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要抢抓枢纽经济的机遇——专访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机遇,功能区,经济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06 21:18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万宏蕾 编辑顾佳贇
作为国家战略功能区之一,郑州航空港区11年间GDP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成就令人瞩目。
近期,河南省印发《加快推动航空港区四港联动发展服务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若干措施》提出,把航空港区作为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加快空港、铁路港、公路港、出海港联动发展,加快完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下简称:郑州航空港区)是全国唯一一个由国务院批准的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肩负着扩大内陆对外开放、引领带动河南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使命。
据统计,作为国家战略功能区之一,郑州航空港区11年间GDP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成就令人瞩目。当地还提出,未来十年是郑州航空港区“二次创业”的“黄金十年”。
按照“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逻辑,郑州航空港区如何以体制机制重塑重构改革激发动力活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为此,本刊专访了对港区有长期深入研究的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探讨郑州航空港区如何走出一条内陆地区开放发展新路径。
因改革而兴
《瞭望东方周刊》:要成为河南“全省枢纽经济的核心动力源”,如何理解郑州航空港区这一定位升级?
成长春:国家战略功能区各有其自身特点,比如地理区位的枢纽性、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创新发展的引擎性、城市文化的凝聚性等。郑州航空港区要在国家战略功能区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坚持高定位、大手笔。
2013年3月,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2013-2025)》,标志着全国首个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正式启航。2013版《规划》赋予了郑州航空港区五大发展定位: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以航空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重要门户、现代航空都市、中原经济区核心增长极。简单说,航空港区发展初期定位突出了两点,一是航空,二是经济,有着鲜明的航空经济色彩。
2022年,河南省对郑州航空港体制机制进行系统性重塑重构改革,以更高起点、更高标准提出升级版“五大定位”,具体表述为“三区一极一枢纽”:“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国家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中原特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圈核心增长极、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
新的“五大定位”充分体现了“建设大枢纽、发展大物流、培育大产业、塑造大都市”的发展思路,反映了航空港区与郑州发展、中原发展、国家战略功能区建设以及共建“一带一路”之间的协调关系。这既是郑州航空港区下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也体现了10年来郑州航空港区在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枢纽经济动能、先行先试探索等方面有了重要积累。
从建设单一郑卢中欧“空中丝路”跃升成联通全球的“空中鹊桥”,形成空、铁、公,水、网和人文交流的立体交汇战略枢纽。可以说,郑州航空港区以航空为名,以枢纽闻名,在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叫响“河南品牌”
《瞭望东方周刊》:国家战略功能区是落实国家良好举措的试验田,需要为探索实施国家战略面临的共性难题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郑州航空港区提供的“河南方案”有哪些亮点?
成长春:经过十多年的努力,郑州航空港区从“机场小镇”到“航空新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获批以来,郑州航空港区在发展方式转变、体制机制改革、制度型开放、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现在打出了品牌,做出了突出业绩。
首先,郑州航空港区综合实力持续跃升。2023年,郑州航空港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295亿元,总量是2012年的6.3倍,按不变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4%。
其次,枢纽能级大幅提升。2023年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客货运航线分别达234条和49条。以郑州航空港为中心,2小时高铁圈可覆盖国内4亿人口的生活和消费,2小时航空圈可覆盖全国90%的人口和市场,4小时通达国内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全球主要节点城市。
航空港方面,郑州机场2023年完成60.8万吨货邮吞吐量,是2012年的4倍,年均增长13.5%,全国行业位次从第15位进入前6强。2024年前三季度,郑州机场客货运吞吐量分别完成2159.9万人次、57.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33.15%。
国际陆港方面,国际陆港西作业区和铁路专用线已建成投用,东作业区及主要功能区预计2025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支撑保障国际陆港班列开行量达到5000班次,建成后具备中欧班列年发运“万列千万吨”承载能力,全要素、高能级、多种交通方式集成的枢纽平台呼之欲出。
铁路港方面,高铁郑州航空港站于2022年建成投用,是国家首个“米”字形高铁网络的枢纽站之一,郑万高铁、郑合高铁、河南省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在航空港站交汇。围绕高铁站建设高铁物流中心、空铁联运中心、长途客运中心、旅游集散中心四大中心。
公路港方面,建成国际公路运输河南集结中心,成为全国第三个、内陆地区首个由IRU (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的国际公路运输集结中心,并先后开通中国-俄罗斯、中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老挝等23条国际公路运输线路,2024年前三季度累计发运车辆394次,占全国近四成,居全国首位,叫响了领跑全国的国际公路运输“河南品牌”。
出海港方面,河南省明确提出在航空港区规划建设郑州水港,通过淮河支流贾鲁河、沙颍河实现通江达海。郑州水港建成后,大宗商品可经铁路至郑州港下水,运输至东部地区,打造一条直达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大运量、低成本、绿色化内河航运通道,形成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廊道。
第三,利用政策优势,纵深推进改革开放。2021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航空经济区创制性地方立法,为航空港区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郑州机场航空口岸全面实施“7×24小时”客货运通关保障和货物出口“提前申报”通关模式,创新的“自主选择检验环节”模式上升为海关总署改革措施,在国内率先启动“区港一体化”模式,通关效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郑州航空港区利用项目报批、产业落地、土地利用等方面的政策优势,积极推行大部制、综合性、扁平化管理,实现省区之间政策直达、需求直报和业务直通。2021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条例》颁布实施,赋予航空港更大的先行先试自主权。下一阶段,在自贸区联动创新区建设、国家增量配电改革、口岸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业态创新等多个方面,可对标上海临港、深圳前海等地先行先试,打造全国“成本洼地”“效率高地”。
从深入开放角度看,郑州-卢森堡“空中丝路”搭建了中欧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引领带动河南形成“空陆网海”四路协同开放格局,获评“全球服务实践案例”,成为构建双循环格局的重要支撑。
充分发挥“空陆网海”四路协同的枢纽优势,目前郑州航空港已经建成“1+4+N”开放体系,“1”即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是中部六省第一个综合保税区;“4”即航空口岸、铁路口岸、邮件口岸、公路口岸;“N”即进口肉类、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药品等功能性口岸。
开启“黄金十年”
《瞭望东方周刊》:郑州航空港区不是单纯的港区,而是河南立足对外开放的核心增长极。面对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下一步郑州航空港区要如何全面开启“二次创业”的“黄金十年”?
成长春:郑州航空港区要在建设“空中丝绸之路”先导区、打造河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的核心增长极等方面取得更显著成效,就要把航空港区的建设摆到更大的空间去布局,更大范围去考量。推动郑州航空港区协调性均衡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根据我们的研究,郑州市协调性均衡指数在被调查的全国29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排名18位,前17位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苏州、广州等城市);在黄河流域78个城市中仅次于西安,排名第2。总体看,郑州的协调发展态势良好,对航空港发展能够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郑州航空港区发展需要统筹跨区域、跨领域、跨行业的协调问题,本质上就是区域协调发展。
换言之,所谓协调发展,融合发展是本质特征,共生发展是价值取向。
以港兴产,发展枢纽经济是航空港区的成功经验。从当前“港”的类型变多、产业类型变多、跨境物流综合化等趋势看,未来郑州航空港区建设需强化“全链路”跨境物流场景的探索。所谓“全链路”跨境物流场景,就是融通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四港”,整合国内揽收-国际干线运输-报关清关-境外仓储与末端配送“四环节”,形成端到端的综合物流服务。做强“全链路”场景,对郑州整合机场、中欧班列、周边海港资源,提升航空港区跨境物流发展能级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具体来说有三大任务:
第一大任务,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世界级物流枢纽。郑州航空港区可借鉴青岛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综合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经验,整合政府、口岸、跨境物流头部企业技术资源,为企业提供全链路跨境物流服务方案,推动航空港、国际陆港、周边海港、数字港“四港联动”。
郑州航空港区应积极构建与国际经贸规则相衔接的监管模式,持续降低商贸流通领域民资外资准入门槛,推动海陆空对外运输平台对内对外有序开放;吸引更多跨境物流头部企业设立功能性区域中心,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和新商业模式,拓展联合运营交通物流设施、联合开通国际航线等合作。
共建共享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也很关键,要推动航空港、中欧班列等平台整合重组,协同打造更具韧性的全球物流供应链体系;推动运输口岸平台与自贸区、综合保税区、产业园区协同联动,大力发展保税物流、定制化服务。
第二大任务,港产城联动,打造现代产业基地。借鉴中新苏州工业园、中新天津生态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建设经验,加快推进中新航空产业园建设。突出航空港区交通区位优势,坚持新型工业化、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互动并行的发展路径。
第三大任务,高标准打造“中原特区”。积极营造与国际接轨的一流营商环境,探索航空港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研究借鉴深圳市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先进经验,推进港区企业化管理,积极稳妥地推进人事制度、薪酬制度改革,逐步构建企业式的薪酬分配机制,为港区专注主责主业,推行管理改革营造宽松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