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烟火气 最抚凡人心——浅谈《铜雀阁》艺术创作思路
- 来源:网络视听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艺术,创作,思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4-12-02 11:44
文/ 徐蕊 王子妍
所谓“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朝代更迭、时代发展,人们变化了生活方式、社交渠道和看世界的眼光,但人间炊烟就像一条长长的纽带,穿过千百年的沧海桑田,把远古时期的火焰炙烤,和如今餐桌上的满目琳琅串联起来。“民以食为天”虽是老生常谈,但饭桌上的乐趣,却总也讲不完。正因如此,才有了《铜雀阁》这个故事。
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主角的作品
铜雀阁本是地处钱塘的一家破败酒楼,掌柜顾平安也是刚及弱冠的青年,因家中变故,父亲蒙冤而亡,他不得已流离到钱塘,继承父亲留给他的唯一遗产——这间毫无生气的铜雀阁。
在钱塘,顾平安意外遇到在夜市上为缴纳单身税发愁的小厨娘宋诗蕊。在听说顾平安想要重启铜雀阁后,宋诗蕊自告奋勇,和顾平安谈了一笔个交易:由她来担任铜雀阁的大厨,但顾平安要和她假成亲,帮她避单身税。二人一拍即合,共同接管了铜雀阁。
宋诗蕊从小就梦想自己能成为钱塘第一大厨,她对钱塘美食十分了解,不仅擅长做杭帮菜,还擅长做各类钱塘茶点。于是,宋诗蕊以杭帮菜为基础,开发许多新式改良菜品,并借此举办钱塘灯会,获得广泛好评,给铜雀阁的再次起步奠定基础。在这一过程中,顾平安也经历多次生意挫败和对手暗算,但他化教训为营商技巧,一次次攻破难题,并用创新的酒楼理念带动铜雀阁蓬勃发展,开发“索唤计划”,让菜品像外卖一样走进千家万户,既打响铜雀阁的招牌,也持续叫响杭帮菜的名号。而宋诗蕊开发的各类茶点获得钱塘百姓一致好评。二人齐心合力,与钱塘各业行会建立牢固合作,广结善缘,摧毁对手彩蝶轩不良经营的阴谋,成功打破彩蝶轩对钱塘的垄断,赢得钱塘百姓的人心和爱戴。同时,顾平安查到父亲当年冤案的关键线索,成功为父翻案,惩治钱塘官商勾结的不良风气,从青涩稚嫩的少爷成长为成熟稳重的掌柜。铜雀阁像是生活的缩影,诠释年轻一代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应具有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失败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以及合作共赢拧成一股绳的团队精神。
作为一部微短剧,《铜雀阁》“短”而不浅,坚持以质取胜,着眼于人民群众更高标准的精神文化需求,并从中提取创作主题、捕捉创新灵感,真正做到观照现实,让人民群众成为作品的主角。该剧致力于提升作品的思想性、创新性、艺术性和文化性,深刻把握网络微短剧具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产品双重属性,是一部着力打造的精品力作。
这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故事
作为一个发生在酒楼里的故事,该剧用现代视角拆解“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的情感认同,让饮食文化成为主要情感纽带。作为一部甜宠剧,该剧依然保留甜宠市场喜爱的艺术元素,在保证了喜剧点、糖点、虐点的足料搭配之余,打造一对互相成就的“酒楼合伙人”CP,描绘一段共同努力让生活“从无到有”的饱满人生。
在创作初期,主创团队围绕将故事选定在哪个时代背景和城市背景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在研究许多朝代的文化艺术特色后,最终决定以宋代为背景,将故事放在无数文人墨客魂牵梦绕的钱塘(杭州)。这个坐落在江南水乡的城市,景色优美,文化繁荣,经济发达,民风淳朴,又有天然的营商土壤,自古以来就是繁华之地,给故事增添许多地域特色。这座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自然景观,可以作为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有力支撑,在展示民俗活动、山水风景、传统工艺等方面,也有较大艺术创作空间。
《铜雀阁》将钱塘的宋韵文化、营商文化,细腻地融进故事,以铜雀阁众人的酒楼生活为窗口,展现伙计们每日熬糖浆、做茶点、看花灯、选胭脂等生活细节,描绘钱塘百姓衣、食、住、行、娱五个方面的生活图景。
我们从宋朝的大量文献中可以得知,城内酒楼不仅数量非常多,规模也非常大,例如著名的樊楼、玉仙楼等等。铜雀阁正是以“樊楼”为原型,参考大量文献,又对宋朝的餐饮、娱乐、文化、商业、艺术进行落实和考证,将宋代生活缩影融入故事方方面面。
有道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的风俗民情、山水风景一直活跃在各种文学艺术作品中,杭州的茶文化、美食历史十分悠久。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杭帮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精湛的烹饪技艺闻名于世。从南宋时期流传至今的杭帮菜,融合中原饮食文化和江南地方特色,成为中国餐饮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剧中女主宋诗蕊是一名技艺精湛的小厨娘,她对于宋嫂鱼羹、龙井虾仁、杭三鲜、西湖醋鱼等杭帮名菜十分擅长,在研究各式菜肴的同时,将它们进行改良,给大家科普杭帮菜的由来。同时,宋诗蕊喜欢研究茶点,钱塘茶点某种程度上丰富了茶文化的内容,也成为杭州饮食特色之一。故事通过对这一人物的塑造,让大家更好了解宋代钱塘的饮食文化和茶点文化。
所以,这是一个色香味俱全的故事。
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故事
著名历史学家漆侠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最前列,是当时最先进、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时代环境造就宋代商业发展,也衍生宋代“全民经商”的社会现象。同时,中国独有的经商智慧和处世哲学一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经验。《铜雀阁》在创作中抓住这一点,以男主角顾平安为切入点,将其中的部分门道进行艺术呈现。铜雀阁掌柜顾平安和竞争对手西门掌柜之间的较量,是一个小酒楼与钱塘最大酒楼的博弈,这中间不乏恶意竞价、垄断市场、抄袭配方等惯有商战技巧,但顾平安每次都能打开新的视角,化挑战为机遇,找到最优的破局办法。比如,在对手西门掌柜提出菜品半价时,顾平安提出自助餐策略;在西门掌柜垄断白糖市场时,顾平安便和行会合作共享资源;在西门掌柜设计导致铜雀阁关门破产时,顾平安又能凭借“索唤计划”东山再起。而“索唤”正是宋代特有的外卖文化。在宋代,买家通过店小二预定点餐之后,闲汉就会在出餐窗口等待食物做好,将它打包送到客人府上。有些酒楼还有预约送餐和一对一专人送餐的服务,与现代生活极为相像。这一故事情节既观照现实生活,又向观众普及历史趣闻。最会做买卖的顾平安代表中国古代的营商智慧,同时向观众传达生活中实用的小智慧。所以,这是一个有生活味的故事。
除此之外,剧中还有专门跑堂的假小子呲花。她从小在街头长大,为了生活,干过许多行当。观众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市井气息,通过她进一步了解钱塘百姓的民间生活。
账房先生柳小刀从小在流民所长大,因生活所迫,混迹于赌坊,从骰子、叶子牌再到各种游戏,信手拈来。博戏盛行也是宋代的一大社会特色,各类赌坊门庭若市。虽然柳小刀代表博戏文化,但他最终通过自身遭遇劝诫观众,决不能沉迷博戏,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厨宁沧海混迹江湖多年,是顾平安最忠诚的保镖。“江湖”这一概念是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创作类型,而它第一次以成熟的形态出现,就是在宋代早期。因此,宁沧海身上所代表的正是宋代的江湖文化。从他身上,我们能更好地体会飒爽大侠的快意恩仇。
舞姬李飞燕原本是名动钱塘的花魁,在顾平安见义勇为下,赎身来到铜雀阁做打杂。她所代表的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娱乐文化。宋代的歌曲和舞蹈,在表现形式上较前代都有很大程度创新,钱塘作为繁华之地,歌舞娱乐业的发展空前繁荣。这一设定可以给观众在视觉上和听觉增加多重感受,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将钱塘繁忙的商业生活鲜活地呈现。
由此可见,《铜雀阁》力图打造一幅充满人间烟火的钱塘画卷。正应了那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因此,这是一个有人情味的故事。
“微短剧+文旅”演绎温情江湖人生
近些年来,“文旅+”概念走进各行各业,市场上关于“文旅+影视”的优秀项目层出不穷。《铜雀阁》也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剧中展现大量杭州特色风景,如余杭小古城村、龙坞茶山、拱宸桥、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等。好剧好景相得益彰,必会带来1+1>2的效果,《铜雀阁》在后续第二部的创作中也愿意做更多尝试,强化这一创作理念,希望能给观众带来杭州繁华之外静谧温柔的一面。
总的来看,《铜雀阁》描绘一幅包揽人生百态的民间群像,诙谐地表现生活的酸甜苦辣。各具特色、各有故事的人物,像是生活的缩影,在铜雀阁这一方小天地里演绎人情世故、江湖人生。
在朝着美好生活前进的过程里,人们步履匆忙,会忘记赶路的乐趣,我们扛起重担,也在夹缝里寻找松弛感。但何为美好生活?正如男主角顾平安的一句台词:“我们忙忙碌碌一生,不过就是为了坐下来好好吃顿饭。”所以,希望《铜雀阁》能给观众带来“下饭”的感觉,暂时忘记赶路辛苦,一起梦回钱塘,“两耳不闻窗外事,低头只闻饭菜香。”
这便是《铜雀阁》的创作初心。
(作者徐蕊系杭州在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制片人;作者王子妍系杭州在行影视文化有限公司经理、编剧)
责任编辑:曹婧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