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单紫薇 徐玲玲
“针对学生多样化需求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党支部聚焦青年所盼,搜集青年学生对志愿服务、就业实习、科技竞赛三个方面的10余条建议,设计制定党支部‘我为青年做实事’项目清单,建立服务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供给体系。”北京工商大学团委党支部副书记王若冰介绍。
创新“校地联动”机制 构建“党建+ 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2024年2月,校团委党支部开展青年需求调研,收到需求建议共26条,其中“参与服务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志愿服务活动”以86%的提及率高居学生建议榜首,特别是大一新生群体,对“接触社会现实”“提升公益实践能力”表现出较高意愿。针对这一集中诉求,党支部创新“校地联动”机制,与东城区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党支部签订志愿服务共建协议,系统推出北京文化论坛、地坛公园文化庙会、政务实习等10类常态化项目。2024年9月11日,双方联合启动2024北京文化论坛志愿者招募,党支部通过专业培训、实地踏勘、岗前模拟等全链条服务,助力68名学生深度参与论坛保障,累计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我们组织学生志愿者实地踏访了10多个服务地点,学生们在反复模拟彩排中提升了综合能力。”负责志愿服务专项工作的教师、党员蔡皓宇说。
在党建引领校地协同的积极探索中,党支部通过与海淀团区委、房山团区委等单位的深度合作,形成了“党建+志愿”的服务模式,覆盖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推动校地资源深度整合与效能释放。
党支部注重志愿服务的特色化与常态化发展,开展“情源工商·为侨服务”等特色项目,服务侨联工作,传播中国文化;常态化开展北京国际长走大会、北京房山良乡大学城半程马拉松赛等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可持续的服务模式。党支部在志愿服务领域的创新实践取得显著成效:特殊教育学校支教项目入选2024年首都学雷锋志愿服务“五个100”先进典型,两个学生宣讲团入选全国大学生志愿宣讲团。
建立信息沟通机制 创立“党建+ 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2024年暑假,大二学生樊芷妍通过学校团委发布的实习信息,成功应聘到朝阳区亚运村街道市民活动中心的综合管理岗位实习。实习期间,她负责社区文体活动的线上系统录入与线下执行工作,深入了解了街道的组织结构、办事流程以及如何将居民需求落地实施的过程。樊芷妍表示:“这次实习让我对基层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的宝贵机会。”
樊芷妍的经历正是校团委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助力提高职业素养的一个缩影。“就业是学生们最关心的事之一。”党支部负责共青团促就业的党员教师张烨说。为切实回应学生对就业实习的迫切需求,党支部积极探索“党建+就业育人”模式,通过党建引领推动就业育人工作与学生需求深度融合。2024年,党支部精心组织了“扬帆计划”“千校万岗”等一系列活动。其中,“扬帆计划”活动聚焦学生实习实践,引导学生深入社区、企业,到各行各业进行锻炼;“千校万岗”活动聚焦就业服务,为学生提供国企、民营企业等就业服务信息,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
2024年党支部累计开展专场招聘会和主题宣讲99场,发布优质实习岗位上千个,全年参与实习实践学生达1450余人。在实习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实际工作,提升了专业技能,增强了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实施“科创领航”工程 打造“党建+ 科创”育人引擎
2024年4月,在学校首届“科创集市”的展台前,大三学生赖子晨向师生介绍了自己的团队研发的人体菌群归一化筛选预测平台和益生菌定向包埋技术。在这次科创集市上,赖子晨找到了跨学院的队友,接触到了行业前沿的导师资源。这年的秋天,他负责的项目在第十四届“挑战杯”秦创原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获得铜奖。
赖子晨的成长,得益于校团委党支部打造的“党建+科创”育人引擎。面对学生普遍反映的有关竞赛信息不对称、项目指导难获取、团队组建遇瓶颈等问题,党支部成立由26名党员教师组成的“科创先锋服务队”,建立“需求—响应—反馈”闭环机制。“我们将科创服务纳入党员承诺践诺事项,让党旗飘扬在创新育人第一线。”负责竞赛工作的党员教师赵晓萌介绍道。
2 0 24年,党支部创新实施“科创领航”工程,在具体实践中,党支部实施“先锋搭台”行动,打造“科创文化节”品牌矩阵。“科创集市”打破学科壁垒,通过“项目超市”“导师会诊”“资源速配”等特色环节,促成26支跨学科团队组建;“挑战英雄荟”通过邀请校内外专家、优秀学生代表等多元化角色,助力学生解决在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难题。2024年,党支部组织了230余次竞赛专家讲座和指导,覆盖学生超4000人次。党建引领助力北京工商大学学生在2024年各种科创竞赛取得骄人成绩。
(责任编辑:徐玲玲)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