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班共读的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 来源:辅导员
  • 关键字: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 发布时间:2025-03-07 16:57

  张琳琳

  (安徽省蚌埠第二实验小学 安徽省蚌埠市 233000)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全班共读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效果。通过深入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与挑战,结合全班共读模式的特点与优势,提出了一系列实践策略,并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成效。文章最后总结了全班共读模式对于提升学生识字与阅读能力的意义,并指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关键词:全班共读;小学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实践探索

  一、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识字与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全班共读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旨在通过实践探索,分析全班共读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借鉴与参考。

  二、全班共读模式的特点与优势

  全班共读模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全班学生共同阅读同一文本,并进行深入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方式。该模式不仅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要求,还具有以下显著特点与优势:

  2.1 共享阅读资源,增强集体归属感

  当全班学生围坐在一起,翻开同一本书时,教室里弥漫着一种共同探索的氛围。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是集体的一部分,这种归属感极大地增强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书页翻动的声音、同学间的轻声讨论,构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学习环境。学生们不再孤立地面对文字,而是与同伴一同前行,彼此分享阅读的喜悦和困惑。通过共享阅读体验,学生不仅能提高阅读兴趣,还能在互动中激发思考,符合新课标中“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理念。

  2.2 促进师生互动,提升个性化指导

  在全班共读的过程中,教师不再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者,而是与学生并肩而行的引导者。教师可以随时停下脚步,询问学生的感受,倾听他们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提问、讨论和答疑,教师能够及时捕捉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他们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个性化的指导。这种互动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信任,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声音被重视,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全班共读正是这一理念的有效实践。

  2.3 培养合作精神,提升沟通能力

  共读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协作,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小组讨论时,大家围坐在一起,热烈地交流对文本的不同理解。有的学生擅长分析人物性格,有的则对情节发展有独到的看法。通过这些互动,学生们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不同的观点,逐渐形成了团队合作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提高了沟通能力,还学会了如何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特别是“合作与交流”能力。

  2.4 深入探讨文本,提升阅读深度

  全班共读不仅仅是简单的朗读和理解,更是一场深入的思考之旅。当学生们一起探讨文本的深层含义时,他们会从不同角度出发,提出各种问题和假设。教师适时引导,帮助学生挖掘出文本背后的情感、主题和社会背景。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还能体会到作者的意图和写作技巧。这种深度的阅读体验,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也为他们未来的自主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全班共读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三、全班共读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全班共读模式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下是一些建议:

  3.1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选适合全班共读的文本。低年级学生可选择富有童趣的绘本或简短的童话故事,如《小红帽》《丑小鸭》,这些故事语言简单易懂,能激发好奇心和想象力。高年级学生则可以引入经典文学作品的节选,如《西游记》《水浒传》,帮助他们接触更复杂的文本结构和情感表达。无论哪种材料,都应传递积极的价值观,符合新课标中“立德树人”的要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获得成长。

  3.2 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

  在全班共读前,教师应向学生清晰传达阅读目标。识字目标帮助学生掌握新词汇,理解目标要求准确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情感目标则希望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共鸣。例如,在阅读《狼和小羊》时,设定“认识5 个生字”“理解狼和小羊的性格特点”及“思考故事背后的道理”。通过明确的目标指引,学生能够更有方向感,避免盲目跟读,符合新课标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

  四、全班共读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全班共读模式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实践中的案例:在某小学五年级的语文课上,教师选择了一篇寓言故事《狼和小羊》作为全班共读的阅读材料。在阅读前,教师向学生明确了识字目标、理解目标和情感目标。在阅读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熟悉文本内容,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故事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教师邀请学生上台表演故事情节,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全班共读模式的应用,学生的识字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阅读兴趣和文学鉴赏水平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五、结论与展望

  全班共读模式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识字与阅读教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通过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该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与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然而,全班共读模式的应用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与探索,以更好地发挥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如何优化阅读材料的选择、如何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阅读活动等。相信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全班共读模式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付登宏.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研究,2024,(08):94-96.

  [2]杜媛媛.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以“童话”教学为例[J].甘肃教育,2024,(13):98-100.

  [3] 韩霞.小学语文数字化阅读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甘肃教育,2024,(11):85-88.

  [4] 周芬芳.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 新教育,2024,(S1):268-269.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