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 来源:商业2.0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风险防控,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07 20:07
王颂玲(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所处的市场环境也在不断变化。高新技术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产业,不仅要做好新产品及新技术研究工作,还要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出发,强化内部控制管理,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以增强企业风险防控能力,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以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为研究重点,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的财务风险类型,提出了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以期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控;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引言
内部控制是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管理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应从财务风险防控角度出发,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率,避免给高新技术企业的运营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基于财务风险防控视角下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增强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实力,使财务管理活动变得更加规范,推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为了将内部控制价值充分发挥,更好地防控财务风险,要求管理者以战略发展为基础,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优化财务风险防控机制,做好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提高自身科技创新发展水平,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技术研发与研发成果转化的技术型企业,具备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企业的核心特点有知识密度与技术水平高等。第二,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其按照内部管理要求引导各项活动规范化运行,在整合企业资源的同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能够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内部控制能够为企业各项运营活动开展提供指导,是实现各项业务活动相互关联的有效管理手段。当前,我国对内部控制提出了新要求,对内部控制职责重新定义,并要求企业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将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位,保证各项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给企业调整发展决策提供数据参考。第三,风险防控。风险防控是管理人员根据风险等级和影响程度,采用各种防控手段,降低风险发生率,或者在发生风险时降低其带来的影响与损失。风险防控的重点在于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降低风险产生的不良影响。当前,比较常见的风险防控方法有风险规避、损失控制、风险转移等。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类型及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要财务风险类型
1.投资及收益方面的风险。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技术研发及新产品投资工作时,会投入大量资源及成本,如果在投资决策上出现错误,就会给投资项目正常运行造成影响,容易导致投资项目失败,企业面临的损失比较大,严重制约企业发展。从收益分配角度来说,如果分配缺少合理性,也会使企业股东或技术人员产生抵触情绪,容易出现股东撤资现象或者技术人才流失,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整体发展。
2.研发及成果转化方面的风险。部分高新企业设定了比较严格的考核标准,如果研发费用不满足要求或者使用不规范,就可能会导致企业丧失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企业应保证研发费用占比满足相关标准,否则不仅无法获得税收优惠政策,甚至还会被取消相关资质。
3.人才流失引发的财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通常会把大量资金放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如果关键技术人才大量流失,就会容易造成研发项目中断或者停止,使得企业资金使用率和整体效益受到影响,进而增加企业的资金压力。同时,技术人才流失也会带走企业部分客户资源及信息,使得企业市场竞争力下降,影响市场份额及销售量,从而引发市场风险。
4.市场竞争引发的财务风险。高新技术企业一般会根据市场发展要求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如果市场需求量下降、竞争压力加大、市场营销策略不合理,就可能会使企业面临财务风险。市场需求突然转变或者新技术出现,也会使企业现有产品不具备竞争优势,销售量下降,收入减少。此外,技术创新的不确定性同样会导致研发失败或者产品市场接受度偏低,从而影响企业的财务健康。
二、引发财务风险的内部控制具体问题
1.内部控制环境层面。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管理者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把内部控制当作企业战略管理的重点,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致使内部控制体系构建过程中缺少战略引导和资金保障,无法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进而引发管理风险。由于对内部控制缺乏深入了解,企业未能构建规范化的内部控制流程,相关的工作体系也不够健全,信息交流不顺畅,管理职责划分不清晰,风险评估不到位,无法精准识别企业内部存在的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增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长远发展。此外,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如员工培训不到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管理人员专业水平不足等,无法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工作环境,内部控制工作落实不到位,影响了最终的管理效果。
2.内部控制风险防控层面。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虽然开展了内部控制工作,但是覆盖面不足,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或者没有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时调整内部控制管理方案,这在无形中提高了财务风险发生率。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风险评估不准确,无法对企业经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进行精准预测,对应的风险防控方法不够科学,影响了财务风险管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高新技术企业采用的财务风险防控措施缺乏有效性,风险应对措施不全面,不仅增加了风险发生概率,还可能使企业遭受一定损失。
3.内部控制活动层面。高新技术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通常会投入较多管理成本,这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近期效益。部分管理者未能从长远发展角度出发,构建和落实内部控制体系,实施内部控制的动力不足。随着我国经济模式的转变,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越发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将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和市场开发上,对内部控制管理不够重视,限制了内部控制功能的有效发挥。
4.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层面。在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中,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管理层之间还存在信息传递不畅的问题,使得战略决策和执行脱节,和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不能第一时间反馈给各部门,不利于内部控制活动的正常开展。高新技术企业通常下设众多部门,每个部门运营目标和管理要求不同,且相对独立,导致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到位,信息难以有效传递和共享,不能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各部门对于财务风险防控和内部控制的了解不全面,从而无法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制度。
5.内部控制监督层面。内部控制监督能够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序进行,高新技术企业应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主要负责内部控制监督工作,这也是企业构建内部控制体系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对于财务风险防控与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中,部分企业未设置独立的审计部门,或者即便在运营中构建了内部控制体系,但是内部控制监督不严,难以发现内部控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阻碍了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优化对策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为了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水平,防控财务风险,需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高新技术企业应定期安排内部人员接受专业培训,强化其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让相关人员明白内部控制和财务风险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严格按照内部控制要求规范工作,形成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同时,企业管理层应根据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管理计划,积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吸引更多人员注意和参与,为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提供资源保障,确保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二、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高新技术企业应注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真正做到全面覆盖。在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时,企业需要梳理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科学设置财务风险管理指标,对现有的内部控制流程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风险管理机制。同时,高新技术企业还要加强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估,这也是优化财务风险管理机制的关键。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识别制度建设,对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风险评估,明确风险发生率及产生的影响,监测风险发生趋势,这有利于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率。
三、提高内部控制活动的有效性
为了让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变得更加高效,在实际操作中,企业应从业务发展角度出发,调整内部控制方案。要求高新技术企业根据项目立项情况,融入内部控制理念,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如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合理设计投资方案、科学编制预算计划等,每个业务环节分配适合的资源,优化内部控制措施,对各环节风险进行识别与预警,做好风险防控工作,降低风险带来的影响。例如,在研发费用管理中,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负责研发费用统计核算,加强税收风险管理,对国家最新发布的政策要求进行了解,进而编制具体的税收筹划方案,强化研发费用核算与管理,统一核算标准,设定核算监管指标,完善核对机制,以防在费用核算过程中出现问题。
四、建立通畅的内部信息沟通渠道
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层应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确保内部控制体系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使员工能够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相关内容,积极参与内部控制活动,更好地防控财务风险。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与共享是内部控制交流机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可以为风险评估提供依据,通过定期沟通,每个部门都能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情况,精准识别内部风险,形成一套全面且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内部信息沟通渠道建设,以便在内部营造良好的信息沟通氛围。通过创建信息交流平台,使各部门之间在进行交流的同时,也能找到内部控制执行中出现的问题,为优化内部控制方案提供依据。
五、构建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
为了增强高新技术企业风险防控能力,企业全体人员都应高度重视财务风险内部监督与评价工作,加强财务风险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将财务风险识别工作落实到位,降低风险发生率。企业财务审计监督部门需要转变工作职能,深刻理解财务风险审计监督的意义和价值。内部审计应严格按照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调查,逐步朝着经济责任、管理控制方向拓展。通过转变财务审计职能,企业管理层能够及时发现财务方面的风险问题,进而制定具体的应对处理方案,减轻财务风险对企业发展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强财务风险审计监督机制建设,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开展财务风险内部控制工作时,高新技术企业应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充分凸显监督的重点与难点,对现有财务风险防控机制进行优化,找出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类风险因素,并提前采取应对措施,确保财务风险防控效果。高新技术企业在落实财务风险内部审计工作时,应严格遵循事前调查、分析评议、提出改进意见、监督控制等流程,按照内部控制体系要求,拓展评价范畴,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对高新技术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可以增强企业发展实力,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满足企业战略发展要求。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应注重财务风险防控与管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管理水平,为自身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马素萍.高新技术企业加强财务战略管理及风险控制的策略 [J].活力,2024(5):139-141.
[2]黄振平.高新技术企业做好财务内部控制的策略探究[J].质量与市场 ,2023(7):70-72.
[3]孙新宪,王心悦.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 [J].中国管理信息化,2022(5):50-53.
[4]程火金.关于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防范经营风险的思考 [J].投资与创业,2021(18):128-130.
[5]裴丽洁.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高新技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2):218-2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