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的元认知方法新探——《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述评

  • 来源:学术视界
  • 关键字:译者培训,翻译教学,个人资源
  • 发布时间:2025-06-14 15:24

  樊 娇

  (大连外国语大学 大连 116044)

  摘 要:在当今翻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翻译专业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对翻译专业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翻译市场在翻译教学中变得日益重要。Paulina Pietrzak 在2022 年出版的专著《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探讨了元认知视角下译者教育的新发展和目标,尤其是元认知策略对译者培训的重要性。Pietrzak 根据自身译者培训经验、大量学者文献以及研究数据论述了元认知意识和个人资源对译者翻译能力提升的积极影响,展示了在翻译教学中引入元认知实践的可行方法,为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开拓了新领域。

  关键词:元认知意识;译者培训;翻译教学;个人资源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0317(2024)03-0075-5

  DOI:10.12424/HA.2024.060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202403-075.html

  一、引言

  “翻译学是对于翻译的认知,而译学元认知则是对于翻译学的认知,即对于认知的认知”(杨镇源,2019:23)。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元认知在翻译活动尤其是翻译教学活动中所发挥作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方面,实证研究较少、研究样本量较小、工具准确度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而Paulina Pietrzak 的研究是元认知与翻译教学领域前进的一大步。Pietrzak是翻译界出色的教师和译员,她目前担任波兰罗兹大学语言学助理教授、笔译和口译教学国际系列会议主席、翻译教育研究联合会(CTER)成员、计算机英语语言研究主任,曾任笔译和口译研究硕士课程主任。Pietrzak 曾出版诸多著作,其主要研究方向是译者培训、医学翻译、口译、翻译的认知过程、译者能力的元认知方面。Pietrzak 的学术思想博采众长,且与时代发展相结合,颇具创新性。她近年发表出版了“元认知”(Metacognitive)系列文章和专著,2022 年由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社出版的《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Metacognitive TranslatorTraining: Focus on Personal Resources )是该系列的最新著作。该书探讨了元认知视角下译者教育的新发展和目标,Pietrzak 根据自身翻译服务和译者培训经验以及大量研究和数据展示了翻译专业学生毕业后选择不同职业道路的原因以及他们的自我概念与职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元认知意识和自我概念为在翻译工作中灵活应对职业变化奠定了基础,有助于学生在翻译行业收获成功。

  二、《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的核心内容

  本书由前言、主体、结论三个部分构成,其中主体部分共有八章,主要探讨了元认知视角下译者教育的新发展与目标(第一章至第三章)、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方式(第四章至第六章)、元认知的探索性研究与支持模型(第七章至第八章)。前言部分中,Pietrzak 指出,在对翻译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翻译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让更多翻译专业学生选择成为专业译员的关键是如何有效地塑造翻译专业学生所经历的教育现实。“鉴于译者能力的战略层面不仅仅是语言迁移,还涉及对翻译市场中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适应能力,翻译教育工作者必须激活学生的个人资源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使其能够适应未来后疫情经济的市场需求”(Pietrzak,2022:200)。

  (一)元认知视角下译者教育的新发展与目标Pietrzak 在第一章中介绍了自我效能等个人资源以及元认知技能对译者培训及其个人能力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提倡在译者培训环境中进行结构化的元认知练习。第二章“设置场景”讨论了随着疫情带来的数字转型,翻译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译者需要掌握哪些翻译技能以及如何获取这些技能成了难题,而元认知技能为帮助译者在翻译行业中立足提供了可能途径。Atkinson和Crezee(2014)强调元认知技能和自我激励、自我效能、自信或自我提升等个人资源在翻译行业,特别是自由职业翻译和口译中十分重要。翻译过程中自我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有助于译者在学习和积累翻译实践经验的过程中培养元认知意识。

  第三章“重新思考译者教育的目标”主要探讨了翻译教育的概念、目的、现状、模式和方法。Pietrzak认为,翻译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应对专业实践过渡的挑战。翻译教育的整体方法不仅包括发展迁移能力、策略能力和主题能力,还包括确保全面的“心理教育学”背景。而社会建构主义方法强调翻译课堂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此解决未来译者专业发展的需要,并提高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学生的优势。此外,情景教学法也对译者培训大有裨益。而考虑到翻译市场高度动态的特点,译者需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也要重点关注个人发展。译者要依照终身学习理念参与自己的学习过程、获得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未来的工作环境中。

  (二)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方式

  第四章“关于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分析并介绍了学习过程中的三种基本调节方式:自我调节、他人调节和共同调节。学生计划和监控自己行为的过程就是自我调节过程,其循环阶段为预见、表现和自我反思。而共同调节则是个体相互调节的元认知过程。Pietrzak 提倡在结构化元认知实践中,以引导元认知实践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探究式指导,通过共同调节让学生从他人调节转向自我调节并发展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技能。这样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调节活动的学生更容易获得成功。

  第五章“激活个人资源”从翻译心理学角度出发,指出个人资源的重要性。认知心理过程包括感知、思想或信念,而非认知心理过程则代表“思想、情感和行为模式”(Borghans et al.,2008:973)以及焦虑、自信、自我概念等性格和动机的本质。心理自我在于能够有意识的采取行动,并能控制行动及其后果。而自我概念(自我形象、自尊和理想自我)构成了译者对自己的价值定位。因此,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需要教师考虑激活学生的个人资源,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

  第六章“自我反思策略在译者元认知培训中的应用”探讨了学生应将自我评估转向自我反馈并养成习惯,通过反思经验错误来学习、发展自己的思想和观念。经验反思和反思性实践在译者元认知训练中具有辅助作用。而基于反思的反馈可以是多来源、多形式的,可以是内部的、外部的。翻译专业学生可以从反馈中尽可能多的学习,这样就能弥合其知识或表现的当前状态与期望状态之间的差距。与评估反馈相关的师生交流互动策略可以促进反思实践的成功实施。

  (三)元认知的探索性研究与支持模型

  第七章“元认知与职业发展的探索性研究”确定了自我概念在翻译教育中的重要性。研究结果表明,自我概念较高的翻译专业毕业生在工作中更容易获得成功,具有较高元认知技能的译者在应对挑战时也往往能取得更好的结果,他们强烈的自我意识是其取得成功的先决条件。鉴于元认知意识与翻译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翻译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元认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元认知训练,潜移默化地提升译者能力。

  第八章“元认知支持模型”强调了译者培训过程中的心理自我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元认知的性质和作用。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包括为翻译专业学生提供元认知知识、策略和经验,并帮助学生学习如何通过提高元认知意识更好地调节自己的认知活动。值得注意的是,元认知培训必须提供易于遵循的说明,也就是进行“建模”——教师建模、学生建模和专业译员建模。通过元认知培训提高学生元认知意识,潜移默化地改善学生的心理自我,特别是自我概念。

  第九章总结并探讨了元认知不仅是影响译者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且在学业成绩、工作满意度和成功率等其他理想的教育结果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激活个人资源、自我调节认知过程、实现目标并取得专业成功。因此,重视元认知培训以及个人资源对提高自身元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可以有效地推动翻译教学与译者发展,甚至可能会对未来的译者教育产生变革性影响。

  三、《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的主要特色

  (一)紧跟时代发展,研究思路新颖

  在翻译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翻译服务行业对译者各方面能力有了全新要求。针对译者如何提升能力、达到行业要求并实现职业成功,Pietrzak 进行了创新性的分析、思考与研究,如元认知视角下译者培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译者教育的目标,译者培训的元认知途径等。Pietrzak 研究思路的创新首先体现在她将元认知、个人资源与译者的职业能力和选择相结合进行讨论,为学者及翻译教师展现了耳目一新的议题和结论,标志着元认知视角下译者培训领域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次,本书的主要研究发现和问题解决方法也别具一格。例如,本书从元认知实践的特点和译者心理自我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元认知支持的模式,以实例说明如何在翻译教育中激活个人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能力和竞争力。此外,本书通过反复假设和验证提出了翻译职业中至关重要的概念是提高译者的元认知意识和自我概念,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译者对翻译市场的适应能力。本书研究思路的创新性还体现在作者研究得出的结论:译者教育不仅需要关注翻译相关技能的发展,而且更要关注个人资源,以便学生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翻译行业中获得成功。Pietrzak 指出,翻译专业教师意识到个人资源对提高学生元认知意识的重要性会对译者教育产生变革性影响。综上,作者对元认知、个人资源与译者能力的结合以及对元认知视角下译者培训问题和方法的创新性讨论体现了本书研究思路新颖且紧跟时代发展的特色。

  (二)整合研究成果,文献援引丰富

  Pietrzak 是翻译界的出色教授也是优秀译员,其主要研究方向涉及译员培训、医学翻译、口译、翻译的认知过程、译员能力的元认知方面。因此,她在本书的研究中借鉴了自己多年来进行翻译服务、翻译教学及译者培训的经验成果。而且,全书结合引用了众多专家学者的观点、理论和研究成果,援引了大量文献资料,清晰阐释了元认知概念、译者培训的元认知策略及个人资源的概念和作用等,如“元认知是对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个人资源是个人适应性和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决定因素”(Pietrzak,2022:52)。而且,以上例子也清晰表明,作者在书中将多位专家学者就同一问题的思想理论或研究成果进行整合,将问题阐释得更为全面、清晰,并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释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综上,本书作者的翻译服务经验、译者培训经验、大量文献引用及其对译者个人资源元认知领域大量重要理论和研究成果的整合,使本书的论述承前启后,是本书的一大特色。

  (三)立足实例调查,研究数据众多

  本书注重实验积累和数据分析,采用研究报告的形式论证了元认知策略与激活个人资源对译者培训目标的实现有前所未有的积极影响。书中重点章节(第七章)的大量数据来自作者对波兰Lódé 大学翻译毕业生连续八年的调查和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毕业生的元认知意识与其专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Pietrzak 也对研究的数据反复做出假设和验证,从而得出经得起推敲的研究结果并提出可行的方法论。例如,通过对数据的假设和验证,Pietrzak 研究确定了自我调节对学生成绩及其翻译质量的影响,并发现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调节的学生更容易获得职业成功,因此得出结论:个人资源以及自我概念在翻译教育中值得重视。再如,通过大量调查数据,本书研究确定了元认知意识与翻译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在统计上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得出结论:注重元认知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元认知训练可以助力译者教育、提高译者能力。Pietrzak 进而提出在翻译教育中应采取变革的立场,让学生使用元认知技能分析、监控和评估自己的学习,以及在译者培训环境中进行结构化的元认知练习,让学生利用个人资源自主调节提供翻译服务过程中的认知过程。总之,本书立足于大量细致的实例调查和数据研究,进而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可行、科学的方法论。

  虽然本书思路新颖、援引丰富、数据众多,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全书的内容以及章节排版逻辑性较弱,虽然全书重点在第七章的实例研究部分,但前六章铺垫部分内容过多且逻辑性弱,读者不容易找出其中内容的逻辑性和关联性,不易总结,实属遗憾。其次,研究数据有一定局限性。例如,学生可能无法如实报告他们拥有的元认知素质,因为涉及元认知的过程往往是无意识的。对自我构想或相关变量的研究也不可避免地依赖于自我报告。但由于本研究的重点是翻译专业毕业生的自我,因此采用自我感知测量的自我报告似乎是最合适的工具。此外,研究调查是匿名完成的,因此不能对申报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最后,研究得出的“通过自我调节和反思等方法对翻译能力有积极影响”这一结论还需要进一步验证。尽管译者培训的元认知策略研究还远非完美,且存在一定不足,但是Pietrzak 通过大量研究和数据创新探索了这一领域,为翻译研究领域的教师和学者拓展了教学主题、方法论和理论视野,为未来研究指明了发展道路。

  四、《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一)优化教学方式,注重元认知实践

  “培养学生译者元认知能力,有助于意识自身翻译过程,丰富自身的翻译体验,更加有效地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自主学习的职业译者。”(申丽文,2016:54)。译者的元认知教育是翻译教育的重点,因为翻译教学的基本目标可以说是“提高学生对翻译相关因素的认识,帮助培养学生对译者的自我概念,并协助构建个性化定制工具,使每个学生在毕业后都能在翻译市场中发挥作用”(Kiraly,2000:49)。译者培训的元认知策略要求教师和学生更充分地理解元认知,以便更有效地运用元认知。因此,教师应考虑将元认知学习机会纳入翻译课程并调整培训环境,例如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或反馈模式融入到译者培训环境中,使所有学生都能在语境中进行元认知实践,而教师最终也会从这种元认知交流中受益。此外,翻译专业教师还应该将元认知实践融入翻译教学与培训中,发挥教师的辅助引导作用,将学生作为翻译课堂的中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师生良好互动,进而达成教学目标。将元认知实践活动融入翻译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对学习的责任,控制自己的行为,从而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职业发展。

  (二)鼓励反思交流,培养元认知意识

  “教师作为翻译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翻译学习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谢芮,2021:64)。教师在翻译教学活动中组织元认知实践的步骤应为:在进行元认知实践活动前组织能够促进学习规划的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是要承担学习责任的学习主体,并为学生提供元认知策略和方法,以期学生能正确地处理翻译任务;在元认知实践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运用元认知策略,将控制权交给学生,在引入监控与调节的同时进行探究式指导,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监控、调节能力;在元认知实践活动结束后,尽快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反思、评估与反馈并对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以期提高翻译质量和翻译效率。而只有“更高层次的元认知监控,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认知活动的效率和水平”(王湘玲等,2016:139)。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元认知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提高学生的监控、调节、反思及反馈能力,以期提高学生的翻译质量和效率、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责任意识与自我意识,甚至提高学生未来在翻译市场中的竞争力。

  (三)激活个人资源,塑造专业人才

  元认知理论认为译者能力是基于个人资源的。许多资源理论都认为,个人资源是自我、社会和心理资产(Lin,1999)的因素,此处的个人资源是与成功满足需求感相关的自我方面。而自我效能、自尊、弹性等个人资源可以使翻译专业学生在翻译市场上进一步发展并成功发挥专业人才的作用。因此,译者的元认知能力可以理解为一种自我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这种认知过程有助于译者的目标实现和职业成功。在翻译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译者元认知监控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译者对翻译过程进行有效监督、积极反馈并合理调整翻译策略,促使学生译者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意识,提高认知成熟度,并养成求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以助力翻译能力的提升”(莫梓、曾曙静,2023:106)。同时,“教师如能以职业译者的标准来培养学生译者的元认知监控能力,有助于强化其元认知意识、学会制定翻译计划、监控翻译过程、主动评估和调节译文、对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等进行全面的反思”(王湘玲等,2016:148)。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和监控能力并激活学生的个人资源,使其能够运用自我调节、自我监控、自我反思或自我学习等方法进行自主学习、提高自我概念,让学生获得更高工作满意度,立足于翻译市场并成为高质量翻译人才。综上,考虑到译者必须不断适应翻译市场环境变化,译者培训不仅需要关注翻译相关技能的发展,而且更要激活个人资源,以便其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翻译行业中获得成功。

  五、结语

  面对翻译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翻译市场对更多优秀翻译人才的需求,将元认知实践融入译者培训似乎已经成为必要。Pietrzak 的《元认知视角下的译者培训——聚焦个人资源》为了规划并塑造当代实践和研究方面的口笔译学科形象,基于对翻译毕业生的研究调查以及大量文献研究,将元认知意识、译者培训和个人资源创新结合,着重探讨了个人资源及自我概念对译者能力的影响,以大量数据的对比研究为该领域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本书特别关注元认知意识对翻译专业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提出在翻译教学中引入元认知策略和实践能在培养学生元认知意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翻译质量、自主学习能力和翻译行业竞争能力,强调自我调节和自我反思是激活个人资源和元认知意识的重要方法,为未来将元认知实践融入翻译教学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参考文献

  [1]Atkinson, D. P. & Crezee I. (eds.). Improving PsychologicalSkill in Trainee Interpreters [C]. Conference of Interpreter Trainers(CIT), 2014.

  [2]Borghans, L. et al. The economics and psychology ofpersonality traits[J].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 , 2008(4): 972-1059.

  [3]Kiraly, D.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to TranslatorEducation: Empowerment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Manchester:St. Jerome, 2000.

  [4]Lin, N. Building a network theory of social capital[J].Connections , 1999(1): 28-51.

  [5]Pietrzak, P. Metacognitive Translator Training: Focus onPersonal Resources [M]. Cham: Palgrave Macmillan, 2022.

  [6] 莫梓,曾曙静. 译者元认知监控、思辨倾向和翻译能力的关系研究[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23(6):94-109.

  [7] 申丽文. 基于“过程导向的合作式”的MTI 学生元认知能力培养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6.

  [8] 王湘玲,胡珍铭,申丽文. 学生译者与职业译者翻译元认知监控的因子分析[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1):139-150.

  [9] 谢芮. 翻译教学中的元认知研究[J]. 外语与翻译,2021(2):61-67.

  [10] 杨镇源. 论不昧虚实的译学居中元认知[J]. 中国翻译,2019(6):23-2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