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网络监测信息下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探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 发布时间:2025-04-19 15:11
刘振华
(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山东莱阳 265200)
摘 要:在线网络监测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围绕在线网络监测信息在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中的应用展开探讨,强调了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社会价值与经济意义,分析了在线网络监测信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策略,旨在优化完善在线网络监测体系,进一步加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力度,以推动食用油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助力实现食品安全战略目标。
关键词:在线网络监测;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措施
食用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基础性食品原料,其质量安全不仅关系国民健康水平,更是食品产业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传统质量监管模式存在信息滞后、监管盲区等诸多缺陷,无法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食品安全风险。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在线网络监测技术应运而生,其以实时性、智能化、高效化的特点,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了新路径。本文深入探究在线网络监测信息下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对策,以期为实现食用油行业的质量安全控制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 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重要性
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从生物化学角度来看,食用油在加工、储运等各个环节中,易受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从而造成脂肪酸氧化、过氧化物生成等质变。这不仅影响食用油的口感和营养价值,更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长时间摄入变质食用油将严重威胁公众健康,增加心血管疾病、致癌等风险[1]。从产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食用油质量安全问题随时可能引发市场信任危机。一旦发生食用油质量安全事件,涉事企业的品牌形象将受到严重损害,品牌价值将大幅折损,进一步导致企业效益下降,甚至影响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近年来,食用油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削弱了消费者的信心,成为制约食用油行业健康发展的瓶颈。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食用油产业链包括多个环节,从原料种植到生产加工,再到仓储物流,其质量安全控制具有显著的跨领域性与跨区域性,这大大增加了食用油质量安全的控制难度。与此同时,在全球食品供应链日益复杂化的背景下,新型污染物持续增多,这些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技术尚不成熟,给质量安全控制带来新的挑战。此外,在全球食品供应链中,跨境贸易日益频繁,跨境质量安全问题频发,急需优化完善现有的质量控制体系。因此,为保障食用油质量安全,推动食品工业现代化升级,必须加快构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筑牢食用油产业链的质量安全防线[1]。
2 在线网络监测信息下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问题
2.1 监测信息准确性问题
在实际监测中,监测信息的准确性受监测设备的性能、数据采集过程中的人为因素以及环境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①一些老旧的监测设备可能由于长期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出现损坏,使得测量结果误差较大,监测信息不准确。②人为因素导致监测信息准确性降低,如操作人员在采集数据时未按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操作,导致数据记录错误或遗漏,影响数据的准确性。③环境条件对监测信息造成干扰,如湿度过大、温度过高等,都有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2]。
2.2 系统兼容性问题
系统兼容性问题是制约监管效率和数据整合的关键因素。不同企业和监管部门采用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存在一定差异,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数据共享能力有限,导致信息孤岛问题严重。由于不同企业和监管部门使用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不兼容,导致数据难以在不同系统间自由流动和共享,限制数据的整合与分析,增加了数据管理和维护的成本。此外,随着新的设备和信息系统的不断涌现,一些老旧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与新设备和新系统之间的兼容性不足。
2.3 专业人才短缺问题
现阶段,在线网络监测领域面临专业人才短缺的挑战,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系统集成多种先进技术手段,系统的运行和维护需要依赖于一支既懂食品科学又精通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然而当前市场上同时具备食品科学背景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专长的人才极为稀缺,难以满足企业与监管部门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现有检测人员的技能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人员对系统的操作不熟练,难以充分发挥系统的监测与分析功能,导致监测数据收集不全、分析不准确,进而影响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性[3]。
2.4 信息安全性隐患
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不仅关乎公众健康,还涉及企业与消费者的信息安全。随着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信息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如企业生产配方、技术工艺、消费者购买记录等信息的泄露,可能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引发信任危机。当前,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系统在安全防护设计上还存在缺陷,会出现数据泄露、篡改、丢失等问题。同时,部分企业与监管部门忽视信息安全控制,管理意识薄弱,缺乏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不能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评估与升级,难以有效识别和防范信息安全风险。
2.5 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不足
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系统可实时收集大量数据,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提供重要依据。然而,数据的价值在于分析和利用,而当前企业和监管部门在信息分析和数据利用方面还存在短板,制约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水平的提升。①企业和监管部门普遍缺乏具备数据分析技能和行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难以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和分析,导致数据价值未能充分发挥。②现有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在处理复杂、多维数据时存在局限性,数据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难以满足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实际需求。
3 在线网络监测信息下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对策
3.1 提升监测信息准确性
①企业和监管部门需加大资金投入,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淘汰老旧设备,选择高精度检测仪器。例如,在检测食用油中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时,应采用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的检测设备,以提高监测的精确度和可靠性。同时,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制订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调试、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故障。②为提升监测信息准确性,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企业应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内容等。培训课程应重点讲解监测设备的操作规范、数据采集流程等,确保操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避免失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数据误差,提高操作的规范性。培训内容还应涵盖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提升操作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此外,企业和监管部门可邀请设备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开展现场培训和指导,让操作人员直观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操作方法等,提升操作人员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建立培训考核机制,通过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估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对考核结果为不合格的人员进行二次培训,或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整,确保操作人员符合岗位要求。
3.2 优化系统兼容性
①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制定统一的食用油行业在线网络监测技术标准与规范,并持续完善,具体包括监测设备的接口标准、数据格式标准等多项内容,以确保不同企业和监管部门采用的设备和系统具有兼容性。②政府部门应积极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具备较强兼容性的设备与系统。政府部门为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减轻其研发成本,鼓励更多创新项目的实施。对参与技术研发合作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可给予税收优惠,降低企业税负,激发其创新积极性。在研发过程中,企业和科研机构应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技术和经验,了解国际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的最新发展趋势,积极进行本土化创新,对我国现有的监测设备和信息系统进行创新与升级[4]。
3.3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
①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增设或优化相关专业课程。例如,可开设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技术课程,使学生掌握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开设数据挖掘与智能分析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分析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设网络信息安全课程,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技能。②企业和监管部门应建立与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有效整合各方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相关专家学者可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实施,为企业带来先进的技术理念和解决方案。通过共同研究与讨论,攻克相关技术难题,提升在线网络监测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校可结合企业与监管部门的实际需求开展人才定向培养,确保学生所学知识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持。
3.4 保障信息安全性
①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根据人员的职责和需要,分配相应的信息访问权限,严格落实信息访问权限管理,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监测信息。建立信息安全审计制度,制订详细的审计计划,对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和网络进行全面审计,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及时解决安全问题。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培训活动,增强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并熟练掌握基本的信息安全知识和技能。②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系统安全防护,如安装防火墙、入侵监测系统、防病毒软件等,识别并报告可疑点,防范恶意软件的入侵,提升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同时,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监测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保障数据安全,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系统信息。
3.5 提高信息分析和利用能力
①着力培养与引进数据分析人才。企业和监管部门应明确自身在数据分析方面的需求,制订精准的人才引进计划,广泛发布招聘信息,吸引专业人才加入。同时,组织内部员工参加线上或线下的数据分析培训课程,学习数据挖掘与分析等,提升整体数据分析能力。②着力加大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的研发和应用力度[5]。基于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实际需求,开发专门的数据分析软件,建立科学的数学模型,对食用油质量数据进行深入挖掘与分析,发现潜在的质量安全风险。此外,引进机器学习算法,用于食用油质量数据预测,探索人工智能在食用油质量监测中的应用,持续提升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的效率和质量。
4 结语
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至关重要。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积极运用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系统,加强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力度,解决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而保障食用油质量,推动食用油产业链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牛哲,童毛弟,陈庭强.基于食用油的食品安全风险认知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9,40(15):204-210.
[2]李海霞,蒋平,董芳,等.基于在线网络监测信息的食用油质量安全控制研究[J].科技通报,2020,36(10):93-97.
[3]王公辉,吕建军.基于贝叶斯网络的食用油OEM产品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9,10(12):3753-3759.
[4]王赛楠,郭立净,智文莉,等.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的质量安全风险分析与监管对策研究[J].中国油脂,2020,45(9):38-42.
[5]曾华.食用油的质量安全与检测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区,2018(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