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情报的“秘密武器”地下交通员张浩使用的皮夹

  • 来源:旅游世界
  • 关键字:皮夹,故事,历史
  • 发布时间:2024-12-22 20:20

  丨马 莹(淄博市博物总馆)

  如果说历史是过往的故事,那么文物则是解开密封往事、走近历史深处的钥匙。

  在淄博市博物馆有一件看似普通的文物——1939年张浩使用过的皮夹,见证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红色岁月。

  传递情报的秘密武器

  张浩,原名张正绪,1911年10月出生在张店尚庄村。1938 年2 月,张浩加入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队第四支队。1939年11月,张浩由于在战斗中受重伤不得已转到地方游击部队,后经上级领导推荐,调任战时邮局站长,开始了在战时邮局和地下交通站的工作。

  彼时,敌人在淄河流域等地增设了据点、岗楼,密探遍布,多层封锁,据点林立,设岗拦截等手段使得我党地下战斗环境十分恶劣。但为了确保清河、胶东、鲁中南三大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有一条安全的地下交通线十分重要,它是我党流动的生命线,承担着传递党内外文件、信件、党报党刊和护送革命干部等光荣任务。

  张浩和交通站的同志们凭借着忠诚果敢的精神,冒着枪林弹雨,构建了张店、长山等地的通信联络网。这枚皮夹,便是张浩同志传递情报的“秘密武器”。

  一枚小小皮夹,再平常不过,但越不起眼越安全。那时负责地下交通线的同志们深刻懂得这个道理,他们利用日常物品传递情报,巧妙周旋在敌我殊死的较量中。

  如今我们再看这枚皮夹,边角处多已磨损,可以想到它经历了多少磨难。张浩同志在不同情形下,化身成教书匠、探亲者或是一位生意人,躲过敌人的盘查,周旋在敌人之间……这枚皮夹跟着革命者坚定的步伐,一路跋山涉水,走过艰难险阻,将一封封情报安全传递了出去。

  淄博市博物馆内还有一张1949年中共周村市委会、周村市政府颁发给张浩同志的奖状:“张浩同志:为了响应党的号召,坚决执行党的政策,积极工作,在支援解放战争,后方民主建设中,曾建立三等功一次。尚望今后在解放全中国的各种工作中,继续高度发扬坚忍、纪律、坚定、不屈不挠的意志和革命的英雄主义,为党为人民立下更大的功劳。”这是党对张浩勇于献身革命事业的褒奖。

  斗智斗勇尽显英雄本色

  张浩同志是千万个为人民解放事业奋不顾身的革命者之一,在这条地下交通线上还有更多的无名战士。他们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身份暴露后的刑讯逼供,想要完成任务,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敢机敏的行动力是万万不能的。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地下交通员要擅长伪装自己,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作为掩护手段。他们在敌人的眼皮底下,以做生意为掩护,传递情报。

  通过买卖的方式交换信件,灵活巧妙,是地下交通员经常采用的方式。地下交通员张乃修,以挑油担为掩护,串遍四乡。每当沿途的交通员听到他“铛、铛、铛”的三声铜牌声,便知是他送情报来了。他以卖油为名,通过找钱的方式,传递夹在伪钞中的密件。交通员们善于乔装改扮,还通过探亲、祭祀等办法迷惑敌人。地下交通员张方伯为通过把守严格的铁路,请另一位交通员的母亲坐在小毛驴上,挎上包袱假装母子二人出门走亲戚,将密信藏在驴鞍夹层里,每次都能躲避检查,顺利通过铁路,将密信送达目的地。还有一些老练的交通员在敌人戒备森严、我方人员活动艰难时,假借上坟、祭祖等,将密件夹在冥纸中,路遇伪军盘查时,就在附近坟头摆上祭品,假装祭祀。如果遇上敌军直接过来检查,无法躲避时便将情报焚烧,让其一无所获。

  淄博地下交通员大多数都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坚守地下交通员的原则—— 严守党的秘密,不得出卖组织、出卖同志。为了保护情报网,不少同志付出了生命。

  李家庄的于树檀同志曾三次遭难,前两次死里逃生,第三次由于汉奸告密被抓捕,被捕期间遭受严刑拷打仍咬定所有事情为一人所为,没有出卖任何一名同志,保全了交通站的所有人员和武器。其牺牲后,儿媳刘桂香接过他的任务,继续为交通线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桓台县新四区交通员邢本桐同志,在执行前往五区送信任务时,遇上叛徒马三子的清乡队,被吊在树上严刑拷打。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邢本桐不仅没有吐露党组织的半点秘密,还历数马三子等人卖国投敌的种种罪行。恼羞成怒的敌人用荆条和鞭子轮番抽打,邢本桐也未低下高昂的头颅。

  一名战士倒下了,千万个战士又站起来。这条“隐秘”的战线,是无数个交通员为了革命理想抛头颅、洒热血铺就成的交通线,他们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的贡献。他们的事迹虽然没有那么轰轰烈烈,没有被广泛宣传,却更因“隐秘”而“伟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