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失控的“债务猎杀”
- 来源:方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失控,债务,信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5-06-21 12:11
一场失控的“债务猎杀”
文|方圆记者 语斯雯頔 通讯员 黄兴 黎凤媚
对于部分不配合的客户,催收公司还使用“轰炸机软件”对客户进行验证码轰炸。曹德汉在短时间内收到狂轰滥炸的短信息,就是催收员使用该软件导致的
一次普通的西瓜送货订单,竟成了揭开全国性“软暴力”催收黑产的导火索。当水果店老板曹德汉的手机被数千条验证码短信轰炸时,他并不知道,自己已沦为债务催收公司“人质战术”中的无辜棋子——在这套精密运作的恐吓体系里,任何与欠债人产生交集的第三方都可能成为攻击目标。2024年底,随着一个横跨多省的恶势力催收集团被摧毁,这场以“合法讨债”为名,实则践踏法律红线的“社会性围猎”,终于暴露出其真面目。
水果店老板被人“整”了
天刚亮,曹德汉还没起身就接到一通电话喊他送货。曹德汉是一家水果店的老板,有时也会接送货上门的订单。对方说要把送货地址发过来,曹德汉就和买家加了微信。之后,曹德汉赶到店里按照对方的要求拿上两个西瓜,骑上摩托车就到了指定的地方。因为地址不详,曹德汉找不到具体位置。这时,对方通过微信发来一个厨卫店铺的照片,让他把西瓜送到那里。
等到了厨卫店,曹德汉却被里面的工作人员告知:“你被整蛊了。”没过多会儿,曹德汉就看见有多个跑腿小哥提着大袋的东西气喘吁吁地赶过来。结果,他们都发现自己被“整”了。曹德汉越想越气,忍不住打电话给那个“整”他的人。谁知,对方反而威胁他:“我知道你的店铺地址,你的电话以后别想用了,等着接受短信轰炸吧。”
挂掉电话仅过2分钟,曹德汉的手机就开始不停响,不同平台的验证码短信疯狂地发送到他的手机上。整整一天,曹德汉的手机就没有消停过,收到的短信加起来有几千条,根本删不过来。曹德汉感到莫名其妙,只能打电话向对方询问到:“你为什么要整蛊我?”对方告诉曹德汉,之前让他送货上门的老板欠钱不还,就是要想办法搞他。
2023年7月9日,烦不胜烦的曹德汉决定报警。2023年9月,广东省江门市公安机关以该线索进行突破,揪出了隐藏在背后的“整蛊者”。
被无辜殃及的“第三方”
其实,所谓的“整蛊者”是一个专营催收债务的公司。公司的主要负责人是赵渤和沈铮阳,他们曾经是某大型催收企业分公司的员工。二人在工作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催收经验,还借此搭上了上游的金融催收业务发包公司,并拿到催收资源。二人于2023年2月在江西省南昌市成立了自己的催收公司,并继续沿用从前的手段专门从事网络催收工作。其间,二人前公司因涉嫌违法被公安机关查处,他们又陆续联系到20多名“被迫离职”的前同事加入其公司做催收员,并任命其中4名经验丰富的成员为小组长。
赵渤主要负责对外接收催收任务,沈铮阳负责对内招聘员工、培训新人、管理催收业务、计算业绩提成。其他4名小组长,则带领组员实施具体的催收行为。该催收公司接收到的任务,均来自金融业务发包公司每月月初提供的催收名单。这份名单内容包括欠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接着,催收公司会使用网络拨号软件,向指定的电话号码高频呼叫。因为该软件有录音功能,为了避免被监管,许多催收员都会使用个人电话打电话催收。这样,他们就可以表现得更加强硬,甚至辱骂得再难听也不会被“明令”制止。
对于部分不配合的客户,催收公司还使用“轰炸机软件”对客户进行验证码轰炸。曹德汉在短时间内收到狂轰滥炸的短信息,就是催收员使用该软件导致的。当上述联系方式失效或者欠款人拒接电话时,催收公司就会通过行业内专门的渠道以第三方购买的方式非法获取欠债人及配偶的住址、电话、工作单位等信息。
姚仁娜就是受害者之一。作为欠债人的妻子,姚仁娜在2023年7月中上旬的一天接到催收员的电话,而在此前,她完全不清楚丈夫有欠债的情况。对方因为催不动姚仁娜的老公还钱,就坚称要骚扰姚仁娜,还扬言要“弄死他们全家”。除电话、短信轮番轰炸外,催收公司还将电话直接打到姚仁娜就职的餐饮公司的前台。餐饮公司前台平时需要接通顾客预订用餐的电话,但因为持续不断的电话骚扰,许多客人无法正常预订用餐,给餐厅带来很大的经济损失。
不仅如此,催收员还连带打电话辱骂姚仁娜的同事。他们告知餐厅店长:“这个人是‘老赖’没有信用,不要雇用她。要是她不还钱,我们就继续骚扰你的公司。”他们甚至还在餐厅的官方社交账号下评论:该西餐厅服务员姚仁娜态度恶劣,骂人、打人!
在反复的威胁和辱骂之下,姚仁娜的心里充满了害怕与无力。后来,即便姚仁娜的老公告诉她自己已经还过钱了,但是这样的滋扰仍然持续不断。随着时间推移,同事们开始逐渐疏远姚仁娜。最终,餐饮公司把姚仁娜辞退了。不仅如此,催收公司发的恶意差评也严重影响了姚仁娜在业内的声誉。
为向欠债人施予更大的压力,催收公司会根据欠债人的还款情况逐步升级催收手段,并进一步扩充被滋扰人员的范围,甚至是欠债人身边的无关第三方人员,比如曹德汉。除曹德汉之外,被滋扰的第三方无关人员还包括催收名单地址附近的送水店、快餐店、开锁公司的店主。催收人员会假借送货上门的名义,从上述店铺下单相应商品到被催收人的地址,并指明“货到付款”。外卖的商品无人接收付款,直接导致商家利益受损,许多外卖员也因此辛苦奔波半天却挣不到跑腿费。久而久之,被催收的债务人附近的商家和外卖员都对其怨声载道,之后再有人点外卖,都没有人愿意接单送货上门了。
在催收人员的恶意滋扰下,债务人周边众多社区的正常生活秩序被严重干扰。一家与政府合作的救生设备服务公司也不幸“躺枪”,因为催收人员恶意骚扰占用座机电话,很有可能导致该公司无法在第一时间调配防汛物资。当时正值防汛期,如果当地出现严重汛情,防汛中心无法及时联络到该公司,将会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该公司负责人认为此事事关重大,立刻报警处理。
对软暴力催收行为说“不”
根据被害人提供的线索,2023年10月25日,江门市公安机关在江西省南昌市将赵渤、沈铮阳及其公司员工抓获。
经侦查,赵渤等人对数万名债务人进行了网络催收,被催收的债务人遍布全国各个省市。因此,江门市公安机关无法完全掌握所有被害人的报警情况。为收集到更多的证据,在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多次前往全国多个省市寻找被害人和证人。在公安机关的努力下,联系到了全国部分省市的30多名债务人,并对30多家公司及100多名无关第三人进行了调查取证。核实到涉案公司的网络软暴力催收行为导致几十家单位及工作人员无法正常经营、工作,几十名被害人产生恐惧、恐慌心理,部分被害人因此产生抑郁心理,或因工作单位被滋扰从而被辞退或离职的事实。
随后,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并就大量无关第三人均因债务人被滋扰的问题,要求公安机关针对嫌疑人如何掌握债务人身边第三人信息的问题进行重点侦查。通过重点侦查和讯问,赵渤等人最终承认其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为进一步查清赵渤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的数量,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对该催收公司的手机微信资料、电脑资料进行排查,并将催收员发给赵渤的资料和赵渤购买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因涉案人员反侦查意识很强,公安机关通过技术手段,筛查出赵渤购买的9837条公民个人信息。
2023年12月20日,公安机关将此案移送至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审查起诉。该院审查后认为,此案作案手段新颖、犯罪辐射范围广、网络隔空寻衅滋事情节严重,以赵勃为首的犯罪团伙应认定为恶势力犯罪集团。2024年2月8日,江门市新会区检察院以赵渤等6人涉嫌寻衅滋事罪、赵渤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提起公诉。
“在办理这起网络软暴力催收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区别于其他催收案件的重要特点,那就是案中大量无关第三方人士因为欠款人被滋扰。这类现象,在之前办理的案件中很少见。由此,也让我们发现了公民的个人信息存在泄露的风险。我们希望相关部门加大打击力度,严惩泄露公民信息的行为。”办案检察官在接受《方圆》记者采访时说道。
检察官进一步解释,惩治软暴力催收不等于保护、放纵“欠债不还”,而是通过规范催收方式,维护正常的纠纷解决秩序和信贷市场秩序,债权人主张债权必须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此外,检察官还提醒广大群众应提高警惕,遇到类似情况及时报警,避免陷入不法分子的催收陷阱。对于借款人而言,应当客观评估自己的还款能力,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解决资金需求。
2024年9月5日,江门市新会区法院一审宣判,认定赵渤等人为恶势力犯罪集团。被告人赵渤因犯寻衅滋事罪、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三个月,并处罚金6万元;被告人沈铮阳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5万元;其余四名被告人因犯寻衅滋事罪被判处一年六个月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赵渤等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2024年12月18日,此案经二审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文中涉案人员均为化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