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科技金融生态圈 提升创新能力

  • 来源:银行家
  • 关键字:科技,金融,生态
  • 发布时间:2025-03-29 15:01

  董艳玲 奚 春 苏仕喆

  科技创新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科技金融通过为创新型企业和科技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有效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并将科技金融列在“五篇大文章”首位。习近平总书记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作出明确指示,强调要“引导金融机构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统筹运用好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支持做强制造业。”在经济和金融总体保持良性循环的基础上,增强科技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科技创新能力有赖于不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加快形成间接融资(银行)和直接融资(资本市场)“双轮驱动”的金融体系。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风险分担、监控和激励等多种功能的发挥,科技金融可以有效支持科技创新,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以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来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以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助力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当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科技金融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实践,我国需要借鉴这些国家科技金融实践有益的成分,但决不能离开中国具体实际而盲目照搬照套。发达国家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具备更健全的基础设施、更丰富多元的产品和服务,以及更为先进的风险管理制度,相比之下,我国金融市场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还须基于本土国情对国外经验加以借鉴,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金融体系。

  科技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堵点与难点

  在全球经济日益依赖于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科技金融作为连接科技与金融的关键纽带,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发展,同时也为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动力。然而,在这一过程中,科技金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多变的挑战与风险,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科技金融运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

  金融市场与相关政策较难协同。科技企业通常具有较长的发展周期、较高的成长潜力和相对较高的风险特性。金融的盈利导向与科技行业固有的高风险特质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如果金融市场过度追求短期收益,或是科技产业出现投资过热和资源浪费现象,都可能抑制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找到确保二者形成良性循环的平衡点。当前,一些地方政府对科技金融产业的治理主要是通过行政手段,以促进科技创新为中心,将科技金融发展定位于为科技创新提供金融服务,着重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环节的资金需求问题,而忽略了科技金融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之间的协同发展要求,且相关政策的目标取向模糊,缺乏与企业生命周期的匹配,政策工具的分配往往更多地倾向于成长期企业,而在种子期和初创期两个最需要支持的阶段,则较少获得政策的支持。

  科技金融风险防范亟待加强。在金融服务于科技创新的过程中,信托、租赁、股权投资、保险和投资银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作用不可或缺,但这些机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的表现还存在不足之处。具体而言,现有的投融资模式创新步伐较慢,未能完全适应快速变化的科技产业需求。此外,当信贷资源过于集中在少数科技企业中时,可能会引发类似美国硅谷银行所经历的流动性危机。更为重要的是,如果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模型存在偏见或不准确,这种偏差会进一步加剧科技领域的投融资风险。回顾全球科技金融的历史发展,可以发现它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一过程通常遵循以下模式:科技进步催生了新的技术集群,这些集群在特定时期内形成了新兴的战略产业。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不同风险偏好的金融资本根据自身对风险的反应,逐步流入这些领域。初期阶段,由于新技术和商业模式的潜力吸引了大量资本投入,这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过度投资和高杠杆操作逐渐成为常态,导致市场过热和估值虚高,最终形成泡沫。为防范此类风险,要密切关注科技产业的发展动态,合理引导资本流向,并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尚不完善。在间接融资方面,传统的信贷工具和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尤其在处理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抵质押方面,传统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的管理和创新机制,对于该类资产的评估和管理缺乏经验,导致许多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获得所需的资金支持。由于缺乏足够的固定资产作为抵押物,加之研发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较高,银行在评估科技型项目时面临较大难度,同时也缺乏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来平衡潜在损失,且现有的贷款评估方法也未能充分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的特殊性,使得银行在提供相关服务时显得较为谨慎。此外,由于一些金融机构存在过度授信或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的现象,这不仅导致信贷资源的使用效率低下,还会造成信贷供给过剩的问题,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因素。在直接融资方面,我国分别于2009年和2018年设立创业板和科创板,并不断建立健全针对科创型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迄今为止,我国虽已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但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中的融资额占总融资额比重不大,上市公司总市值占GDP比例也处于较低水平。为了更好地满足科创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我国资本市场仍需不断深化改革发展,扩大市场规模,提高市场效率,以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提供多元化接力式金融服务

  从概念验证到市场应用,前沿技术的转化过程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往往伴随着较长的资金回收周期。这一现实对科技金融体系构成了严峻考验,要求其能够灵活应对科技型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所面临的多样化的融资需求。要有效解决上述融资难题,必须充分利用政府的导向作用和市场的桥梁功能,构建一个高效的科技金融生态圈,通过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改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以及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财务解决方案。

  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需要政府做出政策支持与引导,完善科技投融资体系。科技型企业的成长通常呈现阶段性特征,每个发展阶段对金融支持的需求形式和强度各有差异。在企业创立初期,最关键的难题是获取启动资金,此时天使投资和风险投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长期则需要更多的资金用于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创业投资和小额贷款成为关键;到了发展期,企业开始重视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市场融资,此时银行贷款、私募股权和保险等服务变得尤为必要;而在成熟期,企业关注点转向了可持续发展和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资本市场、并购基金以及股权激励等措施将发挥重要作用。为此,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是必要的,要强化股票、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服务科技创新的功能,建立科技型企业债券发行绿色通道,鼓励发展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股权、债券融资、科技保险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吸引私人资本投资于风险投资领域,建立健全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并根据科技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有效连接各层次资本市场,并强化各板块的协同效应。

  改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要提高市场机制的效率,改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提升科技金融运行效率。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的信用体系,包括完善科技企业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增加数据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此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风险,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确保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创造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商业环境。此外,应建立一个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实现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快科技成果的市场化速度。还应该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形成紧密的合作网络,共同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化的应用;加大信息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金融科技,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增加对基础研究、战略性研究以及原创性研究的资助,提高国家在科学探索、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整体实力,构建一个能够持续创新的综合体系,为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源泉。

  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要构建合理的风险管理体系。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科技金融在促进创新的同时,需通过精准的风险评估机制,平衡创新与风险之间的关系。第一,选择好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选择那些技术创新所带来的财富增长速度超过金融泡沫化速率的产业,进而有效吸收潜在的危机因素,确保经济稳定发展;第二,加强金融资本与实体创新的融合,防止产业发展的断裂,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价值体系,确保创新成果能够顺利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和经济效益;第三,保持适当的杠杆率水平,避免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的回报率,产生泡沫。为此,应建立科学的风险评估模型,优化贷款评估标准,对科技企业的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团队实力等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政府担保、风险补偿基金等方式,分散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强其服务科技企业的意愿;建立健全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金融风险,保障科技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4:60.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59.

  [3]董艳玲.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理论视野,2023(10):38-43.

  [4]陈祥锋.供应链金融现代化建设的内涵及实施路径[J].社会科学辑刊,2023(3):135-141+238+241.

  [5]张壹帆,陆岷峰.科技金融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与挑战:理论框架与对策研究[J].社会科学家,2024(2):52-59.

  [6]周铭山.科技金融建设:主攻方向、推进逻辑与着力重点[J].农村金融研究,2023(11):20-28.

  [7]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5-10+23.

  [8]张恒龙,袁路芳.科技金融:国际经验与本土挑战[J].上海经济研究,2015(5):34-40+94.

  [9]黄灿,许金花.日本、德国科技金融结合机制研究[J].南方金融,2014(10):57-62.

  [10]王宏起,徐玉莲.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协同度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129-138.

  [11]黄新平,黄萃,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情报杂志,2020,39(1):130-137.

  [ 1 2 ] 汪淑娟,谷慎.科技金融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 ].经济学家,2021(2):81-91.

  [ 1 3 ] 陆岷峰,欧阳文杰.构建金融强国:现代化金融生态系统与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2024(1):150-160+239+241.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研究生院,其中董艳玲系该校经济学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