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光传输时代 “雷电”加入接口混战
- 来源:新潮电子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光传输时代,雷电,接口,混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1-04-26 12:53
雷电交加
它是一种类似USB的“用于将计算机及其他设备连接在一起的接线”。这种新的PC连接技术由苹果提议、英特尔开发,集高速数据传输、高清显示于一体,带宽达10GbDs。英特尔官方表示,其速度快到可以在30秒之内传输一部完整的高清电影,或者在10分钟备份足够连续播放1年的MP3文件。从技术上看,雷电通过一个控制器—一根数据线就能实现视频传输和数据传输两种功能。这是因为它是一种融合两种成熟通信技术的“综合协议”:其数据传输部分采用PCI ExDress,可以联通几乎所有类型的设备,而DjsplayPort部分用于显示,能同步传输1080p乃至超高清视频和最多八声道音频。前者的优势一目了然,我们不妨把PCI ExDress想像成高速铁路,数据像各种列车通过它快速而有效地穿行。而由于PCI ExDress是雷电技术的基础,这列“专车”拥有惊人的速度就顺理成章了;后者DisplayPort由于是一个开放组织,免认证且免授权。因此,无需如HDMI一样支付额外的授权费用技术,也不被少数厂商所垄断,有利外围装置开发相关产品。Thunderbolt接口由英特尔的一颗控制芯片驱动,并通过PCI-Ex4、DisplayPort总线与系统芯片组相连,也可以直接连接英特尔处理器内集成的图形核心进行DjsDlayPort输出。此外,英特尔还表示,雷电可以同时传输多种数据/信号,并且有极高的转换效率。例如,当你使用雷电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网络存储中端,然后由该终端输出到显示设备上,这中间显示信号需要经过压缩、解压缩的过程,英特尔声称在信号处理的速度上,雷电将会“难以置信”的快。
Thunderbolt接口非常小巧,能用于各种超轻薄笔记本、迷你一体机等各类设备,而且兼容现有的DisplayPort显示器和转接器,此外它是一种所有设备通用的接口,能够以菊花链的方式连接多种设备,电子或者光学数据线均可。这样一来就能使单一高速端口承担多种用途,其中包括将多达7台支持Thunderbolt的设备链接在一起,并保持所有设备数据传输时的最高速度,足以满足一般消费者和专业用户的需求。而且其延迟仅有8ns,远远低于现有其他规范。产业化之后的Thunderbolt接口非常小巧,能用于各种超轻薄笔记本、迷你一体机等各类设备,而且兼容现有的DisplayPort显示器和转接器。
新标准,新世界
一种技术标准能不能最终能否成功除了本身的技术指标和成本控制之外,业界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所起的作用同样举足轻重。苹果提议,英特尔振臂一呼,响应者自是不计其数。目前,已经宣布支持并即将推出Thunderbolt接口产品的公司有Aja、Apoqee-Avi小Blackmaqic、LaCie、Promise、西部数据等等。英特尔也正在与业界合作,争取将其推广到电脑、显示器、存储设备、影音设备、摄像机、扩展底座等各类产品上。
首先,广义的个人电脑应该是英特尔此次战役的大本营。苹果最新发布的Macbook Pro笔记本电脑目前已经率先采用了这种最新的数据接口,并将会继续应用在苹果未来的所有产品上(未来的iphone也很有可能采用这一接口),有了苹果的合作,相信雷电接口的推广之路会相当顺畅,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英特尔在一台MacBook Pro计算机上演示了该技术:从Thunderbolt存储阵列中取出4段未经压缩的、清晰度为1080p的视频流,通过连接Thunderbolt的显示屏播放,数据传输速度一直在600Mbps以上。早期文件传输测试显示,数据传输速度可高达800MbDs。当然,跟之前的高速介面一样,每一个通过雷电接口连接的设备在使用中的实际速度往往要慢很多,这是由于这些设备自身的局限所致。即便如此,Thunderbolt也堪称划时代的实际应用效果,有成为业界的标杆的潜质,将会有越来越多的PC及泛PC类产品搭载这种接口。英特尔表示,明年初Thunderbolt才能进入OEM厂商。自己组装的PC机,也只需选购一块支持Thunderbolt即可拥有这条新的“高速公路”。为了实现这一推广英特尔也做出了妥协。在实验室阶段,该技术的代号为“Light Peak”,是一项光传输的技术,最低传输速度预期是10Gbps,也是英特尔应对HDMI、eSATA的重量级武器。其在同现有高速通道最大区别在于采用了光纤连接线路。然而,光传输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为外界装置供电的障碍。因此,—方面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让一条线同时满足数据与基本的供电,一方面进一步降低成本,使之最终产业化,最终面世的Thunderbolt产品才改为以光/铜线作为传输介质。
于此同时,影音设备,数字影像设备都将行动起来。有消息称尼康下一代专业级数码单反旗舰机型D4将采用Thunderbolt高速接口,使相机的峰值传输速度跨入10Gb/s大关。此外慢慢的会有大量支持Thunderbolt的外设上市,日前Promise公布了一款名叫Peqasus Thunderbolt Technoloqy DAS的四到六屉外接RAID磁盘阵列:LaCie也表示他们的Little Biq Disk系列(双硬盘或双SSD的便携式存储设备)将会出雷电版。
难以预测的是非题
透过既有商业模式,我们很容易发现这样成功的案例:业界领袖登高一呼,响应者众,一个新的标准说话间就要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就来临。属于雷电的时代真的来到了么?恐怕未必!
Thunderbolt想要在数据传输领域建立一个如USB一样的王朝或者时代,从现阶段看来并不现实。即使USB2.0和IEEE1394的传输速率明显已经落后于时代,但想要完全替代它们建立新的王朝尚需时日,如今任何一个标准都无法做到。匕匕USB2.0快6倍具备安全热拔插特性,拥有广泛厂商乃至用户支持的eSATA时至今日尚且“大业未成”,何况是只靠MacBook pro面市但还未露锋芒的Thunderbolt,就别提还有本家的USB3.0在虎视眈眈呢。关于USB3.0,Intel表示,两种规格将和平共处。在同一个平台上,例如当使用外置硬盘时,USB 3.0以及雷电可以提供不同性能、价格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因此并不存在竞争,而是给了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反观视讯视频传输,如今最主流热门的HDM[接口不仅继承了D-D-D传输规范的优势,还覆盖了所有视频、音频联接信号,最高数据传输速度达到5GbDs,甚至还有能力承担HDCP版权保护(Hiqh—bandwidth Diqital Content Protection好莱坞电影工业防盗录编码)和高清晰数字电视信号(HDTV)的传输。这种集视频、音频和全面版权保护等功能于一体且具有超强的兼容性的接口让业界没有任何抛弃他的借口。在现有需求范围内,我们也很难找到让另一种标准来代替HDM[的理由。Thunderbolt与之相比除了具有速度优势和同时拥有数据传输通道之外,但这远远不是替代性的优势。
因此目前就连英特尔目前也只是将Thunderbolt定位为“边缘”技术。英特尔表示,未来芯片组将同时支持Thunderbolt和USB 3.0。Thunderbolt取得替代性的普及地位或许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未来几年,各供应商和外设厂商都应该会支持它,但只有当大多数主流外设都支持雷电了之后,才有可能完全放弃火线和USB,甚至取代HDMI。我们期待这一能有效减少接口、连线之间界别的标准能尽快普及,让设备上小小改动使我们获得了最大的收益,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飞”一般的传输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