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柏华 80后是份荣耀

  • 来源:时尚北京
  • 关键字:乔柏华,80后,制片人,荣耀
  • 发布时间:2011-05-19 15:32
  乔柏华一个真正的80后制片人。出生在中国传统的家庭,自幼在皇城根儿下长大。家庭环境优越,乔柏华17岁就去了英国一边上学一边做影视剧。乔柏华有一个理想,40岁执导一部文艺片期望能拿一个奖,就为站在台上和父母说一声“我爱你”。在成功运作了《小家大事》、《成家立业》等几部高收视的家庭生活剧后,面前的这个年轻人,神态安静眼神专注,没有年轻创业者的骄狂,举止间也不带半点生意人的市侩。中国不缺少有钱人家的孩子,但社会更需要有理想的年轻的行动者。这不是口号。

  从小在剧组里耳濡目染,乔柏华觉得这份经历给他带来了很多别人学不到的收获,但是他也了解了为什么那些父辈们那么不喜欢80后。“生活像一把无情刻刀,改变了我们模样。未曾绽放就要枯萎吗?我有过梦想。”梦想照进现实被当作烟屁捻灭了之后,现实占据了我们一天24小时,就这样,80后仍顽强地活着、努力地奋斗着。我们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成就有前程的人生。80后有冲劲,有激情,前辈们不喜欢是因为他们怕我们超越他。就想将来某一天我们面对90后00后一样,但是我们绝对不是垮掉的一代,我们更有激情,更有奋斗的目标。”

  影视艺术是这些像乔柏华一样疯狂热爱他的人们为之疯狂的一件事。影视艺术是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复合体,它既象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时间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象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展开形象,使作品获得多手段、多方式的表现力。

  影视艺术创作是人类的审美活动。“审美也就是对现代化社会的前瞻,是人的再塑造,是对人类历史上一切文化成就的批判继承即扬弃,是对永恒的追求。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审美就是对平衡、完整和真实的渴望;是对健全人格的渴望;是对获得一种适度感和良好判断力的渴望。”审美,影视艺术当然要给人以视听感官的快感。绕过快感,那是说教,不是艺术,也非审美,但止于快感,尤其是止于视听感官生理上的刺激感,那也不是艺术,亦非审美。真正的艺术,尤其是优秀的艺术,理应给受众以快感,并通过快感达于心灵,令受众在愉悦的基础上进而获得认识上的启迪、灵魂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即由快感而产生美感。这时才能让人心获得了一种因审美而致的和谐之美(这种和谐美感有时呈现为宁静,有时表现为振奋;有时悲伤,有时喜悦)。电视艺术在拥有了广阔疆域和广大观众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本应具有的艺术个性和审美优势。电视艺术节目越来越注重以感官刺激征服观众,以至逾越了艺术美的界限,日益庸俗化和快餐化。电视“大片”、“贺岁片”和某些“娱乐片”在美学追求上的泛化、浅表化和媚俗化,以及某些影片的社会主义美学理想的沉沦、人文精神的衰退、历史理性的匮乏、道德底线的崩溃,也都是明摆着的事实。问题的症结在于:快感与美感、养眼与养心的“度”的和谐把握,实质上关乎影视艺术能否真正高举“人民美学”的旗帜,能否在审美上真正“引领人民精神生活”,从而真正代表提升人民群众精神素质的根本利益的原则问题。适“度”则和谐,快感升美感,养眼更养心;过“度”则不和谐,快感成宣泄,养眼变伤情。古语云:“乐不在外而在心。心以为乐,则境皆乐;心以为苦,则无境不苦。”影视艺术若一味凭借科技手段营造视听奇观、宣扬声色犬马或胡诌搞笑,那就只能止于快感和养眼,只能乐其外而决不能乐其心。心乐受用一世,眼乐仅在一时。影视艺术之美,不在迎上合下,而在引领观众,化人养心。

  现在的乔柏华是在锻炼自己,因为电影始终是他值得一生去热爱的职业。制片人是一个统筹大局的将领,甚至那些琐碎的杂事都是由制片人来完成的。我可以让编剧来修改剧本,可以与导演来挑选演员。一部影视剧往往人们记住的是导演,制片人永远是幕后的。对于我们年轻的一代来说制片人是我们成就影视事业的基石。当我问及他未来的梦想时,80后那种不服输的精神呈现在他的神情中。“我将来要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中国一代新优秀的导演。”乔柏华说。他的朋友们忙着泡吧谈恋爱,聊豪车谈时尚,他则每天回家轮番看着电视台正在播的电视剧。

  在乔柏华看来对于中国第几代导演的划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只是一种约定束成的说法。中国第三代导演是指作为一个创作群体,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活跃于五六十年代甚至五六十年代之后至今的艺术家、革命家式的导演。总的来说他们都渲染上了一层“红色”精神。当时的中国电影和国家的政治紧密相连。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文化、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第四代导演他们寻找历史底蕴,更多地表现对历史和现实、对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交叉契合点的捕捉。在反映现实的影片中可以看到历史与文化的延续性,看到历史与文化如何制约着、创造着影片中人物的行动。是真实化的纪实美学。而第五代导演这批导演在少年时代卷入了中国社会大动荡的漩涡中,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他们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导演的经历是展现影片的重要手法。

  对于名利,没人会说,我不喜欢,但是每个人心中总有更重要的东西。譬如,梦想,现如今,人们已鲜少去谈论它,仿佛这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80后的乔柏华的梦想是: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也许是一个让你听起来没有什么新意的想法,又是那么遥不可及,就连他自己也说,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梦是需要一步一步的实现的,就像是我们人生要经历的每一步一样。乔柏华说他自己很羡慕那些能够经历大学生活的80后,别人在上大学时,他就早早的经历的人生的千姿百态。因为身为制片人的自己要面对很多挑战,他喜欢这种挑战,这是许多80后为什们在不断强大的原因。

  北京的孩子喜欢装扮自己,乔柏华也是这样。可是乔柏华却说这是一种没有自信的表现。年轻的一代被父辈们冠以轻浮的表现,于是我们开始用外表来装扮自己,让更多人注意,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可以。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