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被感知的网络

  舌头上的电刺激怎么能转化成图像呢?其实,如果你了解蝙蝠的原理就容易理解了。

  就像科幻小说家儒勒 ?凡尔纳(Jules-Verne)预言了潜水艇一样,很多的科学发明都是从科幻当中吸取灵感的。而近几年有关网络的最有名的科幻电影当首推美国1999年推出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抛开复杂的故事情节不谈,《黑客帝国》讲的其实就是,在未来,人类可以生活在虚拟现实之中,甚至不能分辨真实和虚幻。

  人的意识和网络环境相混淆?这看起来很荒谬,谁还能分辨不出哪里是自己的身体,哪里是网络呢?但看了下面的实验,你也许就会改变自己的看法了: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康复医学与生物医学工程教授保罗·巴赫里塔(Paul Bach-y-Rita)发明了一种利用人的舌头“看”和“听”的技术,并据此开发出了被成为BrainPort (大脑港)的设备,戴上这一设备,盲人就可以通过舌上的感觉学会“看”。“大脑港”的一端是一个小型摄像机,另一端通过一条电线与舌头相连,电线末端是144个微电极,摄像机捕捉到的视觉图象被转化成微量电刺激,通过微电极传导到舌头上。经过简单训练,大脑很快会获得正确辨别这些刺激,并将刺激转换成对外界空间的“视觉”了解。

  也许很多人会感到困惑:舌头上的电刺激怎么能转化成图像呢?其实,如果你了解蝙蝠的原理就容易理解了:蝙蝠在飞行中不断发射高频超声波,并用耳朵接收障碍物造成的回声,以此判断障碍物的形状和大小,可以说,蝙蝠能够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灵敏地捕食,在漆黑的岩洞里躲开障碍物,不是用眼睛,而是用耳朵“看”到的一切。

  我们所熟悉的感知方式有视、听、嗅、味、触觉,其实人体还有了解自身肢体状态的本体觉和平衡觉,但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人类完全可以开发出超越上述感知方式的新知觉体系。原理很简单,大脑是能够处理任何刺激的输入的,只要这个输入反映了外界环境的变化,大脑就能对这个刺激做出解读,并还原出外界环境的基本“图像”。这个外界环境可以是我们所处的物理环境,也可以是虚拟环境,比如互联网。

  据美国AMD公司分析,到2009年1月,全球互联网用户数已经达到15亿人,今天的互联网已经变成了一个庞大到任何人都无法理解的数据库和人际关系系统,而由于无法理解,其资源也就很难被充分利用。那么,我们能否利用巴赫里塔教授的原理,将无法理解的、干巴巴的互联网数据转换成容易理解的图像呢?其答案是:能够。

  也许,未来这种知觉会被叫做“网络觉”。我们戴上用互联网实时数据不断形成刺激的装置,能够“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互联网。而随着无线互联网的普及,随着实时的交通、通信、医疗、教育信息被作为感觉刺激输入到我们的大脑中,我们还会拥有“交通觉”、“通信觉”、“医疗觉”、“教育觉”……

  人类生理上的进化近乎停止,但利用科技的认知进化正在迅猛发展,而群体水平上的进化则刚刚开始!下一章我们会来谈谈基于网络的群体进化。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