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时代下对美术设计学科色彩教学的思考
- 来源:学术视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美术设计,色彩,设计色彩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14 15:31
石庭明
(成都艺术职业大学 成都 611433)
摘 要:为了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美术设计专业对色彩基础训练课程的要求,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美术设计人才,必须进行教学思维理念的更新,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改变传统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和内容,使设计类的色彩基础课符合时代审美和社会发展需求。
关键词:美术设计;色彩;设计色彩
中图分类号:J20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832-0317(2024)03-0120-3
DOI:10.12424/HA.2024.070 本文链接:https://www.oc-press.com/HA-202403-120.html
美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性的边缘应用学科,它涉及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心理学的广泛领域。随着科技、网络技术、多媒体应用等数字时代建设综合建设飞速发展,它以快节奏、多层次的现代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人的视觉、听觉、心理感受需求等诸多因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应该和关注。色彩作为美术设计的主要视觉感观感受的直接体现表现手段之一,是对人的视觉刺激最敏感、最直观、最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视觉信息符号。心理学家罗素佛斯坦第格曾说:“色彩起着一种暗示的作用,它是一种包含各种含义的浓缩了的信息。”
色彩课程在美术设计院校教学科目中重要的基础课之一,教学目标应该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引导学生理解这种视觉色彩的符号信息。色彩基础教学,都是以色彩写生为主导开端,通过色彩的写生训练,提高学生对自然界多变复杂的事物色彩的感知和认知,熟练掌握概括、提炼、分析、表现、整合和创新的色彩能力,从而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功。历年来在美术设计学科的色彩教学中,不同程度地沿用着传统的色彩教学模式,以写实主义风格的表现为主要内容,课堂作业追求微妙而丰富的色彩变化,准确的描绘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造型等复杂协调关系,偏重于客观物象的再现。
在后来的80 年代中期各大美术院校兴起构成教学,包括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色彩构成,直接从色彩的原理切入,用图形图案的组合来表现色彩之间的相互关系,简洁明了,目的性强,训练针对性强,比较容易上手。多年来,色彩课程和色彩构成课程在各院校都是并列设置的,起到了相互弥补的作用。在教学实际运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课程——设计色彩。它融合了两门课程的精华,拓宽了美术设计专业色彩课程的创新思维。在实际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有别于传统的绘画色彩教学内容,该课程着重突出研究色彩的结构和性质,以训练设计者的色彩构思与想象性思维、创意性思维为目的。由于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不同,信仰不同,也体现在色彩使用功能上也就不同。设计色彩不仅要提升人们的美术修养,还要建立正确科学的观察分析、认识和表现方法。所以说,设计色彩是绘画色彩和色彩构成的提炼和精华的综合课程体系。
在这课程体系中,如果设计专业的色彩基础教学完全依附于单一的绘画色彩教学体系,其方法无疑培养了学生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绘画基本功,但是却弱化了色彩的创造与想象能力、思维方式以及设计意识等方面的训练。我们美术设计类专业与绘画专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前者是培养具有一定色彩表达能力和美术修养的设计工作者,而后者则是培养从事美术创作的艺术家。基于这一差异,在整体上使这两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习要求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别。作为基础课的绘画写生,美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课时量比纯绘画专业要少得多。因为设计专业的学生在色彩基础训练中,除了掌握一定的造型技能、色彩审美和表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获得色彩创意和设计思维的能力。
如何使设计学科的色彩训练在绘画写生与美术设计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成为色彩教学中值得思考与探讨的重要课题。要解决以往色彩教学中存在的差异化,必须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的与各专业特点、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注重教学手段,以符合美术设计学科色彩基础训练的特点和要求。
一、变革课程理念
长时间以来,人们对色彩绘画造型基础课的性质和课程设置一直进行着研讨,特别在美术设计教学领域内,研讨就更为突出。一种观点认为,色彩课程是各种专业的基础课,是培养学生提高色彩审美、色彩造型能力的课程,也是普识性都可以通用,不应当在其中有明显的专业倾向。另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最主要是应加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创造性地应用色彩、组织色彩的实用性能力。但是根据多年的色彩教学实践与探索的积累,认为美术设计学科的色彩课程应具有明确的专业性教学,在基础色彩训练中,有意识主观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主观创造能力。为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相衔接。如果采用绘画专业的教学模式和理念,会导致设计专业色彩教学无明显特色、无倾向性,基础课与专业设计课互相脱节,这样会阻碍学生的设计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使设计专业的色彩教学更好地为专业设计课服务,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设计人才,就需要变革新教学理念,打破并改变以往固有单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以适应数字时代设计基础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的与专业特点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以后从事美术设计的专业人才,不是进行绘画美术创作的美术家,这一点必须很明确。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的美术设计理念以及较强创新思维能力、美术表现能力的设计师。
因此,在实际色彩教学过程中,要针对各专业特点、培养目标进行教学,注重章节内容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杜绝以往色彩教学中存在的课题单一、表现技法以及创造力弱的不良倾向。设计专业色彩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路,通过有效的训练方式使学生的造型能力、审美水平、创造性思维与色彩表现能力得到改变和提高,使绘画基本功与美术设计的综合能力之间形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为学生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自身条件。
三、革新教学内容和方法
在设置美术设计学科的色彩训练更具有目的性,要改变陈旧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特别是新的思路和新的现实案例。有目的的设计类色彩训练的特点和要求,采用合理科学的设计色彩训练方式进行教学。与绘画色彩写生相比设计色彩写生是在面对客观对象的感性基础上,强化理性的设计意识和主动性表现,它不再以描绘对象的客观存在状态为目的,而是以设计专业的造型搭配需要和创新的思维发展为导向。是一种对物体观察中的“感知”通过“概括、条理、表现”等既理性、又感性的作画过程。设计色彩除了具有绘画基础色彩所要求的一些基本方法之外,更具有强烈的形式感、色彩的主观表现与创造力、强调画面的构成和色彩的结构设计,使色彩作品带有明显的设计意识状态。在写生过程中,学生须掌握一定的造型能力,同时也必须改变过去色彩写生中习惯性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掌握在观察和表现上新的造型观念和创造性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主观意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内容方面,改变绘画色彩教学中单一的训练内容,设计色彩分成阶段性写生单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进行色彩写生训练,拓展思维。
首先,作为为写实性色彩归纳写生,是介于写实性绘画写生与平面性归纳写生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它既对自然形态的表现对象给予客观的尊重,又在一定程度上对具体物象进行主观的概括、集中和提炼。学生的主要精力用来表现画面的三度空间和物象丰富的色彩变化上。教师要求学生不断地与客观物象作比较,以寻找准确的色彩和素描关系,培养学生敏锐的色彩感觉与表现能力。
其次,设计色彩其关注重点则是对客观物象本身形与色的主观美术处理和形式构成方法,以及自然色调中各种色相、明度、纯度、面积之间的对比调和规律。以锻炼学生的快速表现能力、创意形态的构思能力与变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强调作业的统一性,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美术个性以及对物象的感悟,注重主创精神,既不仿效他人,也不重复自己。
最后,构思、构图、构色和总体画面的美术处理上,要求学生寻找多种可能性,对自然物象仅作适当的参照。在对色彩的客观性概括中,从淡化体积感与空间关系、到平面化的美术处理、画面主观的自由表现,这种既感性又理性的色彩训练方式带来了造型观念的转变,创新意念的不断启蒙,创造性思维的运用以及更高层面对美学取向的追求。
四、多变教学手段
设计色彩是以客观物象的写生为特征,以装饰设计表现为目的一种新的方法。学生入学前所具备的均为一般的考前绘画训练方式,对于设计色彩了解比较少,为了使学生尽快了解和掌握设计色彩的理论及作画方法,教师应充分运用现代数字教学手段,根据教学内容和各阶段的训练要求,制作图文案例的多媒体数字课件,以取得生动、多角度、直观的而且丰富的教学效果。在讲授基本理论的同时,应结合讲课内容给学生设计色彩示范作品和成功案例等,并仔细进行作品评析,或者分组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审美能力、鉴赏水平,进而学会吸收、借鉴并运用到实际练习中。讲授应根据课题作业的进度和难度,分阶段讲授,突出重点,以利于学生消化、理解、吸收。在课堂教学实际操作过程中,为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了解设计色彩写生方法与作画要领,面对具体的物象,进行构思、构图、变形、变调,作主观大胆处理,最终形成作品。并从中亲身感悟和觉醒到设计色彩与绘画色彩之间的不同之处,有利于学生更快地进入设计色彩的训练状态,形成教与学的互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此外,展示优秀的毕业生的设计作业,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指导方向性,也树立自信心起着重要的作用。优秀作业可以认为是向学生提出的最低目标,在理论课上给学生欣赏的是中外优秀作品,但在实际学习方面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因为学生现有的吸收能力有限,成功优秀的作品往往使学生有可望而不可即的感觉,而优秀作业则可弥补这一不足。由于这些作业是学生所绘之作,心理上有一种亲近感,学生能从中得到启发与借鉴,打开思路。
综述上述,美术设计专业是一个不断创新并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的学科,特别是在高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设计专业的色彩课程作为整个美术设计教学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应在基础教学阶段就把创意和设计思维的训练贯彻其中,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美术设计人才将是十分有利的,也是全面革新的我们老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才能在新的数字时代走在前沿的教育。
参考文献
[1] 杜宏琪. 艺术设计基础教学[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9.
[2] 陆崎. 从色彩走向设计[M].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 民峰. 设计色彩[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4] 邢庆华. 工艺美术教程[M]. 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1996.
[5] 赵勤国. 色彩形式语言[M]. 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