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江周家螳螂拳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螳螂拳,東江,周家
  • 发布时间:2025-03-15 11:10

  螳螂拳是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又分為4個小項,分別是七星螳螂拳、太極梅花螳螂拳、東江周家螳螂拳和東江朱家螳螂拳。雖然都叫螳螂拳,其實差別很大。七星螳螂拳和太極梅花螳螂拳屬於北方拳術,又稱北螳螂;東江周家和朱家螳螂拳屬於南方拳術,又稱南螳螂。從嚴格意義上劃分,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拳術。

  東江周家螳螂拳的始祖是清朝廣東嘉應州興寧人士周亞南。相傳周亞南是福建少林寺的廚工,平時也有習武。有一日,周亞南經過叢林,見到螳螂與相思雀搏鬥,發現螳螂雖然體型弱小,但依然與相思雀鬥得難解難分,由此領悟,開始模仿螳螂的手法並用於拳術,後在少林寺高僧禪隱大師的指導下創立了周家螳螂拳。後來,周亞南的徒弟黃福高傳技於劉水(也稱劉瑞),劉水成為第一位將周家螳螂拳帶到香港的武術家。劉水最初在筲箕灣設館,10年後移館到紅磡溫思勞街廣收門徒,開枝散葉,其中便有之後的掌門人——葉瑞。葉瑞是新會人士,當年隨父親以福建召林祖師醫學行醫,醫術高明、宅心仁厚。日本侵略香港期間,劉水不幸抱恙(當時他的武館已搬遷至紅磡寶其利街),葉瑞便與妻子細心照料劉水,無一絲怨言。為報治病、照顧之恩,劉水將畢生所學的南螳螂拳毫無保留地教給葉瑞。劉水去世之後,葉瑞便成為周家螳螂拳掌門。

  1948年,葉瑞於紅磡馬來街11號3樓設館授徒,後來又成立東江周家螳螂國術總會,1963年遷址九龍城打鼓嶺道至今;1969年,他的女婿吳士麒亦在旺角開設了周家螳螂吳士麒體育會。2004年葉瑞去世,武館交由吳士麒和兒子葉志強負責。經過發展,如今的周家螳螂拳有兵器、氣功和拳術3項,其中的拳術主要有三步箭、三箭搖橋(手)、三箭批橋(彈)、三弓迫橋、佛手(拂手)等。

  恪守傳統 發揚武德

  某日經過武館,恰逢吳士麒師傅正在教授徒弟,便抱着試一試的心態約師傅做訪問。吳師傅欣然答應,請我進入武館細談。武館不大,約30多平方米,正中放着館訓和神龕,右邊牆上掛有劉水的照片及祖師遺訓,以及葉瑞父母的照片,地上鋪着舊時的瓷磚,讓我彷彿穿越到了粵語長片的歲月。吳師傅說,武館自開館至今未再裝修過,依然保留着6、70年代的風格。幸好如此,我能得以親眼一睹舊時的風貌。

  吳師傅雙眼矍鑠,有一股武術家的氣魄,健談、思路清晰、面容慈祥,完全不像一位80多歲的老人。除了在香港傳授拳法,吳師傅在澳洲也有分館,有不少學生,其中的Paul Brennan已跟隨吳師傅10多年,一有時間就到香港向他請教、學習。教授武藝之外,吳師傅也傳授中國武術尊師重道、謙恭待人的傳統武德思想,致力於通過推廣周家螳螂拳,讓世界瞭解並熱愛中國文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