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来源:旅游纵览
  • 关键字: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 发布时间:2024-12-22 15:22

  张 岩

  (日照市文旅产业服务中心,山东日照 276800)

  摘 要:日照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文化底蕴深厚,孕育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非遗资源,涵盖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是日照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所在。然而,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日照非遗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度还存在不足,限制了旅游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非遗的传承与创新。鉴于此,文章深入探讨了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的现状,揭示了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融合发展路径与建议。

  关键词:日照;非遗;旅游;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日照,位于中国东部、黄海之滨,不仅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更是一座文化宝库。作为“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的主要节点城市,日照不仅承载着经济交流的重任,更是一座拥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宝地。在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背景下,将非遗视作促进文化与旅游更深层次融合的动力,深入探讨结合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发展策略,对于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水平、展示其在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和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1]。

  一、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一)日照非遗资源情况

  日照有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6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目、28项省级非遗名录项目和165项市级非遗名录项目。这些非遗资源体系较为完整,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和民俗活动等多方面内容,生动地展现了日照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是日照重要的城市软实力。近年来,日照坚持推动非遗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严格落实《关于推进黄河流域、大运河沿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意见》,成功举办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购物节等系列非遗活动,取得丰硕成果。从精致的日照黑陶,到精湛的五莲剪纸,再到风味独特的岚山煎饼,每一项非遗都讲述着日照人民美好的生活与悠久的历史。日照还拥有众多与海洋相关的非遗项目,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表现了渔民的生活习俗和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渔民节、岚山渔民号子、水族舞、日照农民画、踩高跷推虾皮、传统木船制造技艺和成家廒头鱼灯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日照海洋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价值。

  (二)日照旅游发展情况

  日照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旅游。日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日照旅游产业由大走强、由强至优发展。近年来,日照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出台了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优化差异化旅游产品供给等一系列措施,为日照旅游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日照加速开发了“日照过大年”“影视小镇”“康养小镇”等地区性特色产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了日照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日照引进文旅融媒体产业线等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日照旅游的吸引力。日照旅游的优质化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提升,也是文化软实力的注入,其中非遗文化的注入最能够体现日照旅游的文化内涵。日照通过举办非遗购物节、非物质文化遗产月等活动,使游客亲身体验非遗文化,认识和了解这座城市,让游客获得真正的文化享受。

  (三)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现状

  日照近年来在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利用是不可忽视的驱动力。近年来,日照积极开展非遗旅游融合发展工作,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在旅游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优秀传统文化,并且促进了文旅深度融合,释放了非遗消费活力。此外,日照每年组织举办日照渔民节、太阳文化节、黄墩闹春牛民俗文化节、圣公山庙会和屋楼崮庙会等重点非遗节会活动,使得非遗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非遗生产性转化水平不断提高。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也逐渐成为日照全域旅游发展中的新型旅游项目,涌现出御园春、圣谷山、御海湾、浮来青等以茶文化为代表的景区,形成了茶园观光、茶园露营、茶叶农事科普、制茶体验活动等多种茶旅游项目,具有极强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日照非遗和旅游融合困境

  日照非遗的系统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距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非遗文创产品的形象弱、非遗项目品牌化水平总体不高、营销理念不够新颖以及市场运营能力不足等方面,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补足短板,以应对现代市场经济过程中的诸多挑战,是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产品挖掘与创新研发不足

  日照的非遗资源虽然丰富,但如何将这些宝贵的资源转化为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非遗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当时人们认识水平、时代条件和社会制度影响,存在陈旧过时、实用性不强等问题,所以对现代人的吸引度不够,传承乏力。非遗项目在向旅游产品转化过程中,同样面临着创新力弱、缺乏年轻化元素、文创产品形象力不足等问题,这不仅削弱了非遗资源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了非遗文化的传播与传承。深入分析日照非遗产品开发现状,可以发现许多非遗项目仍停留在传统的展示和表演阶段,缺乏与现代旅游市场需求相适应的创新。以日照黑陶为例,虽然其制作技艺精湛,文化内涵丰富,但在转化为旅游商品时,往往局限于传统的器型和设计,没有充分考虑实用性,缺乏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产品,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的目光。

  (二)品牌意识与经营制度欠缺

  日照本地的非遗产品多以小作坊形式流通,部分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企业尚未根据其依托的非遗项目构建起自己的特色非遗品牌,忽略品牌化推广的重要性,在市场竞争中缺乏竞争力。同时,日照非遗产品的推广销售主要依赖线下渠道,未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遗产品的推广销售范围。例如日照的特色非遗项目踩高跷推虾皮,这种浅海产出的虾皮相较于市面上的其他虾皮,具有“小、鲜、香”的特点,个头虽小,但肉质厚实饱满,口感筋道鲜香,但由于缺乏品牌塑造和宣传推广,出现本地热销而外地滞销的局面。

  (三)非遗业态与产业模式单一

  在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实践中,非遗业态与产业模式的单一性成为制约其深度发展与市场拓展的重要障碍。非遗项目的展示和体验形式往往局限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难以满足现代旅游者日益增长的体验需求。在实际运营中,非遗业态创新不足,多停留在展览、销售等传统模式上,缺乏与旅游体验、旅游商品开发等现代旅游业态的深度融合。以日照非遗项目蛋壳陶制作工艺为例,虽然该技艺深受游客喜爱,但在体验方式上,往往受限于传统的工坊模式,缺乏互动性和参与性,难以吸引年轻游客的关注。

  三、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的路径思考与建议

  (一)创新非遗产品,提升旅游市场竞争力

  品牌打造是非遗资源产业化的出路,只有品牌化才能更有效地进行非遗的传承和发展[2]。日照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关键在于创新非遗产品,以满足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要以产业化发展为目标,聚焦产业链思维,注重非遗品牌转化率,抓好重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培育一批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非遗项目,实现非遗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有效结合,促使日照黑陶、日照农民画、日照绿茶、海产品和刺绣等特色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化,推动非遗项目生产性转化。要积极开展“我为非遗做设计”等类似活动,集思广益,提升日照非遗产品设计感和实用性,打造日照非遗文创品牌,丰富旅游产品,还要借鉴以往成功经验,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非遗产品,创造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旅游商品,从而既推广非遗文化,又增加旅游经济的附加值。

  (二)打造非遗节事,提升互动旅游体验

  随着数字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的迅猛发展,视听媒体已经进入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传统静态、被动的内容展示方式正在被动态、数字化和互动性强的新形式所替代。近年来,诸如大唐不夜城的表演《盛唐密盒》、郑州歌舞剧院的舞蹈《唐宫夜宴》和故宫博物院等出品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等节目因其创新的内容和视听呈现方式而广受欢迎,这些成功案例为非遗与旅游的结合提供了宝贵参考。日照丰富的非遗资源可以为旅游演艺创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创作者可以深入探索日照传统音乐、传统技艺、民间文学、民间杂技、戏曲曲艺和民俗等非遗项目,提炼其核心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通过艺术化和情境化的创意编排,将这些元素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旅游演艺作品。可以将秃尾巴老李传说、鱼骨庙传说、勿忘在莒传说和五莲山民间故事等日照的非遗项目元素巧妙地融入莒国故城、五莲山旅游风景区等旅游景区中,开发一系列以非遗为主题的实景演出,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三)引进非遗项目,提升景区文化价值

  “非遗进景区”遵循着“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体”“用”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关系,即文化为旅游提供内容,旅游为文化提供渠道[3],所以,要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提升景区整体品质,需要进一步探索景区旅游新亮点,把握文旅融合机遇,用好“非遗”文化牌。景区要积极引进非遗项目,尤其是饮食习俗类、节日习俗类非遗项目,增强非遗旅游项目的针对性、趣味性,提高当地群众及游客参与度,积聚人气,拉动消费。要加强景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让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走进景区,依托旅游景区优势,为非遗项目拓展更为广阔的市场,同时提升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有条件的景区还可以探索建设非遗博览园等非遗展览场馆,逐步形成集展示、销售、体验于一体的非遗集聚平台,进一步充实旅游业态,宣传日照优秀历史传统和文化,实现文旅双赢的目标。

  (四)强化多元宣传,提升非遗传播能力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文化旅游业中,网络平台尤其是直播和短视频以其迅速传播和高度互动的特性,正在迅速成为推广非遗的关键工具[4]。它们不仅能够呈现非遗技艺的制作流程、介绍文化创意产品以及现场演出,还能直接在网络平台上销售相关的文化创意商品。日照在旅游宣传中要加大非遗宣传视频投放力度,通过讲述非遗背后的故事、展示其制作技艺及介绍其文化背景等方式,增加日照非遗项目吸引力。要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互动特性,如评论、点赞和分享功能,与观众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丰富的宣传互动途径,不仅有助于提升日照非遗的知名度,也能促进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五)赋能数字非遗,助力旅游体验升级

  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科技赋能不仅能够提升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还能增强游客的文化体验。通过数字化手段,非遗文化可以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例如利用虚拟现实技术(VR),将日照绿茶的种植、采摘、制作过程以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在游客眼前,让游客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茶文化的魅力。游客可以在虚拟环境中体验传统手工艺的制作过程,感受匠人精神和工艺之美,沉浸式的体验不仅增强了游客的参与度,还激发了他们了解非遗文化的兴趣。

  综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可以与旅游业的发展相互协调,融合发展,通过挖掘日照非遗项目的文化价值,来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带动旅游业的持续繁荣。文化旅游从业者、非遗传承人等相关人员都应认识到非遗的独特文化属性和旅游属性,运用日照丰富的非遗资源来促进日照旅游业的多元化发展。非遗和旅游的融合发展,既能够为保护、传承和发展非遗搭建平台,又能够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最终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四、结语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中提出,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5]。做好做优非遗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传承发展非遗的重要举措,也是进一步发展日照特色旅游的必要途径。要通过加强非遗品牌创新、非遗旅游活动形式创新,深入挖掘并打造能够凸显日照非遗特色的旅游产品,引入游客可观可赏可玩的互动体验项目,借助数字化网络平台,采取灵活的宣传方式,从而不断推动“非遗+旅游”发展,实现非遗与旅游的共赢。

  参考文献

  [1] 左倩.文旅融合赋能非遗传承[J].人民论坛,2020(19):138-139.

  [2] 肖雪锋,刘磊.民俗类非遗品牌的塑造与传播策略[J].当代传播,2018(6):70-72.

  [3] 傅才武.论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内在逻辑[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9-100.

  [4] 李旭丰,樊传果.非物质文化遗产短视频的品牌化传播研究[J].传媒,2023(7):68-70.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

  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

  [EB/OL].(2023-02-22)[2024-07-23].https://zwgk.mct.gov.cn/zfxxgkml/fwzwhyc/202302/t20230222_939255.html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