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钰银 白银市第十中学
教师应为农村小学生提供定制性、亲民化、关爱型的思想教育与人文滋养。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优质的心理疏导与心态调控,能指引小学生学会宣泄不良情绪、消除心理壁垒、摆脱思想负担。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在农村地区,部分小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在外打工,他们只能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隔代教育难以替代亲子教育,由于老人的文化水平有限,辅导小学生学习较为困难,小学生可能出现学习困难或学习成绩较差等情况,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改善农村小学生的孤独感、自卑心理、低落情绪、消极思想等,有效培养小学生的乐观心态、自信心理、积极情绪。此外,教师还能引导小学生掌握战胜心理问题的方法,进行合理宣泄、有效排解,达到心理平衡、情绪稳定、思想积极等效果。所以,教师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小学生主动学习、健康成长、快乐生活。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教师需要精心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助力农村小学生心态平和、情绪健康、乐观面对学习与生活,在积极学习中快乐成长。
1.借助快乐游戏进行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借助快乐游戏帮助学生进行情绪宣泄,尤其是开展集体性、娱乐化、健身型的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可以开展“贪吃蛇”游戏活动,指引小学生排成“一字长蛇阵”,弯弯曲曲地进行快走活动。这样,小学生就会在开心快乐的游戏活动中忘记心中的烦忧与困扰,轻松愉悦地融入到娱乐活动中,在驱散不良情绪的同时,还可以增强集体凝聚力。
2.立足才艺表演进行心理慰藉
教师可以立足才艺表演对小学生进行心理慰藉,支持他们参与唱歌、跳舞、讲故事、绕口令、诗词诵读、集体合唱、魔术表演等活动。这样,小学生能够深层次地沉浸于才艺展示、群体娱乐、心灵放飞中,自然能够减轻心理压力与思想负担。所以,才艺表演能够成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持手段,以艺术熏陶、娱乐体验、美育沉浸助力小学生战胜心理障碍。
3.利用互助小组进行人文关爱
教师可以利用互助小组对小学生进行人文关爱,构建起互敬互爱、团结协作、快乐进步的生命互助共同体。例如:让情绪低落的学生与性格开朗、心态健康的学生组成互助小组,以同龄人之间的互帮互助构建高体验、高品质的人文关爱生态环境,这样有利于高效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小结
农村小学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社会群体,面临着父母外出、亲子教育弱化、成长环境不足的局面。对此,需要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借助快乐游戏进行情绪宣泄、立足才艺表演进行心理慰藉、利用互助小组进行人文关爱,让农村小学生能够在呵护中感受到外界的温暖,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