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当中国的人工智能初创企业DeepSeek 的最新论文引发全球热议时,它不仅解开了推理智能的深层密码,也再一次暴露了日常思维中的一些破绽,其中一个就是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漏洞。比如有很多评论认为中国在人工智能上的突破必然不利于美国;DeepSeek 大幅降低了推理成本,对芯片大鳄英伟达一定是利空等等。事实上,特朗普很快就表示美国最终可以从这家公司的创新中获益。而英伟达的股价也在大跌后快速回升。这些提醒我们,这次由开源团队创造的智能觉醒,很可能是一场关于技术未来的“非零和叙事”。

  从本期杂志开始,我们会组织一些关于中国公司出海东南亚的报道。即便受惠于中国溢出,简单粗暴的二元论在东南亚的舆论环境中也时常可见。比如DeepSeek 成功之后,亚洲当地媒体很快便提出“中国的人工智能扼杀马来西亚的超级数据中心计划”的观点。而马来西亚数字部长Gobind Singh Deo 的声明很快回应了威胁论。他给出了一个耐人寻味的答案:人工智能带来的成本革命,反而会加速数据中心的繁荣。

  在这种判断的背后,暗含着算力经济学的底层逻辑跃迁。当推理成本以数量级下降时,传统“算力堆砌= 智能进化”的公式的确正在失效,但是Grok 3 模型用20 万块显卡创造的智能高峰,印证了scaling laws 的顽强存在。

  不可否认,大公司和国家间单纯硬件军备竞赛的边际效益递减。但是,此刻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热”,本质上是对新型算力生态系统的超前布局—既要承接全球人工智能训练需求的溢出效应,更要成为下一代推理智能的基础设施节点。

  当某家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高管在会议室讨论通过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来获取英伟达最先进的芯片时,这个场景既像数字时代的“茶叶走私”,又似算力全球化不可阻挡的隐喻。美国对中国的技术管制越是严密,市场规律催生的技术扩散路径就越是精妙:数据留在本土,算力全球漂流,研发在开源生态中悄然生长。

  让我们假想几个场景:在吉隆坡,起重机正在吊装新一代液冷服务器的机柜;在硅谷的芯片实验室里,工程师们调试着下一代3nm 制程的人工智能加速器;而某个开源社区的深夜讨论组中,开发者们正在试图复现DeepSeek 的“顿悟算法”。这三个看似割裂的场景,实则勾勒出技术文明演进的真实图景。

  其中,DeepSeek 的论文里提到的机器的“顿悟”尤其深刻。他们披露人工智能开始用人类的情感化语言进行自我反思。这种突破不亚于生命从条件反射到意识觉醒的进化跃迁。DeepSeek引发的震荡或许只是序曲—人类或将迎来首个全球共建、全员共享的技术突破。这场没有输家的游戏,终将证明:真正的技术革命,不是一场简单的零和博弈。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