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第七高级中学/桑婷婷 插图/梁美琳
古树春风入,幕墙映翠华。与古典文学相比,现当代文学中的浪漫意象延续了古人对田园牧歌的向往,但更多地融合了自然与城市,探索着现在和未来,使得“中国式浪漫”的载体得以更为丰富多元的展现。在沈从文笔下,《边城》中的茶峒,如诗如画,山明水秀,竹林、溪流、白塔等自然景观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形成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在喀纳斯湖畔,月亮好像从来没有这么亮过。从湖水中央漾起一片一片的月光,像是冬夜里的银色萤火虫”,李娟笔下的阿勒泰,是一个充满自然野性的地方,她对自然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浪漫联系。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对“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的生活浪漫的现代诠释。
程乃珊的系列小说以老上海为背景,通过对弄堂、石库门、外滩等标志性景观的描绘,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上海风情画,她笔下的上海既有摩登都市的繁华,也不失传统市井的温馨,展现了多样和包容的浪漫。郝景芳在《北京折叠》中畅想了未来北京的“三层空间”,通过对不同时间维度下城市面貌的描绘,让我们看到了浪漫的高科技展示场。
“中国式浪漫”穿过草木,爬上墙楼,迈向云端。
高楼万丈映月光,灯火阑珊照古巷。在现当代文学中,许多作家通过描绘历史事件、文化现象和人物命运,试图捕捉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之间的微妙联系,展现出一种历史的浪漫情怀。在“中国式浪漫”中,传统元素和现代元素是相互融合的,个人的故事与历史的洪流交织成一首首动人的诗篇。严歌苓在《金陵十三钗》中用13位金陵女子在战乱中的命运,展现了她们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勇敢和无私,她们穿着古典旗袍,步履款款,婀娜多姿地走向牺牲,浪漫又悲壮。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以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十年中国改革巨浪为背景,展现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奋斗与挣扎。田晓霞是省报记者,而孙少平只是煤矿工人,两人的身份差异巨大,然而,他们彼此欣赏、相互吸引。田晓霞经常给孙少平寄书,两人通过书信交流思想、感情,这些场景展现了特定时代背景下跨越阶层的浪漫爱情,也体现了两个人在精神上的高度契合。
“中国式浪漫”扬起历史之尘,拨动时代脉搏,走进人类当下的心灵深处。
淑世欲名儒,此志独超绝。“中国式浪漫”体现了一种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淑世精神,这种精神强调的是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主义的追求。在中国文化中,这种浪漫不仅仅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更是一种将个人理想融入社会进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中的情怀。“中国式浪漫”中的这种淑世精神,体现在对家国情怀的深刻表达上,是一种历久弥新的信仰。艾青在诗中将自己比作一只鸟,用鸟儿死后魂归大地的“杜鹃啼血”般的悲伤浪漫表达自己对土地、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在被夜色染黑的黑夜里,顾城寻找光明的“黑眼睛”是穿透荫翳的浪漫之光,传递出一代人对未来、对希望的渴望和追求。“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北岛把自己算作“第一千零一个挑战者”的不屈不挠的浪漫豪情,是对真理和正义的执着。海子用“以梦为马”的浪漫,以“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志高举人类的精神之火,照亮神圣的祖国大地。
周国平曾经说过:“上世纪 80 年代,中国笼罩着一种氛围,我把它叫作精神浪漫……三十多年过去,时代场景发生了巨大变化。……当年以思潮为时尚的精神浪漫,已经被以财富为时尚的物质浪漫取代……不过,我相信,无论在什么时代,青年都是天然的理想主义者,内心都燃烧着精神浪漫的渴望。”人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精神的浪漫才是每个人内心真正的需求。“中国式浪漫”是刻入每一个中国人心灵的文化基因,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浪漫,青年们,你们又将赋予时代何种浪漫?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