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 来源:商业2.0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07 20:05
崔尧(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建筑企业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提升核心竞争力。成本管理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企业需要通过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供应链网络体系、提高成本核算准确性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成本消耗,从而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成本管理效力。
关键词: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优化策略
引言
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贯穿项目的全流程。从施工准备阶段的材料采购、设备购置,到施工阶段的项目工期把控、项目质量管控、工程变更管理,再到竣工阶段,各个环节都需要做好成本管理。建筑企业通过监督预算编制执行过程,开展成本核算工作,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耗费进行分类与归集,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成本消耗,能够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实施提供保障。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成本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紧密相关。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加大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通过对施工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工艺等环节进行监督和管理,能够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对建筑工程所需人力资源、材料资源等进行合理调度,还能减少资源浪费,有助于企业实现成本控制目标。实施建筑工程全过程的成本管理同样重要,从投标签约、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直至保修期结束,全流程管控有助于企业精准把控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之间的差距,进而科学制定成本预算,并对成本管理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降低风险发生概率,积极应对突发风险,确保成本目标的实现,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成本管控意识有待增强
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层及内部员工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片面地认为成本管理属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范畴,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没有直接联系。这种观念不仅弱化了全员参与成本管理的意识,还使得建筑企业成本管理成效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管理层对成本管理的不重视还体现在只把成本管理作为绩效考核的指标,并未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这导致各部门难以形成合力,无法做到对施工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成本控制。
二、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性
在新形势下,部分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还存在信息化建设滞后问题。当前,仍有部分建筑企业采用手工操作和纸质管理方式,人为操作的失误会使得企业难以及时应对成本管理中的不可控因素,对成本来源和具体构成分析不够精准,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成本上升等。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就会导致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相差较大,从而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这种传统的管理方式还存在信息模糊、反应滞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管理的难度,不仅提高了管理成本,还会影响企业最终的战略决策。
三、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
建筑企业在成本管理过程中,供应链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在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会存在供应中断的风险,如供应商问题、原材料价格波动、物流运输风险、供应链不透明,以及对未来需求(定价、设计和环境等)预测存在失误等因素,都会导致企业供应链管理受到风险限制。此时,建筑企业会出现生产停滞、库存积压或短缺、订单延误、供应连续性被打破、市场供应减少等情况,导致工程项目施工受影响,最终的实际成本和预算成本不符,进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供应链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四、成本核算不够准确
企业在新形势下开展成本管理工作,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难以满足企业需求。部分企业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仍采用工料单价法,这种核算方法明显不适用于工程量较大、结构复杂的大工程项目。在处理这类复杂项目时,该方法无法准确反映实际成本,尤其工料定额缺乏统一的口径标准。当面对工程量大、工期较长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核算人员在确定工料单价时,可能会因价格波动及缺乏统一参照标准而面临风险,这就导致成本核算的结果与实际出入较大。仅靠这种单一的核算方法,企业难以对建筑项目的成本进行精准核算,在进行战略决策时,也很难根据核算数据作出准确判断,这些都会影响成本控制的效果。
新形势下建筑企业成本管理问题的优化策略
一、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意识
针对成本控制只是财务部门的职责这一思想认识,在全面预算管理背景下,建筑企业实施成本管理工作,需要实行全员成本管理。首先,企业管理层应强化对成本控制的认识。通过建立健全成本核算体系,明确建筑施工全过程各项费用的支出范围和标准,为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其次,提升员工的成本控制观念。企业可定期组织培训,在培训中着重强调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将控制成本意识从管理部门逐步推广至材料采购、加工和设计等部门,营造全员参与成本控制的良好氛围。最后,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可将成本管理成效与员工绩效直接关联,对于节约成本的员工给予表扬和奖励,对于造成不必要成本消耗的行为则进行处罚。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员工在工作中时刻以成本意识为导向,积极传播成本控制理念,以实际行动展现成本节约成效,助力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
二、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加强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可从预算管理和成本管理两个维度出发,通过提升财务预算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为推动预算管理信息化建设,企业需要构建数据管理平台,加大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并积极应用预算管理软件,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及数字化技术优势,对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较为繁杂的数据信息进行整合与分析,使财务预算管理人员从烦琐事务中脱离出来,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此外,数据管理平台还能够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信息资源共享,促使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流程不断规范化。以上海前湾花语园项目为例,该项目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东临纪翟路,南至雅乐路,西临双鹤浦,北临方林浦,项目合同暂定含税总价为 53823.83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32078.87平方米,工程进度款按月度计价方式支付,即下个月支付上个月计价额度(含依据合同价款产生且甲乙双方认可调整金额)的70%。该项目责任收入为95371.48元,责任成本为92415.48元,责任利润为 2956元,责任利润率为3.10%,通过明确单项工程名称、工程预算收入、责任预算组成部分,并与重计量初审预算对比,能够清晰掌握责任预算中的主要盈亏点。如此,在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动态监督和管理的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产生的成本。
在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利用成本管理软件可对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控制和分析。企业也可结合自身实际发展需要,明确成本管理需求,并根据战略发展目标设定合理的预算和成本目标。例如,借助成本管理软件进行自动成本核算,能够及时发现成本控制中的薄弱环节,从而合理控制成本。在此过程中,企业通过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分析技术,能够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数据的精准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减少成本消耗,这对于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三、完善供应链网络体系
供应链管理的优势主要体现在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是企业进行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企业在构建供应链网络体系的进程中,可以从信息流、物流、财务流和供应链架构四个方面入手。信息流的构建尤为关键,其能够精准确定整个供应链的起始点和终点。供应链的基本流程涵盖计划、采购、生产、发运和退货,在采购和发运过程中,采购环节的供应商选择较为重要。通过框架协议、年度招标等形式高效完成采购,选择建筑原材料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的采购关系,有助于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实现成本控制。在发运环节,运输路线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不同阶段:从供应商到仓库,从仓库到物流配送中心,从物流中心到建筑企业。每个阶段的变量不同,所以需选择低成本且高效的运输方式,以此实现对供应链的进一步优化管理。对于建筑材料的贮存和存放,需要做好对应的仓储管理,应根据仓库材料的使用情况进行采购,并根据库存状况及时调整供需,以免出现存货或缺货情况,这不仅能够降低仓储管理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还能尽可能减少无附加值的活动,精减不必要的环节,有效降低供应链管理成本。
四、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在新形势下,建筑企业要想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就应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选择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如完工百分比法、标准定额法、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核算、间接成本核算及差别成本核算等。创新运用这些成本核算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效率,帮助建筑企业更好地控制成本。以混合成本法为例,其将直接成本法和间接成本法相结合。直接成本法聚焦于与项目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等;间接成本法则考虑管理费、销售费用、财务费用等,通过全面考量项目相关成本,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成本分摊,能够直观地反映工程建设的实际成本,确保成本计算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建筑企业管理者作出战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此外,在进行成本核算的同时,企业还需要明确主要成本控制目标,选取合适的成本核算方法,这有助于建筑企业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加大成本核算监管力度
在提高建筑企业成本核算准确性的过程中,除了创新成本核算方法,还需加大成本核算监管力度。企业内部应组建专门的成本核算管理小组,小组成员由企业经营、生产、财务、材料等部门组成,在工程中标后,由成本核算小组确定责任成本,为项目承包核算工作筑牢基础。成本核算管理小组需要做好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工作,把控材料采购成本,并制定严格的材料验收入库制度,以确保材料质量,有效控制施工阶段的成本。此外,企业还需要强化风险管控意识,将成本管控重心前移,做好建筑项目前期的评估和测算工作,并实施有效的成本核算监管,确保项目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这有利于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例如,上海前湾花语园项目便是由成本管理部门督促各部门按时完成资料整理,合同工程总造价53823.83万元,包括8100.34万元措施费、41104.78万元土建清单、3681.34 万元安装清单、487.37万元总承包服务费、450万元钢便桥与临时售楼处暂列金。每月20日起,按照工程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进度编制预算书,确保25日前所有资料都汇总完成,并提交资料室,督促上报业主,跟进甲方审核流程情况,审核无误后将审核结果交由财务部收款。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建筑成本管理已成为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针对建筑企业存在的成本管控意识有待提高、信息化建设存在滞后性、存在供应链中断风险等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能够进一步提升成本管理效力,有效控制建筑企业项目建设成本,实现提高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栎冬,宋凤轩.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建筑经济成本管理问题初探[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 47-50.
[2]李友忠.浅析建筑工程施工成本管理问题及其措施[J].建筑发展 ,2024(2):25-27.
[3]毛立伟.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J].当代会计,2024(8):130-132.
[4]程焱卿.建筑项目施工管理中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J].中国集体经济,2024(9):141-144.
[5]周宁.新形势下建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研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4(2):185-188.
[6]王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首席财务官 ,2024(13):72-74.
[7]黄明.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强化措施研究 [J].现代商业研究,2024(9):50-52.
[8]谷红梅.新形势建筑经济成本管理中的问题及优化措施[J].河南建材,2024(2):127-128.
作者简介:崔尧,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成本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