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 苹果公司寻找魔力

  作者:David Meyer

  苹果公司(Apple) 在2024 年以创纪录的方式收官,市值高达3.6 万亿美元,不仅超越了全球所有其他公司,而且也超过了世界上除少数几个国家之外的所有国家的经济价值。

  更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年,苹果公司也可能会因为诸多令人失望之处和挫折而被铭记。

  2024 年2 月, 该公司终止了长达十年的未来汽车研发项目。同月,苹果公司发布了Vision Pro 虚拟现实头显—这是自2015 年苹果手表(Apple Watch)发布以来苹果公司推出的首款全新品类产品—但据报道,到年底,这家公司大幅削减了该设备的产量。由于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方面起步较晚,让苹果公司陷入尴尬境地,即最新款的iPhone 在发布时其主打的人工智能功能尚不可用。欧洲的法律正在迫使苹果公司开放其移动操作系统的某些部分,而美国的监管机构也对苹果公司发起了诉讼,指控其涉嫌滥用智能手机市场的垄断地位。

  据彭博社(Bloomberg)报道,新的一年看起来也平淡无奇: 一款更加轻薄的iPhone 和一款类似iPad 的用于家居电器控制的平板电脑即将推出。这些新品固然各有亮点,但都无法大幅提振苹果公司的业务。

  苹果的粉丝保持乐观并非没有道理。在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Tim Cook) 的领导下,这家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库比蒂诺的公司的年运营性现金流高达近1,200 亿美元,是创新和优雅的代名词。即便在史蒂夫·乔布斯(SteveJobs) 逝世13 年之后, 它仍然是企业界的典范。在《财富》杂志对全球最受赞赏的公司的调查中,苹果公司连续18 年蝉联榜首,赢得了受访高管、董事和分析师的一致好评。

  不过,行业巨头往往难以逃脱日渐式微的命运,它们在与时代脱节的同时,还会失去动力和相关性。因此,尽管苹果公司的成就和资产负债表让忠实拥趸感到安心,但随着2025 年的到来,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可能会笼罩着这家公司:苹果能否保持其魔力?

  代价高昂的经验教训

  对于一个素来以打造“下一件划时代产品”而闻名的品牌来说,近期所遭遇的产品挫折确实难以令人振奋,尽管一些行业观察家认为这些失败背后存在着更为广泛的原因。

  瑞银集团(UBS) 的分析师大卫·沃格特(DavidVogt)表示,这款被遗弃的汽车可能是不断变化的市场动态的牺牲品。在苹果公司启动该项目时,一辆全新的电动汽车的售价大约为10 万美元,但如今的电动汽车售价可能低于3 万美元,而苹果公司仅专注于高端市场。

  至于Vision Pro,预计50万部的销量或许未能达到部分分析师的乐观预期,但却与瑞银集团的预期相吻合。沃格特称,这项技术本身“着实令人惊叹”,但3,500 美元的定价以及外置电池和缺乏应用程序等“技术限制”使其仅局限于小众市场。

  “我不会将其归类为技术失败。鉴于其价格定位和用例,我认为这是一款目标市场有限的产品。”对苹果股票持中性评级的沃格特说道。

  Yole Group 的虚拟现实分析师拉斐尔·梅尔梅- 利亚多兹(Raphaël Mermet-Lyaudoz)指出,在不了解苹果公司目标的情况下,很难判断Vision Pro 成功与否。(苹果公司并未回应置评请求。)他认为,通过培育开发者生态系统,该设备将有利于苹果公司未来推出虚拟现实产品。

  梅尔梅- 利亚多兹表示,从高端设备入手所获得的洞察力将有助于苹果公司决定在开发成本较低的版本时,哪些功能可以放心舍弃,哪些功能则需要加倍投入。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苹果公司的Vision Pro 遭遇困境的同时,Meta 推出的搭载人工智能技术的雷朋(Ray-Ban)智能眼镜却备受瞩目,其起售价为299 美元。据称,苹果公司也在研发同类智能眼镜,但彭博社报道称该产品尚需数年时间才能问世。

  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带来了负面影响。由于苹果公司未能研发出一款前沿的人工智能模型,因此不得不依赖OpenAI来处理苹果智能(Appleintelligence, 即苹果各种人工智能功能的营销名称)中更为复杂的查询需求。

  人工智能冲击

  苹果公司的年营收大约为4,000 亿美元, 其中一半以上来自iPhone。然而,这一巨头正在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在其他公司可能会带来显著业务增长的新产品,在苹果公司却难以推动其收入实现大幅增长。

  此外,苹果公司的iPhone已经步入第18 个年头,不再像过去那样是增长引擎。在过去八个季度中,iPhone 的营收有四个季度出现下滑。

  多年来,投资者始终热切期待该公司可以推出下一个像iPhone 的热门产品。如今,有人认为,由于人工智能的出现,iPhone 本身将成为下一个iPhone。韦德布什证券公司(Wedbush Securities)的分析师丹·艾夫斯(DanIves)是一位著名的看好苹果公司的人士,他认为苹果公司大约15 亿部iPhone 的“ 黄金用户基础”,加上人工智能难以抗拒的吸引力,将形成一个由需求驱动的反馈循环,从而助力苹果公司再创辉煌。

  他在一封电子邮件里称:“苹果公司将引领消费者人工智能革命,因为我们估计,未来几年,全球将有25% 的人通过苹果的设备来使用人工智能技术。”

  看涨的理由大致如下:由于仅有两代最新的iPhone(2024 年的iPhone 16 和2023 年的旗舰款iPhone 15Pro)才具备足够强大的性能来运行苹果智能系统,这就为一轮升级浪潮创造了条件。尽管更加高清的摄像头和更加快速的芯片未能说服消费者更换旧手机,但更加智能的Siri 虚拟助手、自动生成的会议摘要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的图片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

  一波人工智能创新浪潮—以苹果公司自主研发的全新软件功能和热门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的形式—有望为苹果公司的第二大重要业务、价值960 亿美元的服务集团—带来强劲的增长动力。

  不过,这些警告并非无关紧要。

  苹果公司拥有一条明确的途径,可以通过从应用商店(App Store)的销售和订阅中抽取30% 的分成来将人们对人工智能工具和服务的兴趣变现。但这一策略取决于应用程序开发者,而苹果公司对他们仅有有限的控制力。与此同时,苹果公司内部的人工智能工具则是一项未经验证的业务。

  在苹果公司于2024 年10月举办的财报电话会议上,当被问及苹果智能对其服务收入的影响时,苹果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库克拒绝做出预测。“我坚信会有大量的开发者会充分利用苹果智能。”库克若有所思地说道,并且提到了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

  该生态系统的局限性已经开始显现。苹果智能还未被授权在中国使用—中国政府坚持要求苹果公司与本土的人工智能供应商合作,而且由于与欧洲的新互操作性规则相关的未明确问题,该服务在欧洲也尚未推出。

  更加重要的是,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证据表明消费者对苹果的人工智能功能趋之若鹜。瑞银集团的沃格特说:“自从苹果公司真正开始谈论苹果智能以来,在过去六个月到九个月里,我们观察到的是,人们的热情远远超出了最终需求。我们认为,在未来六个月到九个月内,不太可能有任何因素能够改变这一需求驱动的现状。”

  在苹果公司面临重重挑战的这一年里,投资者始终对其保持耐心。然而,在苹果公司不断探索下一个爆款产品的过程中,最大的风险或许在于如果投资者的耐心耗尽,将会发生什么。 财富

  译者:Zhy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