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临近预报听“风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生命,财产,安全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1-06 21:23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史佳庆 编辑陈融雪
“2024年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风雷’系统,借此更高效、更准确地让人们提前防范,更好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2024年11月1日6时,中央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当日8时至次日8时,江苏东南部、上海、浙江中东部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相比传统预报,此番应用的人工智能短时临近预报系统“风雷”(以下简称“风雷”)提前了90分钟准确预警,为相关部门部署防范争取了宝贵时间。
作为我国天气预报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时临近预报主要针对强对流、强降水、突发性大雾等突发性和小尺度天气,包括短时预报和临近预报。其中,短时预报一般指对未来2至12小时的预报,临近预报也被称为甚短时预报,指对当前天气状态的详细描述和对未来0至2小时天气变化的预测。
“2024年6月18日,中国气象局发布‘风雷’系统,借此更高效、更准确地让人们提前防范,更好地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气象局强对流天气重点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郑永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一显身手
近年来,我国天气雷达覆盖率、精细度和时空分辨率不断提高,成为强天气临近预报/预警的有力支撑。据郑永光介绍,目前,我国正在布网建设的S、C 和X 波段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观测,提高了对流系统中降水粒子的相态识别能力。有了这些信息,“风雷”才能一展身手。
6月27日下午1时许,天气雷达监测到河北省张家口市一带有雷雨云,“风雷”预测其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随后,北京市气象台发布雷电蓝色预警信号:27日20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有雷阵雨天气,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并伴有7级左右短时大风。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表示,从当时的雷达图上看,雷雨一定会影响北京市西北部山区,如延庆。但翻过山区往南,传统监测分析方式则难以准确预判。
“天气涉及温度、气压、湿度和风等物理属性,而预报是根据质量守恒、能量守恒、动量守恒进行计算。”张涛解说道,天气预报无法百分百准确,只能有限探测和近似计算。
事实上,“风雷”在正式发布之前就已露身手。5月30日上午,北京市内艳阳高照,“风雷”的短时临近预报却显示下午有分散性短时雷阵雨,并伴有大风。北京市气象局实行分区预警,针对当天天气情况,北京市延庆区气象局在12时45分率先发布雷电蓝色预警,提示伴有大风和小冰雹,随后发布了大风蓝色预警。
14时许,北京市多个区域天空骤然变得阴沉,白昼瞬间转为黑夜,迎来了疾风骤雨。延庆最先出现降雨,风雨几乎同时降临,随后,昌平、石景山、密云、海淀、西城,一时间大雨如倾盆般倾泻而下……
据郑永光介绍,此次预报是对“风雷”的测试。“‘风雷’不仅将预测时间提前了60分钟左右,还准确描绘了强飑线的组织形态、发展过程,为我们争取了应对灾害性天气的宝贵时间。”郑永光说。
“2024年汛期,在对北京强对流天气的多次预报中,‘风雷’亦表现良好,一般能提前1个小时给出飑线形态的预测。”郑永光说。
2024年暑期,辽宁省多地出现持续强降水,当地气象局引入“风雷”,通过“闪信”发布预警信号,对未来3小时的天气每12分钟外推一次,精准指导了沈阳、鞍山、辽阳、盘锦等地区提前预警,平均提前时间达到了130分钟。
全流程预报
我国气象部门开展强对流天气短时临近预报业务,始于2004年。2009年3月,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成立强天气预报中心,专职负责强对流天气业务预报和研究。如今,中央气象台已建立起强对流天气监测、分析、预报、检验和灾害调查等一系列完整的客观技术支撑、业务和流程,并实时或定时发布监测和预报产品,预报准确率、提前量和精细化水平稳步提高。
据郑永光介绍,“风雷”使用我国累积7 年的雷达资料,构建了一套“数据—算力—平台”全流程临近预报系统,能在3分钟内生成未来0至3小时、逐6分钟的雷达回波产品,将强回波预报技巧提升25%。
“对流生消(对流风暴的形成和消亡)是短时临近预报中长期存在的难题。以前,我们只能线性外推预报对流的状态;如今,‘风雷’应用深度学习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物理模型和人工智能有机融合,在预报的准确性和细节丰富性上实现了突破。”郑永光说。
值得注意的是,短时临近预报的发展离不开观测技术的提升和观测网的建设。精密的观测网可提供宝贵的数据基础,这些数据是发展短时临近预报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基石。目前,中国气象局已研发出短时临近预报业务系统SWAN3.0。该系统集成了双偏振雷达、X波段雷达、卫星、自动气象站等多源精细观测资料,运用了智能识别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在国、省、市、县四级气象部门共享落地,成为气象部门防范应对强对流天气的重要工具。
仍有制约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冷暖、干湿空气交汇频繁,暖季对流系统活跃,常产生短时强降水、冰雹、雷暴大风、龙卷风等强对流天气。这些天气突发性强、尺度小、演变快,同时致灾性强,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因此,短时临近预报预警尤为重要。辽宁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副主任王瀛称,通过该省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发布一体化平台,预警信号可在5分钟内由省传到市、县气象部门,电话叫应地方政府,并向公众发布。
“短时临近预报的信息直达最前线、最基层的防汛责任人,是确保防灾、减灾成功的‘最后一道防线’。”福建省气象局首席服务专家黄志刚表示。
然而,“在天气预报领域,要做到精准预报,我们仍面临多方面制约。首先,部分气象数据质量不高、观测难以全覆盖,直接影响了预报准确性;其次,受限于当前的技术水平,重要的物理规律和新数据尚未被纳入人工智能大模型计算,影响了‘风雷’的预报能力;最后,受限于算力,我们尚未训练出更大、更复杂的模型来捕捉更多的天气特征。”郑永光说。
如今,我国强对流预报准确率较五年前提升了10%以上,已从无到有构建了针对龙卷风的预报技术体系。“即便是美国这种拥有丰富历史资料和数据的发达国家,对龙卷风的短时临近预报空报率也高达七成以上,即每发出10次龙卷风预报预警,便有至少7次未发生。”郑永光表示。
“我们期望未来的大模型能充分发挥综合多源数据的预报优势,短时临近天气预报更加准确。”郑永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