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到底能看到什么

  • 来源:互联网周刊
  • 关键字:老板,信息化,导向
  • 发布时间:2011-06-09 09:33
  一把手掌控信息化,不光是控制,那是针对确定性而言;还要把握,即能动的、创造性地化解风险和不确定性。

  这些年我和周围的人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搞信息化,老板到底能看到什么。

  上周,我作为国资委国资监管信息化咨询专家,第三年参加中央企业信息化的复查,这种感受越来越深。我感到,在国资委“王勇新政”下,回答这个问题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在中国,人们都知道,领导重视,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是做好一件事的前提和保证。我们经常说领导重视,说的多是“领导能给你什么”,能不能倒过来,想一想“你能给领导什么”。也就是说,在一把手重视问题上,从供给导向,转向需求导向。

  最常见到的现象是,一个企业的信息化搞得很好,人人都被信息化武装起来,只有一把手从来不用。当然,人们可以辩称,毛泽东不会打枪,照样夺天下。所以一把手不接触电脑,说不定是在最高境界把握信息化。话虽这么讲,但我观察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要么是不能把一把手最关心的东西展现给他,要么是把下面人应处理的信息全都堆到一把手面前,令他觉得还不如听当面汇报好。

  提高一把手对信息化掌控能力,

  要从解决信息化服务于一把手开始

  一把手对信息化的掌控问题,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日渐重要。从实际情况看,可以把一把手同信息化的关系,分为五层。

  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第一个台阶,往往是技术性投入阶段,技术人员说了算。一把手的重视,往往表现为被技术人员忽悠花大钱,有的搞成形象工程。

  第二台阶,发展到应用阶段,主要提高信息技术的普及率与覆盖率,由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主导一把手的信息化思路,综合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业务部门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我国企业大部分停留在这个阶段。

  第三台阶,发展到业务主导阶段,业务部门主导上什么项目,不上什么项目,主营业务的信息化走上正轨。中央企业有明确要求,所以在这方面比民营企业解决得好。而中小企业信息化由于在这一点上对不上焦,造成企业主与推动方的矛盾,目前还在扯皮中。

  第四台阶,发展到流程再造阶段,包括集成。这一台阶只有企业信息化迈得上,而电子政务由于行政政令原因就到了天花板。由于涉及总体架构和利益结构,领导重视就不仅仅是支持投入问题,而变为企业重大决策。到此为止,一把手重视,只是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视,它可以是同一把手日常工作无关的重视(比如一把手本人决策不靠信息化,但很关心企业下面用信息化),这种重视是工程层面、项目层面的重视,因此更多体现在二把手的主抓上。一般在CIO上由一位副总作为领导小组主抓成员,更重视的由常务副总来抓,一般重视的由职能对口的副总主抓。很少看到企业一把手亲自掌控信息化,即使亲自掌控,也是掌控除了自己以外,别人的信息化的事。决策信息化作为一个模块,也普遍出现,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确定。民营企业发展到大中型规模的,有许多已开始明白过来,开始按自己思路自建。

  第五台阶,发展到战略阶段。信息化开始强调为企业战略服务。“十一五”期间后半段,国资委加大了这方面要求的力度。从过去以集成为重点,转而强调战略。在这一背景下,在国家电网等一系列先行企业启发下,形成“信息化企业”,而非“企业信息化”的特殊提法。前者的重心在企业本身,而后者的重心在信息化,顺序的颠倒,决定了信息化的本质发生了变化。一把手重视这件事的性质,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要改变企业本质这件事,不像信息化,除了一把手,谁也不能去主导。信息化开始与企业核心联系在一起。

  在进一步展开说明之前,先通过历史来想一想这件事。在欧洲近代历史上,军队一度主要靠君主个人决策。赶上统帅是拿破仑,军队就常胜;赶上统帅是拿破仑三世,国家就败得一塌糊涂。德国的毛奇发现,整个军队都在现代化,但只有君主还处在小生产状态。因此产生了建立参谋部的想法。中央企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产生了这样的问题。整个企业都被信息化武装到了牙齿,只剩下一把手一个人还在拍脑门决策。这不是与欧洲君主作战一样吗?信息化发展现有阶段,需要把一把手也用信息化武装起来。由此,才产生了“搞信息化,老板到底能看到什么”的问题。这是信息化深层次的一把手问题,不是解决重视不重视,投入不投入的问题,而是解决企业本身犯错不犯错的问题。这才回到了信息化的本原。

  从融入战略到引领战略

  中央企业在怎么解决这个问题上,动过一番脑子。最初提的是“将信息化战略融入企业战略,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这里假定企业有两个战略,一个是信息化战略,一个是企业战略,二者要相互融合。然而观察企业实战,高水平的企业,可能只有一个战略,就是企业战略。信息化是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因此“将信息化融入企业战略”,就成了“将信息化战略融入企业战略”的升级版。

  然而,对照“十二五”发展的目标,能不能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呢?就我个人看法,我认为更高的要求是“信息化引领企业战略”。这不是对所有企业的要求,但对世界一流的企业来说,应该提这种要求。在这种要求下,信息化“为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服务”,就要落实在转变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创新上;信息化“大幅提高信息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就要落实在更为具体的提高企业核心能力上面,落实在“四强四优”上面。

  融入是说,企业战略是既定的、对的。从实践中,我们看到是,按这种要求,企业一把手已经可以通过决策支持系统,从财务、到投资、到管理、到人员,透视到集团企业每个神经末稍,包括每一分钱,每一个人,收放自如地随时掌握企业的动态情况。这样的管理水平,可能已经超过了同行业世界第二名的水平。

  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在总结拿破仑战法的时候,提出“穿透战争迷雾”的说法。意思是说拿破仑每次决策,都是在信息不充分情况下做出的,都要依靠直觉“穿透战争迷雾”。“迷雾”是指不确定的信息。而毛奇则通过参谋部机制,将依靠直觉,变为依靠系统决策。

  如果环境发生了变化,企业要求调整战略的时候,这套系统能不能发挥总参谋部的作用,甚至能不能提供保持企业基业常青所必要的信号?举例来说,能不能支撑企业根据形势需要,在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之间,进行来回调整?能不能给老板显示出,在他现有的战略之外,还有别的因转型而出现的战略,可以达到更好效果?至少我看到的许多系统,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

  一把手掌控信息化,不光是控制,那是针对确定性而言;还要把握,即能动的、创造性地化解风险和不确定性。信息决策系统不仅要让老板看到,他的一个明确的决策,如何变成确定性的指示信号,层层分解,层层控制,达到目标;还要让他看到,战略形成之前,穿透迷雾所需要信息;帮助他在战略形成之后,根据战略环境变化,甚至可以进行战略本身的修正。

  这些,恐怕都是一把手需要,而目前信息化还没有做到的事情。如果不能解决一把手最核心、最焦虑的战略问题,让一把手重视信息化,能重视什么呢?他只能重视信息化不太重要的方面,因此不太重视起来。

  至于能在企业基本价值观上,在核心竞争力上,在战略上帮助老板的系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与现在的系统有什么不同,限于篇幅,以后再揭开我自认为的谜底。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