游,《你好,苏东坡》应运而生。

  《你好,苏东坡》其实算“命题作文”。大家都知道苏东坡出生于四川眉山,他的一生可以用他自己的诗来概括——“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却很少有人知道苏东坡与河北的渊源。我们之前只知道苏东坡祖籍河北栾城,他曾经被贬定州任知州,任职时间仅8个月。通过这次创作,我们更深入地走近苏东坡。苏东坡诗词近些年热度很高,“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等火爆网络,正是现代人被苏东坡诗词治愈的体现。苏东坡的魅力不仅在于他的诗词文章,更在于他那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热爱。

  千年古城定州,历史悠久、积淀丰厚,有开元寺塔、贡院、文庙、定瓷、苏东坡、晏阳初、众春园、博物馆等等历史人文景观和文化名人。采风才能遇到灵感,这部剧灵感的火花就诞生在定州博物馆的“又见东坡”展览上。采风完成后,剧本创作阶段首先确定的是视角,是谁在讲、谁在看定州?我们想用千年前古人的视角来看定州,要看到古今文化、价值观的碰撞,于是就确定了苏东坡穿越到现在这个创作的大方向。作为河北广播电视台(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的创作团队都是媒体人,对宣传的着力点很敏感。6月是高考月,团队就设想故事要与高考生联系起来,用苏东坡自己的人生经历治愈在高考中失利的青少年。这样,剧中主要人物的叙事脉络就确定了。我们对于这部微短剧的期望是,不仅有文旅宣传的属性,还能让观众深刻了解苏东坡,从他的故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

  扎实提炼精神内核,要做就做精品剧

  苏东坡在定州待了8个月。据文字记载,苏东坡于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二十七日离开京城汴梁,于十月二十三日到达定州治所。短短的定州行,苏东坡实施了整顿军纪、加强边备、赈灾救荒、发展农桑种植等一系列执政措施,并创作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但对于短剧来说,这8个月的内容并不容易呈现,或者说不适合作为一部文旅微短剧来呈现。所以,在故事时间上,我们选取苏东坡离开定州的前夜,给开篇定下忧思定州、不舍离开的情感氛围。这样的氛围下,再根据实地采风选取需要的素材。东坡亲手种下的“龙凤双槐”作为剧中的情感出口,定州塔作为穿越之地,贡院用来畅聊人生,宋街用来展现古今碰撞等,将定州可推荐的文旅资源尽可能多地融入剧中。

  在剧本创作阶段,最难的是塑造剧集的精神内核。我们为此翻阅了很多关于苏东坡的书籍,最触动心灵的还是林语堂先生《苏东坡传》里写的:“一生闪耀,一生流离”这样的概括,给人以无限想象,又有些许悲壮,更显人物的崇高。所以,团队设计了苏东坡穿越回来,看到“又见东坡”展时是否会看展这个情节——不看,人生轨迹如旧;看了,或许能主动规避。在剧中,我们替苏东坡做了决定——坚决不看,表达了:“任何人都是历史的一瞬,起点和终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守其初心,始终不变的精神内核。”用苏东坡的诗词,解答苏东坡不看“又见东坡”展的行为。

  创作不拘泥历史,细节要尊重历史

  对于《你好,苏东坡》的创作,我的内心充满敬畏与期待。苏东坡,这位千古文豪,他的人生、他的思想、他的文学成就,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峰。在创作剧本时,我们研究了大量历史资料和苏东坡的作品,力求还原真实、生动的苏东坡,展现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乐观豁达的精神。剧本结构以线性叙事为主,加入平行、插叙等手段,让观众在观看短剧的同时,了解定州时下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此外,我们注重台词的打磨,力求让每一句台词都符合人物性格,并富有文学性和感染力。

  《你好,苏东坡》是穿越故事,虽不会用正剧标准去考量,但也不代表可以天马行空。影视作品中的“真实感”常和观众的“好评度”有直接关系。所以,史料不是创作时的羁绊,反而能为创作提供真实细节。妆造、服饰、道具等,力求符合历史真实。

  其一,从苏东坡这个人物出发,他一生爱竹,曾在《於潜僧绿筠轩》里写:“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东坡1073年创作的这首诗,用借喻的手法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正是他本人价值观的体现,也为“乌台诗案”和他之后的人生境遇埋下一粒种子。所以,拍摄穿越北宋片段时,我们在书房加入了苏东坡所画的《墨竹图》作为制景道具。当然,历史的真实场景不会是这样,我们是借用有据可查的历史资料来丰满人物性格,提升观众的观看感受。其二,剧中“主播对诗”片段也做了重点设计。苏东坡从1094年穿越而来,剧中对诗片段就结合他晚年的诗《庐山烟雨浙江潮》。原句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如今,他穿越看到盛世繁华,心境和当年截然不同。结合他的豪放性格、家国情怀,创作团队将下句内容改成了“一眼江山万里娇”。另外,短剧中苏东坡握笔的姿势参考了“苏门六君子”之一——陈师道所记录的“东坡作书,以手抵案,使腕不动为法”。还有诸多细节均藏在剧中。

  影视创作中的“真实”和“不真实”,有时候是一种选择,而选择的目的就是为了更贴近人物性格、经历,让观众能有更强的代入感、真实感。可喜的是,通过观众留言,我们知道创作团队精心设计的细节没有徒劳。

  视听呈现是结果,观众反馈是成果

  《你好,苏东坡》的创作团队用创新手法和独特视角来呈现这位传奇人物,希望打破观众对以往文旅剧的刻板印象,以更加贴近观众审美和情感需求的方式,让他的形象鲜活起来,走进观众的内心,同时对文旅资源起到精准宣传效果。

  本剧除开篇第一个镜头是AI制作,其余全部是实景拍摄。为了展现定州的文旅资源,我们在拍摄场景的选择上花费大量心思,去许多古迹和景区勘景,最终选择开元寺塔景区、宋街、文庙、贡院、博物馆,作为五大主要拍摄地。这些地方优美的环境和历史文化氛围,有的需要白天呈现,有的需要夜景灯光烘托,有的航拍才能拍出气魄,有的长焦拍摄更美。同时,摄影组对画面构图和色彩搭配都有要求,想让每一帧画面都具有美感。这些要求和想法对微短剧拍摄来说,是非常困难且不具有性价比的。庆幸的是,想法得到了领导支持,创作团队也都是河北广播电视台中对专业有诉求、对自己有要求的青年业务骨干。

  定州这个地方很棒,对创作者来说,空间太大了,想要什么情节都能有合适的场地,美食也很多。但资源太丰富也给我们带来选择上的困扰。比如,聊人生可以在贡院或文庙,穿越可以在定州塔或博物馆。后来经过反复思索,很多地方二选一。聊人生放到贡院,苏东坡在古代考场与遇到人生困惑的高考生聊人生更为恰当;在定州塔穿越,从古代夜晚到现代夜晚,定州塔最为凸显,等等。这一系列选择让故事与景更为融洽,人物故事和城市地标结合得更紧密。

  《你好,苏东坡》最终用4天完成拍摄,总计拍摄40多个场景,每天工作约16个小时。演员用了很多河北广播电视台里的主持人,他们都非常喜欢这种尝试。主持人有一定知名度,能对流量起支撑作用。对于快速完成一个项目,这种方式沟通成本更低。不只是主持人,这次所有主创都是电视台的员工。

  主持人程成扮演苏东坡,他的古装造型需要提前一个半小时开始化妆,炎炎夏日还需要裹着三层衣服。为了演好这个角色,程成在开拍之初,就深入研究苏东坡的生平和作品,力图将自己完全融入角色。他的戏曲功底,也为角色塑造增加一份张力,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充满感染力,让苏东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很多网友评论,看完了才知道,苏东坡的扮演者竟然是程成,意外、惊喜!

  《你好,苏东坡》的完成,得益于剧组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这一切努力的结果,都需要后期制作来呈现。回想后期制作中剪辑、特效、调色、包装、音效、配乐、字幕等过程,可以用“抽丝剥茧”来形容。我们精心剪辑每一个镜头,让故事节奏紧凑、流畅,反复推敲音效和配乐,力求与画面完美配合,营造恰当氛围和情感。

  《你好,苏东坡》是河北广电影视对于微短剧的一次探索、尝试,也将会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这部剧能够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力量。如果要谈收获,不仅是因为拍摄而积攒了经验,我们都从事拍摄工作,只是制作内容不同而已,更大的收获是我们河北广电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迅速建立了这支主创团队,作为媒体人,我们勇于担当,乐于突破。对于我们来说,传统媒体入场微短剧,要有责任有担当,要以出精品为目标。这次创作的整体感觉还不错,但因时间紧任务重,不乏遗憾。今后我们将不断精进,努力摸索更规范的拍摄流程,实现短剧创作的专业化运作。

  (作者吕久胜系《你好,苏东坡》导演)

  责任编辑:曹婧逸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