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dy Bridge处理器风冷超频指南

  • 来源:微型计算机
  • 关键字:Sandy Bridge,处理器,指南
  • 发布时间:2011-05-27 15:34
  得益于新一代32nm工艺的完全采用,SandyBridge处理器的风冷超频能力相对以往处理器有了很大提高。继SandyBridge处理器在《微型计算机》上以风冷5GHz的频率惊艳登场后,风冷达到甚至超过5GHz,已成为SandyBridge玩家追逐的首要目标。然而要想达到5GHz这一频率却并不容易,与以往处理器相比,SandyBridge处理器的超频方法有一定的不同。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技术特性、平台规格上都有了不小的改变。因此要想实现顺利的超频,我们必须首先了解它有哪些新特性。

  喜忧掺半5大新特性改变超频方法外频遭遇“叹息之墙”在主板芯片组领域,Intel为了避免中低端产品影响到高端型号的销量,对中低端主板的超频性能进行了限制,通过控制外频的上限来严格区分主板定位。超频玩家们往往把主板的CPU外频上限,形象地称为“外频墙”。例如P45主板可以达到750MHz的高外频,而低端的P43主板则止步于420MHz~430MHz外频。尽管如此,使用P43主板搭配一些默认只有200MHz外频的处理器时,在理论上也能获得超过100%的超频幅度。

  但Intel在对SandyBridge处理器的外频限制上就丝毫不留余地了。Intel取消了主板上的独立时钟发生器,把其整合到CPU内部,并将各条总线(包括SATA、PCI、PCI-E等)的频率与CPU的内部时钟发生器进行了绑定,设定频率为100MHz。当CPU外频提升时,PCI-E、SATA等总线的频率也同步上升,直接引起系统出现各种不稳定,从而达到限制外频提升的目的。

  目前,主流的P67主板外频最高只能稳定在105~110MHz,而传说中的Z68芯片组外频超频幅度也比P67高不了多少。如果通过超外频的方法来对SandyBridge处理器进行超频的话,幅度大约只能达到10%左右。即使您是“黄金圣斗士”级别的超频玩家,SandyBridge处理器的外频限制也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叹息之墙”。

  K版处理器是唯一选择

  由于无法通过外频进行超频,因此要想对SandyBridge处理器大幅超频,就只能选择SandyBridge中开放倍频调节项目的K版处理器。不过,目前只有Corei52500K与Corei72600K两款处理器可供选择。而且尽管主要技术规格相同,K版处理器也比普通CPU贵了几百元。这就意味着,超频玩家必须投入更多的平台搭建成本,才能在SandyBridge处理器上获得更好的超频体验。

  默认外频下支持DDR32133在上一代的Corei7和Corei5处理器上,Intel曾经把内存分频也作为区分高低端CPU的一个重要指标。例如搭配P55主板时,在默认外频下,LGA1156系列Corei5处理器最高只能支持DDR31333内存,Corei7能够支持到DDR31600。

  而在SandyBridge处理器上,无论是Corei7还是Corei5,均能够直接支持DDR32133规格的内存。从对比表格中可以看出,SandyBridge处理器的内存分频更加灵活,不管是DDR3800还是DDR32133,均能够在P67主板上找到合适的位置。同时,多达6个级别的内存分频系数,也让玩家能够根据自己内存的体质尽情地发挥内存的潜力。

  32nm工艺的胜利SandyBridge处理器采用了最新的32nm工艺制造,功耗更小,而工作频率更高。对比上一代处理器,在相同工作电压下,其发热量更小、超频幅度更大、电压耐受性更好。例如Corei7860/870处理器,在1.4V电压下的超频频率一般为4GHz~4.2GHz,而Corei72600K处理器在1.4V电压下,大多都能够达到5GHz的超高频率。在增加到1.5V电压时,甚至能够达到5.2GHz或者更高频率,而此时的发热量仅与1.4V时的Corei7860/870处理器基本持平,目前的风冷散热器完全能够解决该状态下CPU工作所产生的热量。

  五大电压需用好

  众所周知,要想进行大幅超频肯定是需要提升电压的。而在SandyBridge处理器上,除了传统的处理器核心电压、内存电压外,还出现了CPUIO电压、SystemAgent电压(常简写为SA电压)等新型电压。接下来,我们列出了在SandyBridge超频中常用的5种电压,以及其具体作用。如能对这5种电压进行适度、恰到好处的加压,对于提升处理器的频率是大有裨益的。

  风冷突破5.2GHzSandyBridge处理器超频实战接下来,笔者就通过Corei72600K处理器和微星P67A-GD53主板搭建的SandyBridge平台,为大家讲解风冷激超5.2GHz的超频技巧。

  在冲击风冷5.2GHz之前,我们先对示范平台进行了默认电压的超频测试,主要目的是对各个硬件的体质进行摸底。首先进入“超频”菜单,可以看到CPU基频与CPU倍频两大选项,CPU基频即我们以前常说的CPU外频。

  在这款主板上,该选项以10KHz为单位,设置值为10000起跳。我们知道1MHz=1000KHz,100000KHz则等于100MHz。所以大家千万别被10000的设置值所吓坏,其实这个只是文字游戏,实际上还是和以前CPU外频的100MHz一样。

  设置CPU基频时直接忽略最后两个0即可,例如要设置为105MHz外频,则填入数值10500。CPU倍频菜单则仅对K版处理器开放,最高可调倍频达到60,也就是说理论上K版处理器最高可超频至6GHz。

  1.“AUTO”不一定是默认电压值在使用默认电压进行超频时,可以把各部分的电压值手动设置为默认值,例如CPU核心电压为1.2V,内存电压为1.5V,IO电压为1.05V,SA电压为0.925V,CPUPLL电压为1.8V,CPUPLL自动加压设置为“关闭”。这里为什么不把各个电压值设置为“AUTO”自动呢?这是因为目前很多主板的BIOS中均采用了预设超频参数。如果BIOS检测到CPU的外频或者倍频被提升的话,系统就会自动调用厂家原先预存在BIOS中的超频电压值,此时的AUTO自动设定值就不是默认值。例如Corei72600K默认核心电压为1.2V,当BIOS设置为“AUTO”而进行超频时,此电压值可能会自动增加到1.3~1.4V。

  2.CPU体质巧鉴定设置好电压选项之后,可以直接把CPU倍频设定为42,这是因为1.2V电压下稳定工作在4.2GHz是大多数Corei72600K的普遍体质。接着进入系统中进行拷机测试,如果稳定通过Prime95十五分钟测试的话,就直接进入BIOS中把倍频设置为44或者46。此时如果能再次稳定通过拷机,那么该CPU就具备了加压超频到5GHz的体质,玩家可以考虑冲击5.2GHz甚至更高频率。

  3.内存体质看颗粒

  Intel对SandyBridge处理器的内存控制器进行了很大程度的改进,无论是和LGA1366处理器的三通道内存带宽比较,还是和LGA1156处理器的双通道内存带宽比较,使用同样规格的DDR3内存,SandyBridge的内存带宽都能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但对比LGA1156处理器,SandyBridge处理器对内存颗粒的要求更加苛刻,之前很多在P55主板上能够稳定超频到DDR32400MHz的内存条,换到P67主板上后,连2133MHz都无法稳定,因此我们认为SandyBridge处理器挑选内存时应该注意颗粒的选择。

  根据笔者的使用经验,力晶A3G-A、A3G-U颗粒的内存条往往能够获得较好的超频幅度,而老牌的尔必达(Elpida)Hyper、BBSE颗粒和镁光D9KPT等颗粒则要逊色许多。如果想在SandyBridge平台上稳定运行在2133MHz频率下,应首选力晶A3G-U/A颗粒,而Hyper、BBSE、D9KPT等颗粒大都则可以稳定在1866MHz下。

  如果您的处理器在默认电压超频中,至少可以稳定到4.4GHz,那么接下来就可以尝试刺激的加压超频。首先把CPU核心电压设置为1.4V,CPU倍频设定为50,CPUPLL自动加压选项设置为“开启”,尝试以5GHz的频率启动。

  如能顺利进入系统,则可以通过Prime95进行十五分钟的拷机测试。如能通过该测试,那么该CPU风冷超频到5.2GHz应该说不在话下。如果测试不稳定的话就继续提升CPU核心电压值,并且小幅度提升CPUIO电压值到1.1V。一般来说,CPU核心电压值超过1.45V仍无法稳定在5GHz的话,风冷超频到5.2GHz就希望渺茫了。

  此外,在超频时,我们可以通过运行Prime95烤机软件的方法来确定究竟需要拉升哪个电压值。例如笔者的CPU在核心电压1.44V时可以在5.1GHz频率下进入系统,但是运行Prime95约十六分钟后出现蓝屏,此时把核心电压增加到1.48V,运行Prime95约十分钟后依然出现蓝屏,这时可以基本确定不只是CPU核心电压的问题,而是CPUIO电压值太低。最后经反复调试,在核心电压1.5V,CPUIO电压1.224V的设置下,把CPU拉升到52倍频并通过稳定性测试,风冷5.2GHz终于大功告成。

  在1.5V的工作电压下,SandyBridge处理器的发热量控制还是比较理想的,只要配备顶级的风冷散热器,继续提升电压值以获得更大的超频幅度完全可行。因此风冷5.2GHz并不是极限,手头拥有更好体质的Corei72600K的超频玩家,完全可以进一步压榨SandyBridge处理器的潜力。同时,从CPUIO电压与CPU超频和温度的关系来看,增加CPUIO电压值对CPU温度的影响非常小,但对提升稳定性也是很重要的。

  因此我们在超频过程中对CPUIO电压进行必要的提升,以增强超频后的稳定性,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实用的小技巧。

  超频后,5.2GHz的Corei72600K爆发出了强大的威力。在CINEBENCHR11.5多核渲染性能测试中得到了10pts的高分。相比其默认频率下6.64pts的性能,超频后的性能提升了50.6%。而与其他处理器对比,这一成绩也超过了6核12线程高端处理器——Corei7980X在默认频率下8.92pts的测试成绩,这样的超频可谓“物有所值”。

  的目标值5.2GHz,但内存也不能拖后腿,否则默认DDR31333的内存带宽是根本无法满足5.2GHz处理器的胃口,不能做到性能的最大化。在SandyBridge平台上对内存进行超频时,如果您的内存支持XMP技术,在BIOS超频选项中会出现“扩展内存预设技术(X.M.P)”选项,通过该选项可以调用内存SPD中预先设置好的超频电压和频率参数。

  如果不支持XMP,那么就手动把内存电压设置为1.65V,这个电压值为目前大多数DDR3内存颗粒的安全工作电压值,很多内存颗粒在该电压值下才能发挥超频潜力。接着把延迟参数设置为比较保守的9-11-9-27-1T,其他重要性不高的小参全部设置为“AUTO”即可,然后逐步提升分频系数,从1600MHz、1866MHz到2133MHz一步一步进行超频。当可以稳定运行在2133MHz之后,我们再慢慢把延迟参数往下调,此时应尽量保持1T不变,因为CR值对性能影响最为明显。此外,对于大多数DDR3内存来说,使用较大的tRCD值,可以让内存运行在较低的CL延迟下,而较低的CL延迟也可缩短内存的响应时间,提升性能。例如把tRCD值增加到10,就可以把CL值降低到7。最终经多次调试,笔者的内存可以稳定超频至2133MHz@7-10-7-27-1T,此时内存的读取接近25600MB/s,写入达到26288MB/s,复制更是达到恐怖的30548MB/s。

  最简单的大幅超频

  在之前很多媒体对SandyBridge处理器的评测中,第二代Corei7处理器对比上一代产品,同频下仅有大约15%的性能提升,这让很多高端玩家对升级到SandyBridge平台并无太大的热情。但是通过以上笔者的介绍,可以看出,SandyBridge处理器带来的不单单只是同频下性能的提升,最重要的是先进的制程、更突出的性能/功耗比、出色的发热量控制,这些元素让SandyBridge处理器成为新一代的风冷超频王。SandyBridge成为历史上首款仅仅依靠风冷散热器就可稳定超越5GHz的处理器,而这也是SandyBridge高端K版处理器最大的意义所在。

  而从超频方法上看,外频被限制的SandyBridge处理器更加简单。无需再去计算外频提升后,内存的实际频率,无需计算外频提升后,QPI总线、UnCore核心的频率会变化为多少。对SandyBridge处理器的超频,只是对各种电压、内存延迟的细微调节,超频复杂度已大幅降低。即便一位普通玩家,也有突破5GHz的可能。因此,无需犹豫,赶快来享受这一超频盛宴吧。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