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的危险信号—— 胸痛
- 来源:青春期健康医学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心肌梗死,危险信号,胸痛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3-23 16:16
文/吴玲莉 于敏 王群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在日常生活中,部分胸痛症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这可能是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那么,如何辨别可能预示着心肌梗死的胸痛呢?下面将介绍心肌梗死胸痛的特点及易患病人群。
心肌梗死胸痛的特点
心肌梗死是由冠状动脉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心肌坏死。近年来,青少年心肌梗死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了解心肌梗死时胸痛的特点,可帮助青少年及时识别并采取应对措施。
1.疼痛部位与扩散范围
心肌梗死导致的胸痛往往集中在胸骨之后,表现为一种压迫、紧缩或窒息感,痛感往往会向左侧肩部、上肢、下巴区域或背部延伸。
2.疼痛持续时间与强度
心肌梗死导致的胸痛通常超过20分钟,且这种胸痛不会因为休息或改变身体姿势而得到缓解,可能会逐渐加剧。
3.伴随症状
部分青少年心肌梗死患者的胸痛可能在剧烈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出现。这是由于心脏负荷突然增加,心肌需氧量急剧上升,而病变的冠状动脉不能提供足够的血液和氧气,从而引发心肌梗死。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除了剧烈的胸痛外,还可能伴有冷汗、恶心呕吐、头晕目眩及呼吸不畅等症状;部分青少年患者还可能会出现心律失常,表现为心慌、心跳不规则等症状,这往往会使患者的不适感显著增强。
哪些人更容易出现心肌梗死
1.有心血管病史的人群
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或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可能性较大。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血管弹性会变差,从而增加冠状动脉被阻塞的风险。青少年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食物,引发高血脂,脂质在血管中沉积出现动脉硬化,也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
2.过度肥胖的人群
肥胖者往往存在代谢综合征,且心脏负担较重,身体对氧的需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更容易发生心肌梗死。青少年应在学习之余进行适当的运动,避免脂肪堆积而增加患病风险。
3.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当家族中有冠心病或心肌梗死病史时,其后代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存在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的青少年要尤为注意,应避免情绪剧烈波动,确保运动强度适当。同时,要定期监测血压、胆固醇及血糖指标,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胸痛是心肌梗死的重要警示信号,掌握辨别这种疼痛的特点能及时进行干预。平时青少年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减少高脂肪、高糖、高盐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避免过度肥胖;戒烟酒;面对压力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等。此外,学校应定期举办相关讲座,向青少年普及有关心肌梗死的知识,以便青少年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
一旦出现胸痛,并伴随恶心、气短等症状,应即刻就医,以防因处理不当而导致病情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