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优化措施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食品包装,标识管理,实践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4-19 15:07
苏小玲
(泉州市市场监管综合监测与技术保障中心,福建泉州 362000)
摘 要:食品安全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具有重要地位。做好食品监管,尤其针对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指出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重要性,针对当前食品包装管理存在的包装材料问题与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食品监管策略,强调要建立健全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升级食品包装和标识检测技术,督促食品企业使用安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工艺,同时通过应用智能技术,促进食品监管的智能化、信息化。
关键词:食品监管;食品包装;标识管理;实践策略
现阶段在食品工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材料也更加多样,食品种类更加丰富,强化食品监管中的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尽早识别食品包装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于保障食品安全,促进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
1.1 食品包装和标识及其管理内容
在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食品标识是向消费者提供食品信息,说明食品特性的重要渠道。加强食品监管中的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对于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食品包装能够对食品进行保护,有利于避免食品与外界有害物质的接触,避免食品在生产、流通、储存等环节出现损坏[1]。
在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食品标识的规范和准确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①标识上必须包含食品的基本信息,如产品名称、原料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这些信息应该简明扼要、易于辨识,避免使用不易理解的术语和缩写。②标识上还应清楚标示食品的生产者信息以及生产地点,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和安全感[2]。③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和过敏体质者,应提供相应的警示信息,以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1.2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重要性
食品包装与标识管理是食品药品监管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食品包装与标识的监督和检查,确保企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的要求。同时,企业也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识,确保包装材料的选择和标识的编写符合相关要求。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建立起完善的食品包装与标识管理体系,保障广大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强化食品监管的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可以使产品的责任更加清晰,在发生食品问题时,方便实施召回机制。这也是一种督促食品生产商提高质量安全的方法,有利于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在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是衔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管理、社会共治的桥梁和纽带,在保护消费者权利、推动食品安全、保证食品质量等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问题
2.1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法规不完善
从食品包装的监督监管来看,目前有关职能部门对于食品包装物的监督监管范围还相对有限,加上现阶段关于食品包装物的监督监管缺乏强制执法,在监督监管上存在一定的盲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食品监督管理效果。部分地区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使得监管人员难以切实履行其职责[3]。
2.2 食品包装和标识检测技术不健全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应从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的全过程实现安全检测的全覆盖。然而,目前食品监管中相关部门对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体系建设过程投入资金有限,难以对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进行全方位安全检测,对于生产制作环节的检测缺乏应有的重视。这种检测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难以杜绝不合格食品在市面上流通。当前检测方式的不完善,也会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检验设备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检验检测设备更新换代较慢,无法满足食品安全监管需求,影响了食品安全。
2.3 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执法力度不足
在工作实践中,部分管理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监管手段落后,导致其监管力度无法达到应有的标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本身的复杂性、繁重性,可能使部分监管人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从而产生懈怠情绪。此外,部分监管人员可能因缺乏专业的食品安全知识和技能,而难以有效地履行其监管职责。
2.4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面临诸多挑战,包括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监管部门工作量巨大、监管手段滞后等问题。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但目前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信息化建设进度还相对迟缓,建设质量稍显不足[4]。
3 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措施
3.1 健全食品监管的法律法规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大对食品标识的抽检与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确保食品标识的真实、准确、完整。完善法规标准,构建更加具体、明确的食品标识法律体系,加强对食品包装材料的审查,加强对食品标签的规范化管理。特别是针对目前存在的虚假标注、误导消费者等现象,需要加强对标注内容的审查和完善。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要坚持立法先行。食品包装与标识管理具有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行政法规对食品包装和标识做出了详细规定。例如,《食品安全法》要求食品包装必须符合食品安全要求,不得使用有毒有害物质;食品标签上的信息必须真实准确,不得含有虚假宣传和误导性的内容 。《食品包装及接触材料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则提供了具体指导。 针对我国食品质量管理现状,应建立健全食品质量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切实提高生产者的违法成本,确保食品监管中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始终有法可依。另外,需要针对现有的《食品安全法》进行补充,细化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相关条款,提升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质量[5]。
(2)要建立健全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生产准入机制,建立健全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评估制度。针对现有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内容进一步完善补充,针对技术性法规邀请广大专家学者提供意见、决策,制定更多符合当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体系,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健康和食品安全的需求。
3.2 提升食品包装和标识检测水平
在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食品工业日益兴盛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的形式更加多样,包装材料更加多元。为了更好地解决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安全隐患问题,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借助先进有效的检测技术,不断提高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检测水平。对此,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的检测要点。从实际情况着手,形成统一规范的检测标准,根据不同的食品包装材质,灵活选择相应的检测技术,确保检测结果准确、科学、严谨、客观。采取先进有效的检测技术,既能提高食品包装和检测质量,还可以避免测试资源的浪费,有助于提高测试的效率[6]。
此外,有关部门要完善相关标识管理规定,例如,食品企业在预包装食品最小销售包装的主要展示版面显著标注;最小销售包装有多层的,在其最外层包装上标注;采用“见包装物某位置”的形式标注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其位置应当清晰明显、描述准确、易于查找。此外,应仔细排查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中的隐患和检测漏洞,及时补缺。针对不同材质的食品包装,选择符合监管需求的监管方法,提升食品包装监管质量。
3.3 开展专项检查和违规处罚
监管部门督促企业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 7718—2011)等法律法规和标准文件进行自查自纠,确保食品标签内容真实、合法,标注形式规范、符合要求 。食品生产企业要增强自律意识,严格遵守食品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而为达到这一目的,有必要建立完善的可追踪体系。建立和完善食品溯源系统,是保证食品安全、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关键。
(1)要构建一个统一、标准的可追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可追溯的标准体系。确定采集的内容、存储格式和传输方式,实现与食品可追溯信息的有效对接。结合大数据技术、二维码技术、电子标签技术、区块链技术等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自动上传。确保食品数据能够全程可溯、可查、可验证。
(2)监管部门通过日常监管和专项检查,重点检查白酒、固体饮料、婴幼儿辅助食品等产品的标签标识,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并严厉打击利用标签标识造假、欺诈和虚假宣传的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标签标识不符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规定的,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3.4 积极推动食品包装盒标识管理智能化
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大环境下,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中,也大有可为。例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的数据分析功能,将现有食品包装的相关信息采集入库,配合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算法,能够对食品生产、食品销售、食品流通的各个环节进行数据统计,并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预报和识别。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图像识别和检测技术,能够高效快捷地识别食品包装中存在的异物问题,细菌和破损问题以及标识问题。通过图像数据库对比,能够精准锁定问题产品,大大提升检测效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智能监控系统,能够借助数据和图像智能对比,帮助检测人员及时查找问题产品,及时对产品包装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这能大大节约食品监管的人力、物力,也能显著提高食品监管的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效率。
4 结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民生健康的重大问题,做好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对于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信息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食品包装和标识管理也将越来越趋向于精准化、科学化、智能化。为了强化检验效果,还需要加强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食品标识规范,加强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检测,提升食品包装质量,使食品包装与食品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同向同行,为人们提供更多健康、方便的食品。
参考文献
[1]冠华.市场监管总局鼓励特殊食品企业优化包装标签[J].广东印刷,2024(3):59.
[2]左敏,王菲,宋绍义,等.“智慧+食品监管”:发展历程、应用现状与未来方向[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24,42(3):1-10.
[3]杨竞.食品安全执法中的监管模式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4,45(18):361-366.
[4]李永新,陈新明,李德芳.社会治理视域下学校食品安全监管策略研究[J].中国食品学报,2024,24(10):485-494.
[5]王丽珍.S市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4.
[6]刘迎旺.基于人工智能的食品包装安全监管策略研究[J].上海包装,2023(8):17-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