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古人养狗狗

  • 来源:奇妙博物馆
  • 关键字:古人,养狗,伙伴
  • 发布时间:2025-05-09 19:37

  文/ 张致和 冯 爽

  相伴一万年的好伙伴

  狗被驯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遥远的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许多石器时代遗址中,我们都发现过犬类的遗骸。这证明,我国先民驯狗、养狗的历史十分悠久。其中,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南庄头遗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狗下颌骨,距今约10000 年,被认为是“中国已知最早出现的家养动物”。

  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它们跑得飞快,鼻子和耳朵特别灵敏,所以擅长追踪和抓捕猎物。就像《诗经》中记载的那样,“跃跃毚(chán)兔,遇犬获之”,这句话的意思是,即便是动作敏捷的兔子,一旦遇到猎狗,也只能束手就擒了。

  随着农耕文明兴起,狗又承担起了看家护院的重任,它们还会参与农业劳动,比如帮主人驱赶跑到农田里的野兽、保护农作物等。狗这么能干,自然就成了人们生活中的好伙伴,与人类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所以,考古人员在很多古墓中发现了不少陶狗、玉狗、铜狗等以狗为题材的陪葬品,反映的正是古人对狗的喜爱和依赖之情。

  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曾出土了一件新石器时代的兽形灰陶鬶(guī)。它的造型生动可爱,宛如一只正在朝远方吠叫的小狗,展示了先民在刻画动物神态方面的高超技艺。

  汉代墓葬中也有不少形象生动、憨态可掬的陶狗。看,这两只绿釉陶狗,一只看上去像憨厚的中华田园犬,另一只如同仰天长啸的哮天犬,是不是都很传神呢?

  隋唐时的墓葬中,十二生肖俑成了常见的陪葬品,人身狗首的立式俑十分引人注目。它们大多身着唐代贵妇服饰,造型端庄肃穆。

  狗的形象还经常出现在古人的画中。宋代的《秋庭乳犬图》就是关于狗的代表画作,绘者形象描绘了几只小狗跟着狗妈妈玩耍的情景,温馨有趣。“汪汪队”立大功

  古代有很多狗因其忠诚和智慧,被记录在书中,成为当时的“明星”。西晋文学家陆机有一只狗叫黄耳。陆机在洛阳居住时,非常想念江南老家,就开玩笑地对黄耳说:“我很久没有收到家里的信了,你能帮我带封信回去吗?”

  黄耳摇摇尾巴,吠叫了几声,像是答应了。陆机就将书信装在竹筒里,系在黄耳的脖子上让它带走。黄耳顺着回江南的路走了很久,最后竟然真的将信送到了。从此以后,“黄耳”就成了信使的代名词。

  那古籍中记载的狗都有哪些品种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京巴犬

  京巴犬也叫哈巴狗,是中国传统的宫廷犬种之一。它们体形小巧,毛色鲜艳,性格活泼可爱,善于与人相处,喜欢被人关注和抚摸,因此在宫廷中备受宠爱,被视为吉祥的象征。

  有这样一个故事。唐代时,唐玄宗和别人下棋,马上就要输了,一旁的杨贵妃就赶紧把怀中的哈巴狗放到棋盘上,让小狗扰乱棋子,唐玄宗因此龙颜大悦。清代时,慈禧太后尤其喜爱哈巴狗,给宫中的每一只都取了名字。

  藏獒与细犬

  藏獒是中国古老的大型犬种之一,被誉为“东方神犬”。它们原产于青藏高原地区,是藏族人民用来守护家园和放牧的得力助手。藏獒体形高大,毛发浓密,性格凶猛而忠诚,在面对野兽时毫不畏惧。

  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的《十骏犬图》中,记录了乾隆皇帝所喜爱的十只名犬,其中一只就是藏獒,另外九只是中国细犬。这十只名犬不仅体态优美,而且具有极高的狩猎和护卫能力。

  松狮犬

  松狮犬是中国古老的中型犬种之一,原产于南方地区。它们身体健壮,毛发浓密,性格独立而忠诚。

  五红犬

  五红犬起源于潮汕地区,毛色丰富,以红、白、黄、棕、黑、花等为主。它们的独特之处在于嘴巴、鼻子、眼睛、爪子和肛门五个部位都是红色的。传说五红犬可以带来好运和财富,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狗虽然不会说话,却是人类的好帮手,我们要爱护和保护这些已经陪伴了我们上万年的好朋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