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临床需求为核心 建设医院信息平台

  • 来源:计算机世界
  • 关键字:临床需求,核心,医院,信息平台
  • 发布时间:2011-07-06 16:32
  不久前,为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推进以电子病历和医院管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医疗机构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提供医疗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促进医疗卫生领域业务应用系统互连互通和信息共享,卫生部组织有关专家先后研究起草了《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征求意见稿)等。无疑,这对指导各地推进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整体设计 分步实施

  “应按照整体设计、系统集成、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实用高效的原则,对医院的信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 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副会长李包罗教授对记者表示:“要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和通讯标准体系,促进信息互认共享,防止和减少‘信息孤岛’问题,加强医院信息的数据挖掘与综合利用,充分发挥信息在临床决策中的作用,发挥信息技术在改善监管和绩效考核中的作用,提高医院医疗行为的监管效率。”

  李包罗教授认为,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的特征是以电子病历为核心,以医务和临床人员的需求为核心,直接为看病服务。从技术角度而言,要实现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系统平台建设需要解决两个问题,新一代医院信息系统应具有两个核心的IT技术支撑,第一是架构,即存储分层。医院以前的核心是数据库,在过去20年的医院发展中数据库的设计是直接面向业务的,这造成了医院内部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出现,造成了越来越多的“信息孤岛”,现在要在这些数据库之上建立一个新一层的数据结构,这一新的数据结构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架构,集成了所有的数据,简称为CDR(存储库),以区别于过去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这是新一代医院核心业务系统的核心部分。第二是集成,即采取什么样的格式将数据拿出来,如何采取集成技术从这些异构的、不同厂商提供的、非标准化的系统里面把数据抽取出来进入到新的数据结构中。目前,很多IT厂商也具有集成技术工具,但往往是通用性的。

  鉴于此,李包罗教授强调,医院信息平台体系架构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新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不是一个推翻现有应用重建的过程,而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和现有的系统数据,通过医院信息平台来整合信息,并实现系统之间的业务协同。二,要基于企业信息架构分层设计的思路,按照企业信息架构理论和方法,以分层的方式设计医院信息平台,不同的层次解决不同的问题。三,覆盖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生命周期。四,全面支持电子病历相关业务规范和标准体系,从数据层面遵循《电子病历基本架构与数据标准》。

  标准是实现

  互联互通的基础

  医院信息系统经过10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在发达地区和一些顶级的医院已经在运行很先进的医院信息系统。老一代的医院信息系统的重点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目的是提高医院效率与效益,服务对象主要是窗口业务和管理人员,采用的IT技术是数据库/Client-Server等;而目前新一代的医院信息系统的重点在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旨在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医疗差错,服务对象是医护人员,采用的IT技术是集成平台和CDR。

  李包罗教授认为,医院信息系统多数也需要信息的交换与共享,互操作性是指在不同的业务领域之间,在已经存在的、地位互相平等的应用之间,实现信息的互通、交换、语义理解与共享的能力。互操作性与传统上所采用的企业内部的信息与应用集成有着根本的不同,互操作性的首要目的是实现不同机构之间的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可以统称为卫生信息交换。实现互联互通要实现信息共享,做到信息能够交换,而且能够被系统所理解。如果只能够让人读而不能够让机器读取,那还不能够称做真正的互联互通。李包罗教授强调:“要实现互联互通,首先要有一套标准以支持互联互通。”据悉,到目前为止,卫生部已经制定了很多标准,为实现互联互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仍然还没有一个标准涉及到互通性。“数据源标准是制定互操作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有了标准还不够,还需要有一系列认定的标志。从政府层面看,国内目前还没有对互联互通标准的认证。”李包罗教授表示:“如果没有认证,所有的厂商都可以说我的产品是符合标准的,但是实际上是没有任何两个系统是可以连在一起的。”

  李包罗教授最后表示,《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和《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等技术规范不是强迫性的,规范只是一个参考,规范指出的是一个大方向,供医院选购时作为参考。

  本报记者 方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