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研究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群文阅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14 16:48
王 婷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紧密联系及其重要意义。通过深入分析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发现群文阅读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还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实际教学中,通过选择反映传统文化精髓的文章进行群文阅读,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外读物,可以有效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本研究旨在为推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深入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有效传承。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传统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瑰宝,始终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塑造了我们的民族性格,更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学生文化素养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而群文阅读教学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选择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阅读,旨在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体验,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为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教材中的不少教学内容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精髓和文化内涵,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瑰宝。要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使小学生从小就接受到这些宝贵传统文化的熏陶,理解和掌握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
1 群文阅读的概念及特征
1.1 群文阅读的概念
群文阅读,是群文阅读教学的简称,是近年来悄然兴起的一种具有突破性的阅读教学实践。它指的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结构化文本,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集体建构达成共识的多文本阅读教学过程。
1.2 群文阅读的主要特点
群文阅读的最大特征是由单一文本的阅读教学走向多文本的阅读教学。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议题选择要有可议论性、开放性、可变性。
(2)群文阅读最重要的一点是“构建”,即针对某个概念选择众多侧重某个观点的文本,在自身已积累的经验基础上有所构建,后续经验要比已积累的经验更完整、更全面。
(3)在选择议题上,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将学生的兴趣与“被整合的经验与议题”结合。
(4)尊重学生“选择权”,在相同议题下,各有选择,各有所读。
(5)群文阅读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课时和教学时间。
2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点及主要内容
2.1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要点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要点包括文章选择与组合、议题设定、结构化文本阅读、整体性阅读、比较与整合以及探究性阅读等方面,具体如下。
(1)文章选择与组合。群文阅读的关键在于文章的选择与组合。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文章进行组合。文章的选择应遵循多样性、相关性和层次性的原则,确保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到丰富的信息和知识。同时,文章的组合也要注重内在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以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某一主题或议题的深入理解。
(2)议题设定。群文阅读的议题是整个阅读过程的核心。议题的选择应具有开放性和可议性,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引发他们的深入思考。通过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结构化文本阅读。群文阅读强调对结构化文本的阅读。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单篇文章的内容,还要关注多篇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通过对比、归纳、分析等方法,学生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4)整体性阅读。群文阅读注重整体性阅读,即要求学生从宏观的角度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和意义。这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注重文本之间的关联和呼应,形成对文本的整体感知和理解。
(5)比较与整合。比较与整合是群文阅读的核心阅读行为。通过对比不同文章的内容、结构、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和特点。同时,通过整合多篇文章的信息和观点,学生可以形成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6)探究性阅读。群文阅读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要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这些要点共同构成了群文阅读的基本框架和核心要求,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蓝本与核心。
2.2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文本的多元选择与组合、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阅读成果的展示与评价等方面,具体如下。
首先,群文阅读教学注重文本的多元选择与组合。这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挑选一组相互关联、主题相近或结构相似的文章,以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从而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文本的多元性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
其次,群文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阅读和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感受文本的魅力。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等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碰撞思想、提升认识。
此外,群文阅读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和思维能力。通过阅读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文章,学生可以学会如何快速获取文本信息、如何分析文本结构、如何理解作者意图等阅读策略。同时,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最后,群文阅读教学还关注阅读成果的展示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如朗读、演讲、写作等,以便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同时,教师还应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及时、客观的评价,以便给予他们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群文阅读教学的完整框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也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过程。
3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帮助及意义
3.1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帮助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于传统文化传承有着极大的帮助,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文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通过选择反映传统文化精髓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例如,在阅读有关传统节日、传统习俗的文章时,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诗词等,学生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这些作品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再次,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同时,学生也可以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和交流寻求解决方案,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可以选取一些反映传统文化精髓的文章,如《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群文阅读的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故事背后的道德观念和文化内涵,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最后,教师还可以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外读物,选择有趣的议题展开群文阅读教学。例如,可以围绕“传统节日”这一主题,选取多篇描述不同节日习俗的文章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比较和归纳中了解传统节日的起源、发展和意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2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意义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传统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群文阅读有助于深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通过选择一系列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进行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历史故事、经典诗词、传统艺术等。这些文章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更能引导他们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例如,在阅读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章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节日的起源、习俗和意义,从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群文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传承意识和责任感。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意识到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从而激发他们对文化传承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文化传承能力和责任感。
最后,群文阅读还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通过群文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优秀文章和经典作品,从而拓宽他们的阅读视野和知识面。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各种阅读策略和方法来理解和分析文章,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水平。此外,群文阅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可以选择一些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文章进行组合阅读。比如,可以选取《弟子规》《三字经》等经典蒙学读物,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古代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规范,还可以选择描述中国传统艺术如京剧、国画等的文章,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此外,还可以选取一些关于中国传统节日、民俗风情的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情和深厚底蕴。《精卫填海》出自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教材中以文言文方式呈现。有的老师以“神奇的不只是故事”为主题,聚焦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紧扣单元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主要内容,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发展想象力。课堂伊始,还有的老师通过“猜神话”的小游戏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创设“神奇故事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下一步步沉浸在课堂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读准字音,再借助注释理解文言文的意思。在充分了解文意后再展开故事讲述,以普通话和方言两种形式讲故事,尤其是老师用方言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大胆想象,妙语连珠,精彩纷呈,不仅充分活跃课堂氛围,还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感受故事的神奇。在此基础上,师生交流精卫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感知精卫的坚韧执着,感受神话背后无所不能的神奇力量,再一步步追溯故事来源于《山海经》,推荐阅读,引领孩子把学习拓展至课外,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得。
3.3 对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体会
首先,“紧扣课标,精心设计”。授课老师这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要深入教材,紧扣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任务群,以“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贯穿整节课程,通过情境创设与任务驱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发展学生想象力。精心备课,深入浅出,环节的设计非常适合老师的教学风格,课件制作简约又不失精美,并且板书的绘画紧扣课件,匹配合一,落到细节之处,是老师用心之体现。课堂上授课老师给学生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创设情景,把学生快速带入到本课的学习中,设计了故事会,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让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情趣。同时注重学生在课堂上的读与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分小组讨论,大胆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弄懂文章大意,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老师用有趣的方言讲述故事,不仅让课堂变得有趣,也给学生一个示范引领的作用,教师示范读,示范说,示范写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老师的课堂自然、高效、有趣,学生在课堂上学得很扎实。
其次,“语言切换,妙趣横生”。授课老师先让学生用普通话熟练地描述故事,在知晓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发挥想象,想结果、想原因、想经过,让学生在想象中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也为下一环节的讲述做好想象的铺垫。下个环节用方言讲述故事就更加有意思了,让学生深刻明白历史悠久的神话故事是靠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熟悉的语言代代相传,配上动作、神情等演绎出来,既能调动学生情绪投入课堂中,又能深刻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整堂课教学思路清晰,以四个任务驱动学生学习,一猜:猜神话,明任务;二读:读故事,解文意;三讲:讲故事,用想象;四品:品故事,知形象,环环相扣,从扶到放,耐人寻味。尤其是方言讲故事的环节,重点在于演绎,发展学生想象力,表面是调节课堂氛围与学生情绪,实际上引导学生在方言中寻找民族文化的根,在学生心中播种文化认同的种子。知不足而后进,老师就识字环节提出建议,在教学“溺”字书写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字理识字,渗透传统文化,还有方言讲故事环节可以多给学生时间准备,让学生能够把故事讲完整,为我们反思自身课堂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4 结论与建议
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关系,通过对群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方法及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
首先,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选择反映传统文化精髓的文本,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群文阅读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传统诗词等,学生可以领略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同时,这些作品中所传递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也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最后,群文阅读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在群文阅读过程中,学生通过多角度、多层面地思考和分析,可以形成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思考和实践。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文本进行群文阅读教学,并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将其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使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与现代生活的紧密联系。
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和探究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主动阅读和独立思考,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群文阅读活动,与孩子共同学习、探讨传统文化,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在传承传统文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加强群文阅读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培养学生的主动阅读和探究能力以及加强家校合作等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渠道,掬古典之泉,濯蒙尘之心,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具备传统文化的渗透意识,努力探索教学策略,不断拓宽教学视野,一起走上文化自信的教学传播之路。
(作者单位:甘肃省灵台县西屯中心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