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增发那些事:公司机构联手“二人赚”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定向增发,公司机构,联手,二人赚
  • 发布时间:2011-03-28 09:20
  定向增发这块肥肉,常引得各路资本垂涎欲滴。今年以来短短3个月时间,就有84家公司公布了定向增发预案,引来65家机构争相认购。

  争抢的原因是什么?

  “在于机构购进股票的价位很低,有的甚至在解禁时股价已经上涨了8、9倍。”海富通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哲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为了增发顺利进行,相应的涉嫌内部利益输送的消息屡见报端。今年初,民生银行定向增发被指向关联方低价卖出股票,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

  《投资者报》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定向增发低价发行背后的确隐藏了很多利益输送行为,为了顺利实施增发,公司和机构间上演着一场场“二人赚”戏码。但是随着询价制度的引进,定向增发的最终价格越来越接近二级市场价格,对于全体投资者也越来越公平。

  机构争相认购

  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定向增发几乎是稳赚不赔的生意。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进,放在那里一年,不用投入什么精力就能轻松赚到数额不菲的利润。

  统计显示,综合来看,去年一共有194家公司实施了定向增发,募集资金达到21779亿。其中,有机构参与的就有164家公司。

  其中,17家基金公司参与了定向增发,最乐此不疲的有两家基金公司:易方达和兴业全球。

  易方达7只基金参与了15只个股的定向增发。最大手笔的是认购了7567万股上海汽车,账面盈利3.8亿元。

  兴业全球更是激进,参与基金数量多达9只,其中兴业全球视野和兴全趋势基金各自参与了中科英华、太原重工、华鲁恒升以及恒源煤电四家公司的增发。

  不仅机构蜂拥而上,一些自然人股东也频频出现在定向增发对象名单里了。

  数据显示,有多达60多人的自然人参与定向增发。最彪悍的是一个叫沈汉标的人,他参与了川润股份、丰乐种业、正邦科技、长征电气等4家公司的增发,投入的资金仅有1800多万元,目前浮盈已经超过4000万。

  低价发行利益链

  “基金、券商等机构以及大户之所以对定向增发那么热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获得低于二级市场价格的股票。”赵哲告诉记者,“尤其在股市上行期间,9折的优惠对于机构有着很大的诱惑。”

  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定向增发的发行定价的基准价格为基准日前的20个交易日股票的均价,发行价格不低于基准价的90%。

  证监会规定,定价基准日可以为董事会决议公告日、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日,也可以为发行期的首日。华泰证券的一位投行负责人宁敖告诉记者,目前80%~90%的公司采用董事会预案日作为基准日。

  在他看来,董事会预案日形成的价格是可控的,对于未来增长的业绩有明确的预期,价格会有一个比较好的上涨,最终的实施价格会抵消这部分上涨。

  选择什么时机公布董事会预案,会产生差异较大的发行折价结果,并直接影响股票发行效率与募集资金量。因此,基准日的时机选择成为目前争议最大,也是了解低价发行最为核心的问题。

  平安证券韩长风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为了顺利实施定向增发,上市公司常常会给与机构投资者一定的好处,为了让机构享受到未来股价上涨的收益,一般都会选择一个价格低点进行公告。譬如去年沪指最高到3200点,如果跌到2500点,相对到一个底部,公司自然会选择那个时机增发。”

  据记者统计,上市公司定向增发潮多集中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在股市高点,通常采用公开增发来筹资,增发股份第二天就可以上市交易。

  市场还有猜测称,为了利益输送,个别大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定向增发前,刻意隐藏利润、释放利空消息、联手庄家砸盘、借口购并重组而延长停牌等手段打压股价,以便大幅度降低增发对象的持股成本,达到以低价格向关联股东定向发行股份的目的。

  数据显示,在东方证券统计的400个案例中,有63家公司在公告日之前长达1个月以上的时间处于停牌状态,而在预案公告日以及其后的几个交易日复牌,其后股价会有很大的涨幅。

  韩长风也提到,“在时机选择之前,上市公司会和有意向的机构交流意见,这个价格是否认购,什么时候召开董事会,都会有一个共识。”

  “这其中,肯定少不了内幕交易,要不然没有好处,机构怎么会涌向定向增发?”赵哲说。

  市场质疑定向增发股价过低,原因是与二级市场高价买入的中小投资者相比,参与增发的机构获得了暴利空间。如果公司经营状况不佳,预期的项目投入无法实现,定向增发的机构投资者则会选择在二级市场上抛售获利,这与中小投资者的利益诉求的差距就是巨大的,反而会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增发价欲贴近市场价

  尽管人们还对定向增发有着这样那样的质疑,但也可以看到,其制度正在朝着公平的方向前进。

  2007年9月,定向增发引入询价和竞价制度,这就同IPO一样,避免了上市公司同某个股东私下交易的情况。

  宁敖告诉记者,定向增发的对象首先会向前二十大股东问一圈,看看是否愿意认购,最终入围的机构不超过10家,实在凑不齐的话,券商会邀请一些机构来认购,然后采用询价方式来定最终价格。

  譬如,预案的增发底价是9元,可定向增发案颁布后,股价开始上涨,机构出的价格也水涨船高,有可能到15元。

  “最终的增发价格会接近于当时的市场价,中间的折价有8、9折的样子。”宁敖如此说道。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