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与对策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样品管理,检验检测,采样规范
  • 发布时间:2025-04-19 15:10

  王泓超,郭大庆,张寒冰

  (南阳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摘 要:本文探讨了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重点分析了采样、存储、运输和前处理等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采样标准不统一、存储环境控制不力、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管理不到位,以及前处理操作不规范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食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出统一采样标准、加强存储与运输管理、完善前处理流程等对策建议,旨在提升样品管理的精确性和可追溯性,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食品安全;样品管理;检验检测;采样规范

  食品安全是社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复杂[1]。食品检验检测作为保障食品安全的核心手段,承担着确保食品质量、检测食品污染物和添加剂、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关键任务[2]。在食品检验中,样品的管理和控制直接影响着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然而,当前在食品检验过程中,样品管理存在诸多问题,如采样不规范、存储条件不当、运输环境控制不力等,这些问题可能导致样品的代表性缺失,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真实性[3]。因此,如何加强食品检验中的样品管理,成为确保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的重要课题。

  本研究探讨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通过系统分析样品采集、存储、运输、前处理等环节的管理现状,识别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探讨如何通过优化管理流程、引入先进技术手段,提升样品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期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有力支持,推动食品质量的全面提升。

  1 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食品检验检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样品的管理与控制。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样品管理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样品采集环节缺乏统一标准、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导致样品无法真实反映食品的整体质量[4];样品在存储和运输过程中,常常因环境条件控制不到位,导致样品发生变质或受到污染,从而影响后续分析的准确性[5];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等会导致样品损失或污染,最终导致检验结果不稳定[6]。此外,技术设备更新和人员培训也是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完善食品检验中的样品管理流程,提升其精确性和可追溯性,同时更新检测设备,提高检测人员能力水平,已成为提高食品安全检测质量的关键。

  1.1 采样环节存在的问题

  采样是食品检验的基础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目前,食品检验检测中的采样环节存在规范性不足的问题。①不同检测机构之间的采样标准和方法不统一,相同批次食品的采样过程中可能出现差异,进而影响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②采样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未进行系统性培训,缺乏相应的经验,使得采样过程存在偏差,无法准确反映整个食品批次的实际情况。此外,采样容器和工具选择不当,以及采样过程中环境因素(如温度和湿度)等的干扰,也可能影响样品的稳定性,导致检测数据不准确。

  1.2 存储与运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样品的存储与运输是影响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对于一些易腐、易变质的食品样品。现有的样品存储与运输过程中,许多检验机构未能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控制环境条件。①在存储阶段,若未能按照要求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则可能导致部分食品样品的成分变化或污染物浓度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于易腐食品样品,存储条件对其稳定性的影响也较大,尤其是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其质量变化。②运输过程中,若没有对样品进行充分防护,可能导致样品受到污染或损坏。此外,运输过程中若出现时间延误,也可能使得食品样品无法及时送达实验室,从而影响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1.3 前处理与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样品进入实验室后,前处理和分配环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①样品前处理过程中,操作不规范的现象尤为突出。一些检验机构未能严格按照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样品处理,导致前处理过程中的样品损失或污染。具体表现为样品分配不均、处理方法不一致、设备维护不足等,这些都会影响样品的代表性和完整性。②前处理设备老化、技术支持不足,往往导致前处理效率低下,影响最终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1.4 样品检测设备和应用问题

  当前,一些实验室仍面临设备老旧、检测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等挑战。①一些检测机构由于经费不足,仍采用老旧设备,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较低,难以满足复杂且精确的食品检测需求。此外,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等也可能由于未进行设备维护而出现检测结果不准确等问题。②部分检测机构引入了新设备仪器,如高分辨率质谱仪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以提高样品检测的精度。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检测人员的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等问题,部分员工对于新设备操作不熟练,容易导致食品样本检测误差。例如,在使用高分辨率质谱仪时,部分员工将参数设置错误,这将直接导致分析结果错误。

  2 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对策

  2.1 规范采样操作

  ①为了确保采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应制定统一、标准化的采样规范,确保全国范围内推行统一的采样标准,以减少不同地区和不同检测机构之间的差异。这些标准应覆盖从采样人员资格认证、采样工具选择、采样数量、采样方法到采样环境等各个方面,确保采样过程的准确与一致。②开展采样人员技术培训,提升其专业水平。食品检验机构应定期组织培训,确保采样人员掌握专业的采样技能和理论知识,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采样失误。③针对不同类型的食品样品,应根据其特性制订相应的采样方案。例如,对于易变质或含有多种成分的食品,采样时要确保其具有代表性,以便后续检测能够准确反映整体情况。采样工具和容器的选择必须符合食品类型和检验需求。在采样过程中,必须使用专用的、不易污染的工具与容器,确保样品在采集过程中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对于易挥发、易污染的样品,应采取更加严格的密封和保护措施,以保证样品的原始状态,避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2.2 加强样品存储与运输管理

  食品检验机构需要建立严格的样品存储和运输管理制度,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对存储和运输过程进行监控[7]。①在样品存储阶段,必须为不同种类的食品样品提供合适的存储条件。例如,易腐食品应放置在低温冷藏环境中,避免在常温下长时间存放;对于某些易挥发、易吸湿的食品,则需要在干燥、避光的环境中存放。同时,存储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样品的状态,确保将所有样品放置在规定的存储条件下,使其能保持原始特性。②在样品运输环节,应引入温控运输系统和现代化的物流监控设备。例如,使用带有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的智能包装,对运输过程中的环境条件进行实时监控。一旦运输环境发生变化,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进行调整,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保持适宜的条件。此外,运输过程中的时间管理也不容忽视。检验机构应确保样品在采集后尽快送达实验室,避免运输延误影响样品的质量。因此,应构建高效的运输体系,确保样品在最短的时间内送达检测实验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时效性。

  2.3 完善样品前处理与分配流程

  样品前处理与分配是食品检验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其质量直接影响到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①食品检验机构应制定标准化的前处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应明确每一步的操作细节,包括所使用的设备、选择的溶剂、前处理时间和温度等,确保所有样品的处理过程均在标准条件下进行。②前处理设备的选择和维护也非常重要。检验机构应及时进行老旧设备更新,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校准,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对于特殊的食品样品,可能需要特定的前处理设备,因此应根据食品类型进行合理配置,避免设备不匹配导致样品损失。③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规范化培训,确保样品分配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样品分配过程中,应使用精准的计量工具,并避免交叉污染的发生。对于不同种类的样品,应采取分开处理和分开分配的方式,避免不同食品间成分的相互影响,确保各类食品样品的独立性。④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和数据记录系统,对样品的前处理和分配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包括操作人员、操作步骤、使用的设备和试剂等,有利于避免管理不当导致样品存在问题。

  2.4 引入新设备并强化人员培训

  针对设备老旧和检测人员对新设备的应用能力不足等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①引入先进仪器,如高分辨率质谱仪,相关结构可以根据成本控制需求,引入进口或者国产的设备。同时对新设备建立设备维护和校准机制,确保设备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此外,还需根据市场动态制订设备更新计划,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或升级。②检测人员需要定期进行专业培训,或者到其他单位进行短期实习。管理者还需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针对不同岗位需求,提供不同层次的培训内容,确保所有人都能够了解最新技术的应用流程和检测效果。③制订激励措施,鼓励内部员工参与研讨会和交流活动;制订岗位考核制度,确保每位检测人员都能够熟练使用新设备,准确解读检测结果。

  3 结语

  本文探讨了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的现状与问题,如样品采集标准不统一、存储和运输环境控制不力、前处理操作不规范等,并提出了制定统一的采样标准,确保采样的规范性;加强样品存储与运输管理,引入现代化监控技术;完善前处理与分配流程,确保操作标准化;引入新设备和强化人员培训等对策建议。这些措施的实施有助于提升样品管理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从而确保食品安全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张红波.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分析及其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14(1):15-17.

  [2]廖盛美,张清海,李林竹,等.中国基于检验检测的食品过程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17):305-311.

  [3]杨昌林,刘灿灿.我国食品安全抽检监测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调味品,2022,47(6):212-216.

  [4]张怡.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敏捷创新及应用[J].食品与机械,2024,40(5):73-76.

  [5]彭思喜,张日新.我国公共食品安全应急治理组织模式优化[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6):88-98.

  [6]冯艳娟.新时代构建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必要性及策略探究[J].食品工业,2020,41(12):196-200.

  [7]郑晶鑫.食品检验检测中样品管理和控制的问题与对策[J].食品界,2024(12):86-88.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