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齐:突围版画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应天齐,突围,版画
  • 发布时间:2011-03-28 10:25
  大部分时候,应天齐都在深圳郊区的画室里作画,那里安静而有灵气,似乎能将纵情色彩的自己,同版画上的建筑风景深深结合,即便是一层纸版隔在中间,也起不到丝毫作用。

  但每隔十年,当他心中那一束光变为现实,应天齐就会将那些“宝物”一一呈现,或是对自身造诣的追求,或是寻找新的灵感。

  今年3月,他出山了,将潜心修炼的《世纪遗痕》系列作品带到北京中国美术馆,范迪安、徐冰等艺术界前辈在其间踱步、驻足。更有人在亲切地叫上“老应”之余,请其求解。

  黑白灰相间的主色调,凹凸不平的视觉刺激,实物为素材的画面,让理论界耳目一新。正如彭德所说,“应天齐不动声色的绘画,给大言微义的观察家出了一道难题。”

  他是一个版画家,这一次,却将绘画与版画的机理相结合,促成了富有手感的油画。

  转型与突围

  “在一个几可乱真的时代,印刷意义上的版画应该是最后的版画。”在应天齐眼里,任何绘画都是用工具在平面上留下痕迹:国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留下痕迹,用笔和纸接触;油画家用画笔在布上留下痕迹,用画笔和画布接触;版画家则不是用笔作画,最后的结果是版和纸的结合。

  他相信,版画语言没有问题,没有走到最后,但是印刷意义上的版画应该逐渐淡出视野。为了从传统版画中突围,老应运用版画中的木纹,通过剥离、裂缝、机理的强化突出与材料的拼贴覆盖,从而凝聚不同的视觉重心,以此表现了近五年来完成的《世纪遗痕》系列油画作品。

  如《世纪遗痕》系列中的《失忆》,一块墙面悬置于黑色空间,黑色吞噬之际,即是视觉的尽头;《木雕之二》中,一块木雕镶嵌在老墙和黑色背景之中,老墙上升,木雕下沉,直至淹没于那片黑色……而其中所需要的木板等材料均取自其家乡的老屋。

  老应说,“这是版画特别语言和绘画相结合产生的新风格。”更确切地说,是个人在寻求版画突围中的转机。

  突围观点和行为,突围到当代艺术是老应的心愿。既然徐冰用版画语言创作《天书》,西方的安迪?沃霍尔用版画模式衍生出耳目一新的《玛丽莲梦露》,那么版画作为一门语言,进入当代艺术,进入当代绘画又何尝不可。

  《世纪遗痕》的出现,让老应眼中闪过的那道光成为了现实,其实,《世纪遗痕》已经走过了五个年头,今年是第六年,只是刚出世的那会儿,老应对其如襁褓一般呵护,“那个时候,还没有成形,还在摸索,一旦以画展的方式呈现,便会打断我的思路。”

  曲折之中,老应的创新让理论界语塞,同时也得到了他们的承认。面对《世纪遗痕》,美术批评家王林视之为中国抽象,并用“中国历史传统和中国文化智慧”诠释这些油画所赋予的含义。

  至于艺术家,更不吝啬用扎眼的文字评价老应,版画家苏新平说,“处于边缘、孤独,不扎江湖圈子确实很好。”

  钟情建筑

  老应是个专一的人,从成名作《西递村系列》到创下中国版画拍卖最高纪录的《徽州之梦》,再到历经近五年创作的《世纪遗痕》,建筑都是其中的主角。

  他的老同学王林这么解释,“也许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的艺术总是不由自主地和建筑、建筑环境、建筑的历史以及建筑内外的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老应一面指着画册上的作品,一面对记者说道,“如果画一个村庄,我可以画出三十七种变化多端的形式,即将简单的事物丰富化。”

  创作《西递村系列》版画是老应的第一个阶段,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不同造型的房子,到了《徽州之梦》,又是将房子推进一个框架,推到窗外,而如今的《世纪遗痕》又浓缩到局部,比如一面墙……

  这些建筑,老应是在用一辈子的时间研究。

  至于其构成形式,直线是唯一。在他的版画里,看不到“曲线”,老应这么解释,“我会为了画直一条线而花上一整天的时间,甚至凭肉眼就能看出一根线距离直线所产生的毫米偏差。”

  实际上,每个艺术家都会对某一样东西特别敏感,对于老应,则把这份敏感给了建筑。或许,这正是老应与之故乡安徽的不解之缘,如安徽芜湖的十里长街,其营造法式和空间结构形态,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了老应的每一个细胞里。

  “在新疆高昌古城唐玄奘讲经台前,我惊异于当年数千听众簇拥的高台竟然只留下一抔黄土和满目沧桑,岁月无情地淹没了绿树、清泉、少女、集市、音乐、舞蹈、欢愉,这种感觉我同样在意大利庞贝古城的废墟中感受到了。”老应曾留下这样的文字,他就是这样,从建筑系列版画的创作中,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变迁,并将其从画中道来。

  追求灵性

  这位与新中国同龄的艺术家,已经在版画界折腾了将近四十个年头。

  他的转机源于1989年,那时,一位香港批评家刘霜阳在其画展中相中了他的三幅作品,出价每幅1500元港币,之后扔下了一句话,“这是对历史的责任,以及对艺术所下的工夫,将来的历史整理者一定不会忽略应天齐所做出的努力,他不是在祖荫下讨饭吃,而是完全突围,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

  自打那次以后,应天齐认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艺术。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东西,真正好的东西一定会被人认识。”直到今天,他还是这样认为。

  2006年瀚海秋拍中,《西递村系列》以101.2万元人民币落槌。

  2010年北京保利春拍中,老应的《徽州之梦》水印版画系列作品十幅以168万元成交……

  这些数字,让老应可以笑对曾经的坚守,他坚持的是具有创作灵性的版画艺术,这一切足以令人眼前一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