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CPI调控悲喜录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韩国,CPI,调控,悲喜录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3-28 15:49
面对去年9月以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预定目标,韩国政府出了一些“狠招”,比如今年上半年对电费、煤气费、火车票价、上下水道费、上网费、有线电视费及国立大学学费等进行“冻结”,即强制维持在当前水平
2011年2月1日,韩国首尔的超市
2010年,韩国经济表现相当抢眼,经济增长达到6.1%,是2002年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在26个OECD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土耳其。但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则不尽如人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没有完成全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
韩国政府因此给2011年经济定的指标是:“保5控3”,即经济增长保5%,物价继续控制在3%以下。
“保5”相对容易。尽管韩国经济界普遍认为,2010年6.1%的高增长率是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基数太低,很大程度上属于恢复性增长,今年要达到去年的水平不太现实,但实现“保5”的目标问题却不大。因为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90%来源于出口拉动。
背靠着中国和印度两个当今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韩中、韩印的双边贸易额每年都是以两位数增长。“增长”并不是问题,但“控制”---将物价涨幅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却是一件更难的任务。
韩国目前平均物价已与七大工业国不相上下
去年8月份以前,韩国通胀率都在3%以下,但9月份以后的四五个月,即涨至3.5%以上, 10月竟涨至4.1%。
目前看到的今年1月的通胀指标也很不乐观:CPI同比上涨4.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6.2%,环比(与去年12月相比)上涨了1.6%,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30个月里创下的最大涨幅。而且通常PPI变化在两三个月后才会反映到CPI上,因此舆论认为,韩国消费者今后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居高不下的CPI,特别是新鲜食品物价同比猛涨30.2%,让普通百姓生活压力大增。其中,畜产品和蔬菜类价格的涨幅最大。这里有一组数据:猪肉的生产者物价时隔一个月上涨了49.3%,黄瓜和南瓜分别上涨了48.7%和52.2%,菠菜价格上涨40.6%,大白菜涨21.8%,青花鱼涨8.4%。
据韩国的统计数据,韩国目前平均物价甚至与七大工业国都已不相上下。
韩国消费者院于2010年9月和11月分两次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七大国大城市的48种生活必需品平均消费者物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8种生活必需品的韩国物价高于外国平均物价。 其中牛肉高出61%、西红柿(50%)、猪肉五花肉(27%)、比萨饼(24%)、啤酒(23%)、大蒜(20%)、电视机(18%)等也均高于国外。
韩国新词“Chinaflation”——“源自中国的通胀”
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是“输入型通胀”,即进口商品物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国内物价上涨,其主要原因则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原油、金属、谷物类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20.9%,中间材料价格也上涨了10.5%,从而导致了商品、服务、公共消费价格的上升。
如果从数据来看,在韩国CPI上涨潮中,主要又是食品价格高且涨幅快。韩国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一是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韩国粮食自给率1990年达到70.5%, 2000年下降至55.6%, 2009年下降至51.4%,每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粮食自给率一旦下降,就要从海外进口粮食。近年由于气候异常,农畜水产品的生产国陆续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于是韩国的食品进口价格暴涨。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媒体还认为,中日两国国民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间接带动了韩国物价的变化。
据韩国媒体报道,随着国际间商品流通的自由化,韩国国内的物价也随之动荡,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的饮食习惯变化成了韩国物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
韩国报纸举了不少例子说明这一点。例如,中国人现在喜欢吃以前不大吃的猕猴桃、明太鱼,比原来喝更多的牛奶,就间接地使韩国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比过去高出许多;日本人近年消费更多的香蕉,也使韩国的香蕉变得更贵。
韩国报刊近来出现了“中国通货膨胀”(Chinaflation)一词,是中国(China)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合成词,指“源自中国的通货膨胀”。
过去中国凭借低工资,向全世界供应廉价商品,为韩国等国家的物价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最近随着中国国内工人工资、房地产、原材料等成本暴涨,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从而拉高了对中国市场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的物价。像韩国,对中国的进口额约占其总进口额的17%,高于韩国其他任何贸易伙伴。
稳定物价压倒一切
韩国政府目前应对政策是,将稳定物价放在保增长之上。因为物价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韩国社会同样存在贫富严重不均的抱怨,中下收入阶层认为自己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价上升,人民生活将会更加困难。
面对去年9月以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预定目标,韩国政府频频出招。新年伊始,中央政府就召开了物价稳定对策会议和国务会议,并推出了《物价稳定综合对策》,出了一些“狠招”。
比如,冻结部分物价。韩国政府决定今年上半年冻结与家庭基本支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对电费、煤气费、邮费、火车票价、长途大客车票价、高速公路过路费、国际航线机票、上下水道费、上网费等通信费、有线电视费及国立大学的学费等进行“冻结”,即强制维持在当前水平。
对部分商品实行限价,即严格控制物价在规定的涨幅内。如对私立大学,劝导他们将学费涨幅降低在3%的范围之内。2011年春节前,韩国政府还决定密切关注83种食品的物价走势,重点监管22种食品的价格变动。
对部分进口商品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如对于像青花鱼、奶粉、咖啡、洗衣粉原料等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将大幅降低关税。
而且,韩国政府不仅对最终消费品进口实行减免税,还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实行管理。1月20日韩国知识经济部发表《原材料价格攀升应对方案》报告,称若国际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政府将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紧急关税配额管理”,大幅下调关税。
韩国政府2月10日表示,为防止奶粉和猪肉的价格暴涨,将临时取消奶粉和五花肉的关税,而原本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的税率为176%。
泡菜是韩国人餐桌须臾不可缺少的食品,去年冬天大白菜价格疯涨,牵动了下至百姓上至总统的心。据报道,今年韩国将免税或降税从中国进口大量大白菜。
此外,韩国政府还通过提高利息对抗通胀。7个月内,韩国金融当局连续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去年7月初,韩国央行在冻结了基准利率17个月后,将基准年利率从2%提高到2.25%。11月16日,在相隔了4个月后,再次将基准利率调高至2.5%。今年1月13日再将年基准利率从2.5%上调至2.75%。
上述稳定物价的措施已一定程度见效。据韩国价格信息网站的数据,政府通过消费者院对全国79种241个日用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月13日《物价稳定综合对策》推出一周后,79种日用品中,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的产品有51种(64.6%),只有28种(35.4%)价格上升。
然而正如前述,韩国通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因此这些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胀,一月份的CPI仍然在时隔3个月后,再次达4.1%。这大大提高了韩国国民对今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使韩国经济决策部门伤透了脑筋。
韩国专家们普遍认为,韩国央行为了稳定物价,近期可能还会上调利率。但是加息将给家庭和企业造成利息负担,又会危及今年经济增长“保5”的目标。韩国在CPI调控上何去何从,值得中国经济界密切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
2011年2月1日,韩国首尔的超市
2010年,韩国经济表现相当抢眼,经济增长达到6.1%,是2002年以来最高的增长率。在26个OECD组织成员国中,仅次于土耳其。但在抑制通货膨胀方面则不尽如人意,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没有完成全年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
韩国政府因此给2011年经济定的指标是:“保5控3”,即经济增长保5%,物价继续控制在3%以下。
“保5”相对容易。尽管韩国经济界普遍认为,2010年6.1%的高增长率是由于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的基数太低,很大程度上属于恢复性增长,今年要达到去年的水平不太现实,但实现“保5”的目标问题却不大。因为韩国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的90%来源于出口拉动。
背靠着中国和印度两个当今世界上最有活力的经济体,韩中、韩印的双边贸易额每年都是以两位数增长。“增长”并不是问题,但“控制”---将物价涨幅控制在预定目标内却是一件更难的任务。
韩国目前平均物价已与七大工业国不相上下
去年8月份以前,韩国通胀率都在3%以下,但9月份以后的四五个月,即涨至3.5%以上, 10月竟涨至4.1%。
目前看到的今年1月的通胀指标也很不乐观:CPI同比上涨4.1%,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了6.2%,环比(与去年12月相比)上涨了1.6%,是自2008年7月以来的30个月里创下的最大涨幅。而且通常PPI变化在两三个月后才会反映到CPI上,因此舆论认为,韩国消费者今后将会承受越来越大的物价上涨压力。
居高不下的CPI,特别是新鲜食品物价同比猛涨30.2%,让普通百姓生活压力大增。其中,畜产品和蔬菜类价格的涨幅最大。这里有一组数据:猪肉的生产者物价时隔一个月上涨了49.3%,黄瓜和南瓜分别上涨了48.7%和52.2%,菠菜价格上涨40.6%,大白菜涨21.8%,青花鱼涨8.4%。
据韩国的统计数据,韩国目前平均物价甚至与七大工业国都已不相上下。
韩国消费者院于2010年9月和11月分两次对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七大国大城市的48种生活必需品平均消费者物价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其中18种生活必需品的韩国物价高于外国平均物价。 其中牛肉高出61%、西红柿(50%)、猪肉五花肉(27%)、比萨饼(24%)、啤酒(23%)、大蒜(20%)、电视机(18%)等也均高于国外。
韩国新词“Chinaflation”——“源自中国的通胀”
韩国媒体认为,韩国是“输入型通胀”,即进口商品物价大幅上涨带来的国内物价上涨,其主要原因则是国际原材料价格的飙升。原油、金属、谷物类等原材料价格同比上涨20.9%,中间材料价格也上涨了10.5%,从而导致了商品、服务、公共消费价格的上升。
如果从数据来看,在韩国CPI上涨潮中,主要又是食品价格高且涨幅快。韩国食品价格上涨的背景之一是粮食自给率逐渐下降。韩国粮食自给率1990年达到70.5%, 2000年下降至55.6%, 2009年下降至51.4%,每年呈现大幅度下降趋势。粮食自给率一旦下降,就要从海外进口粮食。近年由于气候异常,农畜水产品的生产国陆续采取出口限制措施,于是韩国的食品进口价格暴涨。
更值得一提的是,韩国媒体还认为,中日两国国民的消费习惯的变化也间接带动了韩国物价的变化。
据韩国媒体报道,随着国际间商品流通的自由化,韩国国内的物价也随之动荡,尤其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经济大国日本的饮食习惯变化成了韩国物价大幅波动的重要因素。
韩国报纸举了不少例子说明这一点。例如,中国人现在喜欢吃以前不大吃的猕猴桃、明太鱼,比原来喝更多的牛奶,就间接地使韩国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比过去高出许多;日本人近年消费更多的香蕉,也使韩国的香蕉变得更贵。
韩国报刊近来出现了“中国通货膨胀”(Chinaflation)一词,是中国(China)与通货膨胀(Inflation)的合成词,指“源自中国的通货膨胀”。
过去中国凭借低工资,向全世界供应廉价商品,为韩国等国家的物价稳定做出了贡献。但最近随着中国国内工人工资、房地产、原材料等成本暴涨,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也随之上涨,从而拉高了对中国市场依存度较高的国家的物价。像韩国,对中国的进口额约占其总进口额的17%,高于韩国其他任何贸易伙伴。
稳定物价压倒一切
韩国政府目前应对政策是,将稳定物价放在保增长之上。因为物价既是经济问题,又是政治问题。韩国社会同样存在贫富严重不均的抱怨,中下收入阶层认为自己并没有充分享受到经济增长的好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物价上升,人民生活将会更加困难。
面对去年9月以来的物价上涨幅度超过预定目标,韩国政府频频出招。新年伊始,中央政府就召开了物价稳定对策会议和国务会议,并推出了《物价稳定综合对策》,出了一些“狠招”。
比如,冻结部分物价。韩国政府决定今年上半年冻结与家庭基本支出相关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如对电费、煤气费、邮费、火车票价、长途大客车票价、高速公路过路费、国际航线机票、上下水道费、上网费等通信费、有线电视费及国立大学的学费等进行“冻结”,即强制维持在当前水平。
对部分商品实行限价,即严格控制物价在规定的涨幅内。如对私立大学,劝导他们将学费涨幅降低在3%的范围之内。2011年春节前,韩国政府还决定密切关注83种食品的物价走势,重点监管22种食品的价格变动。
对部分进口商品降低甚至取消关税。如对于像青花鱼、奶粉、咖啡、洗衣粉原料等这些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进口商品,将大幅降低关税。
而且,韩国政府不仅对最终消费品进口实行减免税,还对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进口实行管理。1月20日韩国知识经济部发表《原材料价格攀升应对方案》报告,称若国际原材料价格继续攀升,政府将对部分进口商品实施“紧急关税配额管理”,大幅下调关税。
韩国政府2月10日表示,为防止奶粉和猪肉的价格暴涨,将临时取消奶粉和五花肉的关税,而原本脱脂奶粉和全脂奶粉的税率为176%。
泡菜是韩国人餐桌须臾不可缺少的食品,去年冬天大白菜价格疯涨,牵动了下至百姓上至总统的心。据报道,今年韩国将免税或降税从中国进口大量大白菜。
此外,韩国政府还通过提高利息对抗通胀。7个月内,韩国金融当局连续三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去年7月初,韩国央行在冻结了基准利率17个月后,将基准年利率从2%提高到2.25%。11月16日,在相隔了4个月后,再次将基准利率调高至2.5%。今年1月13日再将年基准利率从2.5%上调至2.75%。
上述稳定物价的措施已一定程度见效。据韩国价格信息网站的数据,政府通过消费者院对全国79种241个日用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月13日《物价稳定综合对策》推出一周后,79种日用品中,平均价格比前一周下降的产品有51种(64.6%),只有28种(35.4%)价格上升。
然而正如前述,韩国通胀主要是“输入型通胀”,因此这些措施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抑制通胀,一月份的CPI仍然在时隔3个月后,再次达4.1%。这大大提高了韩国国民对今年通货膨胀的预期,也使韩国经济决策部门伤透了脑筋。
韩国专家们普遍认为,韩国央行为了稳定物价,近期可能还会上调利率。但是加息将给家庭和企业造成利息负担,又会危及今年经济增长“保5”的目标。韩国在CPI调控上何去何从,值得中国经济界密切关注。■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