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融媒体中心安全体系的构建和保障路径研究

  • 来源:网络视听
  • 关键字:县级融媒体中心,安全保障,安全路径
  • 发布时间:2025-05-09 11:57

  文/杨博 岳子琪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地方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承担舆论引导和社会监督的重要任务。它以自身媒体平台为媒介,将最新资讯、政策传递给广大群众,充分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纽带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保障路径,以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传播过程中的政治安全、信息安全、内容安全及播出安全。文章通过分析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生产的特殊性、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等,提出一系列县级融媒体中心安全保障路径,以期帮助县级融媒体中心更好地履行职责。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安全保障 安全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加强新媒体建设迫在眉睫。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立的统一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合理化利用,取得最大媒体宣传效果[1]。面对不同的媒介环境与受众,县级融媒体中心在“破”与“立”中寻求自我发展。

  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种基层媒体形态,与传统媒体不同,它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媒体,具有更加多元化的传播途径,以满足不同层次群体和不同领域受众的信息需求[2]。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也是连接中央与省级、省级与市级的媒体体系,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纽带,为民众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服务,如政府政策新规、便民生活政策、特色文化娱乐等内容,从而助力地方社会的协调发展,它是县级空间行政体系中大众传播资源的引领者[3]。然而,随着信息传播渠道日渐增多,信息内容逐渐数字化,内容生产者身份复杂化等问题出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安全保障问题逐渐成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认真应对的核心议题。

  一、政治安全是安全播出的第一生命线

  坚守政治安全底线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的首要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坚守政治安全底线,使媒体在信息传播中起到舆论引导作用,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保证信息传播的合法性和正当性[4]。县级融媒体中心必须坚守党的政治导向,确保信息传播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5]。为了更好地守好安全底线,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探索新的安全保障途径。第一,建立预警机制,从信息源头分析,对敏感内容、关键词和表述模糊、歧义内容做数字化信息筛查,形成信息内容风险预警预报[6]。利用人工智能数据库进行首轮筛查,其次利用专门的政治安全研究团队,分析政治风险,为决策提供支持[7]。在新闻报道中,要提高政治安全风险防范意识,严把信息审核关,从而提高政治安全把关能力[8]。第二,建立备份体系,进行身份识别。县级融媒体的内容生产中,素材提供者政治素质、政治修养参差不齐。这就要求建立备份体系,进行有效的数据分析,其中包括数字内容视角识别,识别不同类型的内容信息(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以及数字结构视角,对信息传递内容结构的“点”“线”“面”分析,即节点、内容、链接拓展的呈现。以上方法对容易出现政治安全用语、表述的问题和用户进行有效汇总与分析,为预警准确性奠定基础,同时对重点人员身份进行识别,有助于更准确地捕捉信息源头。

  二、内容安全是安全播出的关键任务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安全一方面是确保其发布的信息符合法律法规、道德标准、内容准确无误,同时保护用户隐私和维护社会和谐;另一方面是确保内容生产在互联网平台的广泛传播不会遭受恶意二次创作、歪曲内容, 不会给自身带来不良影响[9]。因此,县级融媒体中心在内容安全保障上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内容审查机制,确保产出内容符合伦理、法律标准及具有准确性。其次,要确保发布内容不侵犯他人版权和知识产权,同时确保在紧急事件发生时能传达准确信息。再次,要在备份系统下建立动态的内容监控系统,进行日志的全面跟踪和动态数据的时时监控,对篡改内容、恶意二次加工、不良反馈与评论等数据进行快速识别,并反馈给中央系统。这些措施有助于建立受众信任,确保内容质量和安全性。

  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内容生产一般采用“中央厨房”模式,其工作流程可以理解为“通用资源库+ 二次开发+ 分别输出”,上传到素材库内容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影响最终输出内容。这就要通过“预警筛查”机制对原始素材库内容进行检验。

  三、技术安全是安全播出的最后一道防线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一套有效的技术安全保障策略迫在眉睫。“以数字化为宣传思想工作赋能”是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新要求,也是基层思政工作守正创新的关键。近日,河北省承德市委宣传部强化树立“数字化思维”,依托“中央厨房”建成一体化采编中心和全媒体内容管理系统,将新技术新应用融入县融媒体中心建设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有效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服务群众的能力及文化产品数字化供给,推动主流媒体融合转型发展。可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网络技术安全格外重要。

  在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网络技术安全保障中,针对网络攻击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安装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对网络访问进行严格控制,及时发现并阻断恶意攻击。针对数据泄露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加强数据保护措施,实施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避免敏感数据被未经授权的人员获取,加强数据备份和恢复工作,确保数据不会因意外情况丢失,且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数据保护意识。针对恶意软件问题,县级融媒体中心应建立完善的恶意软件防御机制,安装杀毒软件、恶意软件检测工具等,及时发现并清除恶意软件,并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加固,防止恶意软件利用漏洞进行攻击。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县级融媒体中心作为一个集内容生产、分发、传播、用户体验为一体的新型传媒机构应予以高度重视。

  四、播出安全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

  县级融媒体中心在信息传播中扮演重要角色,播出安全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播出时不仅要确保信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需要加强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这些安全保障包括防止虚假信息、谣言的传播,保护用户隐私和敏感信息,以及避免受到网络攻击和恶意访问等[10]。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播出安全不仅关系融媒体中心声誉,还涉及社会稳定和公共利益。为保证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播出安全,媒体应加强信息核查,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建立事实核查部门或机制,迅速纠正错误信息,同时媒体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敏感信息的保密性,采用技术手段提高信息安全性。此外,媒体从业者应秉持职业道德,遵守新闻伦理,不发布虚假信息或挑衅性言论,以更好地履行媒体责任,在保证信息传递安全的同时更好地为地方宣传、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承做出积极贡献。

  总之,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政治安全、内容安全、技术安全和传播安全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一个健全、全面的县级融媒体安全体系。这些方面的互动和协作保障信息传播的安全性、可信度和稳定性。在这个安全体系中,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维护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运行。

  五、结语

  本文对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保障路径进行深入研究,旨在帮助其更好地应对信息时代面临的各种安全挑战。通过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工作特殊性、安全保障现状、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安全保障路径的探析,提供如何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的参考。在信息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保障不仅是一项必要的责任,也是县级融媒体中心继续发展和繁荣的关键因素,通过坚守政治安全底线、不断创新、加强安全传播和常态化安全教育,县级融媒体中心才能更好地履行其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职责,同时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媒体服务。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保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议题,需要不断研究和实践。只有立足县级融媒体中心实际,完善内容安全、网络安全、技术安全和播出安全,才能切实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公信力、影响力,助力地方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绍华. 如何做好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防护工作[J]. 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6):238-240.

  [2] 王忠. 新形势下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防护工作探讨[J].互联网周刊,2023,(01):83-85.

  [3] 吴其法. 探究全媒体时代县级融媒体中心电视节目安全传输[J]. 东南传播,2021,(03):143-145.

  [4] 宗庆, 柴毓斐.5G 环境下县级融媒体安全风险分析——以丽江市宁蒗县融媒体中心为样本[J]. 现代电视技术,2022,(01):157-159.

  [5] 王成伟. 谈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安全播出[J]. 中国有线电视,2021,(11):1131-1133.

  [6] 杨木伟, 肖辉, 王祥刚, 孙晖, 胡国华, 王洪刚, 王振东. 基于广电安全运营大脑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网络安全等保2.0 合规建设研究[J]. 广播与电视技术,2020,47(10):105-109.

  [7] 陈维华. 浅谈县级融媒体平台的信息安全建设[J]. 新闻传播,2021,(20):117-118.

  [8] 陈守湖. 媒介·文化·政治——县级融媒体运行机制的三重逻辑[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0(01):143-151.

  [9] 王智丽, 张涛甫. 超越媒体视域: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治传播学考察[J]. 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0,42(07):1-6.

  [10] 杨明品.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 现实与前瞻[J]. 新闻战线,2019,(03):11-14.

  (作者杨博系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教授;作者岳子琪系河北传媒学院影视艺术学院研究生)

  责任编辑:苗权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