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秆入画

  • 来源:大学生
  • 关键字:题材,作品,光泽
  • 发布时间:2024-12-07 11:29

  文/张琼(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步入邓式麦秆画传承中心的那一刻,我们仿佛踏入了一个金色的世界。每一幅画都金光闪闪,无论是灵动活泼的动物、如诗如画的风景,还是栩栩如生的人物,都成了麦秆画匠心独运的素材。其中一幅《大闹天宫》,人物表情细腻入微,衣袂飘飘,有着飞行中起舞的动感。孙悟空身披的盔甲,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可见,就连那翻卷的祥云也层次分明,尽显艺术之美。另一幅《红楼梦》更是令人叹为观止,亭台楼阁飞檐翘角,立体感极强,角落的菊花栩栩如生,甚至每一片花瓣都有深浅变化,在背景的衬托下,亮部透出柔和的光泽。此外,还有古建筑、山水花鸟等多种题材的作品,美不胜收。

  参观的过程中,邓氏麦秆画第六代传人邓友谱老师向我们透露,一幅《清明上河图》就耗费了他整整三年的时间。他曾售出许多作品,但随着年岁的增长,他又将那些作品回购,专门腾出几间房间来摆放。从邓老师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他对作品的深厚情感,也由衷地敬佩那些能够用一生去坚守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工艺的匠人们。

  当我亲身投入麦秆画的制作流程之中,才真正体会到这项技艺的艰辛与挑战。起初,老师展示了一捆麦秆,这些麦秆全部由他们自己种植,中空而色泽金黄,由浅至深渐变,专门用来制作麦秆画。随后,老师示范了如何用剪刀将麦秆剖开,强调动作需一气呵成,以免留下细微裂痕,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划伤手指。接着,老师利用厚玻璃片,将弯曲的麦秆细心刮平,使之成为便于拼贴的长条形素材。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试着挑选色泽均匀的金色麦秆长条,借助尺子和刻刀,将选好的麦秆裁剪整齐,再用米糊小心翼翼地粘贴在一张硬纸板上,确保每一片都紧密相连,不留丝毫缝隙。在反复练习后,我找到了一点手感,掌握了些许技巧:剪麦秆时要用刀口沿着麦秆纤维的纹路,一步到位;刮麦秆则要适度倾斜玻璃片以施加压力,贴麦秆要仔细裁剪麦秆边缘,确保完美贴合。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整张纸板逐渐被金色的麦秆覆盖,闪烁着迷人的光泽。

  然而,这仅仅是麦秆画创作的起始步骤。接下来,我们用铅笔在麦秆上勾勒轮廓,绘制喜欢的图案。同学们天马行空,有的勾勒出萌态可掬的小动物,有的则描绘出二次元世界的角色,还有的是鼓胀的船帆与起伏的波浪。我画的则是一朵牡丹花。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将我们的制作难度降低了,不需要将图案各部分单独裁剪拼贴,层层堆贴呈现立体图案,只需在一张纸板上画出平面图案。

  最难的步骤是烫色,需要用通电的工具在麦秆板上烫绘出深浅层次,以此来表现明暗。我画的牡丹花首先需要勾勒出花瓣的轮廓,然后呈现出每一片花瓣的明暗变化。处理轮廓时,工具需要悬空使用,用刀锋刻画线条,边调整位置边旋转纸板,还要控制力度,防止烫色过深。完成花瓣与叶片的轮廓后,我转而将刀锋侧放,利用更大的接触面来晕染阴影部分。

  我顺着花瓣的纹理,从内向外、由重至轻、从慢至快地移动刀锋,试图以素描的手法捕捉花瓣的暗部与亮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屡屡在轻重的拿捏上失手,不敢用力导致暗部色彩不足,而亮部又因力度控制不当而留下了不应有的深色斑点。叶子颜色的深度本应超过花瓣,以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我的力度不够,使得整个画面显得灰蒙蒙的,缺乏层次感。

  在制作麦秆画的过程中,老师向我们透露,他的每位学生每天都要贴大概十板麦秆,这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麦秆画艺术的执着与热爱。麦秆画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人文精神,凝聚着千百年来人类的智慧与创意。这次“湖北民间美术与手工制作”课程的参观实践,让我深刻领略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使我更加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传统技艺在当今世界的独特价值。

  责任编辑:贾倩颖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