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实价?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数码产品,价格标签,潜规则
  • 发布时间:2011-04-26 14:28
  消费者在家电连锁商场购买家电时,需讨价还价的现象有望得以终止。上月,苏宁电器对外宣布,联合上游厂商改变行业定价现状,在其全国连锁门店全面推进“明码实价”销售,不再接受议价。换句话说,今后消费者如果去苏宁购买家电,标签上标注的就是实际成交价。在百思买关店、万得城扩张、京东狂烧钱的背景下,苏宁此举被很多人看作是炒作,事实真的如此?

  市场现状混乱

  消费者情绪不满

  家电市场混乱的局面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根据业内人士透露,供应商一般会给零售商确定两个价格标准,其中一个是统一挂牌价,会在媒体上公布,有些甚至会印在产品的外包装上,另一个则是零售指导价。零售商为了在和对手的竞争中确保优势,会将部分厂商返点返还给消费者,所以又多了一个最低成交价。在具体销售过程中,销售人员会根据现场情况和消费者进行多轮次的博弈,其实就是玩心理战,最低成交价则是价格底限,可以在三个价格标准之间浮动,卖得价格越高,销售人员的提成就越高。比如时下流行的一款液晶电视,市场统一挂牌价为6999元,厂商最低零售指导价是6500元,而有些还价高手最终能够以6100元的价格拿下。

  这种价格模式的不透明,使消费者最终的购买价格依赖其讨价还价的能力。同一款产品同一天同一地购买,价格却不同,直接导致消费者和商家、家电企业之间无法信任,市场秩序被打乱,消费者购物体验糟糕,总感觉是在菜市场买菜似的,不还价心里就不舒服,还了价担心不是最低,依然被商家坑了。

  第一个吃螃蟹

  打破潜规则

  早在2009年年底,苏宁电器就已经在全国开设的精品店和县镇店施行“明码实价”。通过采用客户粘性比较高的会员权益与积分促销,以及贴近消费者的赠品、套餐优惠,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场反馈,局部地区份额提升明显。

  或许在吃到甜头之后,苏宁才下决心打破行业潜规则,将“明码实价”在全国门店推行。根据记者实地了解的情况看,与以前相比,挂牌价下调幅度在10%~20%,个别高端商品达到40%。

  “明码实价”此前也曾经在部分外资家电卖场中实施过一段时间,但面对中国消费者根深蒂固的“讨价还价”习惯,不告而终,还被同行笑称为“水土不服”、“非主流”。然而现在看来,这样的潜规则必须有人打破,猜谜语式的销售模式过于落后,面对透明化的B2C网络销售模式,不堪一击,已经显现出颓势。在明码实价后,苏宁可以提前计算其营收所得,风险控制、预算设置等都更加精准便捷,使资金流更流畅,有助于内部管理和规范。

  新模式待考验

  买卖双方要适应

  新销售模式的实施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以前“你开价,我还价”,现在“标什么价,卖什么价”肯定会感到不适应,甚至怀疑底价的真实性。苏宁上海店的促销员就向记者介绍,不少消费者听到一分钱不能还,直接转身离去,当然也有一些不善还价的消费者表示双手赞成,可以省下很多时间。

  对于商家来说价格透明会让自己裸露在竞争对手面前,只需派人抄下价格,再稍作调整,就可以吸引相当一部分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要想避免这类情况发生,只有进一步降低采购价格和运营成本,在促销手段、价格管理水平上下功夫,提升产品体验乐趣,增加服务的附加价值,这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积累,急不来的。

  网络购物冲击大

  规范是趋势

  对于苏宁此次全面施行“明码实价”的做法,我们倒不觉得有作秀和炒作的成分。要知道如今的家电市场和几年前格局完全不一样,京东、新蛋等B2C网站的横空出世,绝非只是搅局这么简单,而是真刀真枪的从苏宁、国美嘴里抢食。根据京东官方透露的数字称,去年全年销售额过100亿元,今年将达到200亿元,而整个3C家电网购今年的规模将突破300亿,市场增长速度达到100%,消费者逐渐开始习惯了网上购物,就连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也四处打听,跃跃欲试。他们图什么?还不是价格透明,便宜呗。这其实也是逼着传统家电巨头进化。

  目前它们正在在试图两条腿走路,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强势推出网购品牌,例如苏宁的易购、国美的库巴等。实行“明码实价”,将使得线上线下价格一致,从而避免左右手互博的现象发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