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品种测度国民幸福总值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品种,国民,幸福总值
  • 发布时间:2011-04-26 15:02
  选择品种这个指标作为国民幸福总值(GNH)的成分指标,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品种本身是客观指标,却可用来显示主观选择。

  国民幸福总值(GNH)是社会关注热点,其测度上最大的困难在于,难以把握幸福的主观性与收入的客观性之间的关联。选择品种这个指标作为GNH的成分指标,可以非常好地解决这个矛盾。品种本身是客观指标,却可用来显示主观选择。

  品种,代表选择。品种与幸福的联系在于,幸福取决于更多的选择;没有选择,就谈不上幸福。

  品种与国民幸福的内在联系

  1、品种测度是人类发展指数思路的推广

  用品种测度幸福,与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I),学理渊源完全相同,体现的都是“以自由看待发展”的理念,但测度上有改进。

  二者都源于阿玛蒂亚·森的能力理论。通俗理解就是“有钱不等于快乐”。能力理论“以自由看待发展”,认为,收入不等于幸福。要从测效用,转向测价值(偏好)。不光要测收入,还要测出同一收入(代表发展),可以用来实现多少种不同的偏好(beings and doings)(代表自由)。学理上,(选择)自由先于(功利主义)幸福。因此对自由的测度可蕴涵幸福的测度。

  品种,正好是森说的能力的一种理论抽象,相当于他说的“能力集”(capability set,“‘能力集’包含可供选择的实际生活内容项组合的信息”)。不同于森之处在于,他说的能力,是选择具体目标的能力;品种则把能力,抽象为能力的数量(即一共有多少种可实现的能力)。把能力集,理解为品种的集合。以自由看待发展,在指标上可“变形”处理为,以品种看待GDP。通过测度同一GDP中包含多少种选择,观察人类获得自由的水平。

  品种可以反映同一元钱对不同人的不同意义。表现出有钱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同样收入条件下,人的选择越多,实现最贴近本义(满意)的选项的概率越大;人的选择越少,越远离人的本义的实现。例如,全国人民只能选蓝绿两种颜色的衣服,与可选二百种颜色的衣服,满意的概率有客观不同,幸福水平也不可同日而语。

  2、与GDP有内在关联,却又独立于GDP

  HDI三个具体指标期望寿命、识字率(入学率)、人均GDP,是森参与设计的。相比GDP,加入了社会因素。但测度效果与他的初衷比有相当距离。尤其是人均GDP,没有独立于收入,甚至不如基尼系数敏感。幸福测度由此走向另一极端,偏向主观的满意度测度。同各种经验性的满意测度比,品种测度相当于把满意的“意”(所要满足的意义)抽象为意义的数量(一个品种代表一个质上不同的意义),从而得出一个意义总量(经济范围内人类获得自由的总量)。

  如果不求精确,在经济内部,大致可以这样理解:收入是数量与价格之积,幸福是品种与价格之积(选择的总价值量)。总福利含义,从数量与价格之积,变为再乘以品种。GDP与幸福之间存在一目了然的内生关系:同一个GDP,由2万种商品构成,还是2亿种商品构成,对GDP本身来看,没有任何区别(因为设N=1,所有产品同质,数量与价格之积不变),但对人要满足的意义来说,完全不同。每个人认同的意义不同,体现在商品上,表现为选择不同质的产品。价格不变条件下,由较多品种、较少数量构成的等量的总福利,比较少品种、较大数量构成的等量的总福利,将意味着更高的幸福值。

  这也符合经验上由托夫勒总结的人类经济发展,由单一品种大规模生产转向小批量多品种生产的生产趋势;同时符合人类从同质化的物质需求满足,日益向异质化的文化需求满足发展的消费趋势。这个过程,就是人类从较不自由向更加自由转变的过程,是幸福提升的客观基础,与人类发展指数的取向是一致的。可以认为,HDI是品种测度的特例,它相当于品种测度中,同等收入水平下,可以选择的不同的寿命水平、知识水平这类具体的品种大类。而森的本义,是选择越多越好。HDI只取寿命、知识指标等,是受统计指标限制。

  品种测度的可行性

  迪克西特与斯蒂格里茨1977年提出的D-S模型,在经济学中第一次实现了品种与收入、均衡关系的内生化。由此解决了在均衡水平上计量品种的技术性难题。

  均衡条件下,品种不可以通过主观意愿增减。不像满意度那样容易造假或出现样本偏离。因此比满意测度更为客观。原因在于,统计测度的品种,一定是供求平衡,市场结清后的品种,是客观的。人为从供给方增加品种,提供虚假的选择多样性,会受到市场惩罚。同时,供给受生产方式的制约。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一定是发展方式转变的结果。一般规律是,在规模经济条件下,品种多样化会提高生产成本(迪克西特、斯蒂格里茨,1977);在范围经济条件下,品种多样化会降低生产成本(潘泽,1982)。

  从需求方看,人们会为差异化产品更多付钱,因为差异化会带来更高的幸福感。但这要受到收入条件的限制。经验规律是,人均收入3000美元-5000美元以上,或总收入中可自由支配收入占到60%之上,是多样化需求开始跃过同质化需求的临界点(这两种需求对应张伯仑的双需求曲线,多样化需求曲线即垄断竞争中为差异化支付溢价的那条需求曲线),特定情况下(如体验经济、成瘾性行为)甚至出现需求曲线向上。

  联系均衡进行品种测度,有助于克服满意测度的根本局限。多数满意指标,都与均衡无关,与经济只有外在关系,不可能(在初次分配内)通过经济本身的调节作用,与幸福相互作用。实质问题是,幸福等于欲望减去满足。联系均衡,欲望就会受到供给(实质是为获得幸福肯不肯付出劳动)的制约。而不联系均衡,包括满意测度、主观幸福(SWB)测度,难以区分正常欲望(有支付和劳动付出保障)与贪欲(只索取不付出),会鼓励不正常攀比。

  品种测度本身也有局限,它只在经济范围有效,不涉及“快乐水车”(hedonic treadmill)等联系于心理、社会因素的现象。如果要超出经济范围测度幸福,就需要有心理类指标(如满意测度、SWB测度)及社会类指标,进行全面分析。但品种测度结果,会为心理、社会测度中的超常欲望,提供一个正常欲望的“自然率”参照系。政策含义是一旦超出自然率,为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就需要考虑采取文化手段(例如印度通过印度教降低欲望水平)、宏观经济手段(例如通过二次分配调节基尼系数)、社会手段(例如“等贵贱、均贫富”)进行调节。而品种测度的直接政策作用,是提供数量信号指示,通过市场手段,利用供求关系,使欲望与满足达到平衡,并在均衡中使幸福值上升(以自由看待发展);通过微观机制,在一次分配中解决幸福问题;仅在市场失灵后,再求诸宏观和社会手段。

  国民幸福总值的聚焦问题

  选择品种这个指标,可以同时兼顾国民幸福总值指标选择上的四种聚焦的考虑:

  ——是不是经济指标:国民幸福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性,在经济指标外,附加社会指标,无疑是可操作的办法。但这意味GNH外生于经济。容易造成GNH与GDP的对立,排斥幸福的经济内生因素。而品种测度是经济自身指标,它与收入有内生联系。

  ——是不是事实判断:满意测度与SWB测度诉诸价值判断。品种测度只是事实判断,同HDI一样,客观参照性强。二者可以结合。

  ——是否是累积性指标:品种测度利于形成时间序列的累积值。而满意测度与SWB测度难以进行时间序列中的基值比较。

  ——可否从微观推导宏观:卡尼曼的日重现法,包括英国的方法,以快乐值推幸福值,暗含了微观宏观同构假设,是否准确高度依赖于样本代表性。品种测度虽也是微观测度,但可全面统计,直接得出宏观数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