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口径系列化:外贸型Q×4系列手枪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手枪,创意,工艺
  • 发布时间:2011-10-13 13:26
  国外早在1970年代就开始了手枪口径系列化研究,如德国HK公司研制的P7K3手枪系列可发射0.380英寸ACP手枪弹、0.22英寸LR枪弹、0.32英寸ACP手枪弹等不同枪弹。1990年代后期,奥地利斯太尔公司推出M系列手枪,其中M9手枪发射9×19mm手枪弹,M40手枪发射0.40英寸S&W手枪弹,M357手枪发射0.357英寸SIG手枪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意大利伯莱塔公司于2005年将P×4“风暴”手枪推向市场,该枪通过部件的转换可发射9×19mm、9×21mm、0.40英寸S&W、0.45英寸ACP等4种手枪弹。此外,世界上许多著名轻武器生产商也推出各自的口径系列化手枪,使手枪的发展呈现出基本结构通用化、品种型号系列化的局面。

  面对世界手枪口径系列化的形势,我国于2010年6月设计定型了外贸型Q×4系列手枪。Q×4系列手枪可以说是我国第一种口径系列化手枪,其基本枪型——CS/LP6型0.45英寸手枪在2011年5月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警用装备展上首次亮相,受到了参展枪迷和业界的关注。

  瞄准世界市场研发4种口径

  Q×4系列手枪经过口径系列化的优化设计,对枪管、弹匣、机心(与一般手枪不同,该枪的套筒由套筒体和机心组成)的安装部位均设计成通用接口,更换上述零部件即可实现不同口径之间的转换,能够满足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警察、保安、私人防卫等警、民用市场需求。

  Q×4系列手枪发射的4种枪弹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使用性。其中,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是目前世界手枪中使用最广的枪弹,0.45英寸ACP手枪弹和0.40英寸S&W手枪弹在欧美国家的大口径手枪中使用较多,而7.62×25mm手枪弹是前华约国家的制式手枪弹。另外,根据用户需求,也可扩展发射其他手枪弹。

  原理巧妙新功能设置全

  从外观上看,Q×4手枪与我国92式9mm手枪非常相似,二者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Q×4手枪套筒前部两侧均增设有斜条状防滑纹,更便于手拉套筒的操作;套筒座前部下方设有皮卡汀尼导轨,用于安装激光指示器、战术灯等辅助装置;握把左侧后下方取消了保险带环;聚合物套筒座没有明显的棱角,外观更圆滑,现代感更强。

  在整体结构上,Q×4手枪由套筒/枪管组件、套筒座组件、发射机组件、空仓挂机扳把、弹匣几大部分组成。该枪在设计结构的许多方面都吸取了军用92式9mm和5.8mm手枪的精髓,并加以改造。如其采用枪管短后坐+半自由枪机式的混合自动方式。这种自动方式既不同于92式9mm手枪的枪管短后坐式,也不同于92式5.8mm手枪的半自由枪机式,而是升华了这两支手枪的特点,在结构设计上非常新颖。

  92式9mm手枪采用枪管短后坐式自动方式,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其枪管外侧加工有闭锁突笋及导引突笋,当枪管随套筒后坐或复进时,由枪管下方连接座(固定不动)的开闭锁槽与枪管上的导引突笋配合带动枪管回转,使枪管与套筒开锁或闭锁,在开锁或闭锁后枪管便不再回转。

  92式5.8mm手枪采用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惯性闭锁机构,枪管外侧只加工有导引突笋,套筒后坐或复进时(枪管前后位置不动),套筒内侧的驱动曲线槽与枪管上的导引突笋配合驱动枪管回转,将套筒后坐的部分能量转化为枪管回转的能量,从而消耗了套筒后坐能量,降低了套筒的后坐速度。

  Q×4手枪枪管外侧则加工有长60mm的螺旋槽,这段螺旋槽始终与复进簧帽上端的螺旋突台扣合在一起,既起到开闭锁作用,也起到减速作用。更进一步说,当其枪管随套筒后坐5mm自由行程后,枪管停止后坐。与套筒一起向后运动的复进簧帽便在其螺旋突台的作用下驱动枪管回转开锁,自枪管停止后坐至套筒后坐到位的整个过程中,复进簧帽上的突台一直驱动枪管回转,从而消耗套筒后坐的一部分能量,降低了套筒的后坐速度,有利于提高射击精度。

  因此,Q×4手枪的自动方式是综合了92式9mm手枪的枪管短后坐式及5.8mm手枪的半自由枪机式的特点;其结构上也吸取了92式9mm手枪及5.8mm手枪的特点并加以改进,将二者枪管上的导引突笋演变成较长的导引螺旋槽,机构动作极为可靠。

  Q×4手枪的套筒结构与92式9mm、5.8mm手枪的有所不同,后二者的套筒是一体式的,即套筒体与机心由一整块钢材加工而成,而Q×4手枪的套筒体、机心是两个单独的机加件——这是为方便手枪在不同口径之间转换而设计的。机心由销子固定在套筒体内,由机心完成推弹入膛及抽壳等动作。更换不同的口径时,只需要更换机心即可,而不必更换套筒,简单易行,且降低了成本。

  Q×4手枪的套筒座由聚合物制成,上端镶嵌有金属滑轨,导引套筒在其上滑动。机械瞄具由矩形缺口照门与片状准星组成,准星与照门后方均加工有氚光管安装孔,可根据需要配装用于夜间瞄准的氚光管。Q×4手枪保险设置齐全,除设有击针及跌落保险、手动保险,还设有不到位保险,即套筒未完全闭锁时,击针无法前移,从而确保使用安全。值得一提的是,其击针及跌落保险在92式手枪击针保险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增加了锁住击锤的功能。保险状态时,击针保险销同时锁住击针和击锤,只有扣动扳机时才同时解除击针及击锤的锁定,从而增大了保险系数。

  Q×4手枪采用单动、双动发射方式。也就是说,每次射击时,首发弹可以选择单动或双动发射方式,而后续的枪弹则自动转为单动发射方式。具体原理是:

  装上满弹匣后,后拉套筒并松开,枪机将弹匣最上一发弹推进弹膛并闭锁,击锤被压倒并被阻铁扣住成待发状态,此时为单动发射模式,扣动扳机便可击发枪弹;射击过程中套筒后坐抛壳并压倒击锤,击锤被阻铁扣于待击位置,因此后续枪弹的发射均为单动发射模式。

  若首发弹进膛后或中途不想再射击,可将击锤松开至击发位置。因枪上设有击针保险及手动保险,可确保膛内有弹、击锤处于击发位置时也能安全携行。遇有紧急情况,只需将手动保险拨至射击位置,扣动扳机便可击发,此时即为双动发射模式。当然,后续的枪弹发射仍为单动发射模式。

  该枪采用双排单进弹匣供弹。目前有3种弹匣:容纳12发0.45英寸ACP手枪弹的弹匣、容纳13发0.40英寸S&W手枪弹或15发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共用弹匣、容纳15发7.62×25mm手枪弹的弹匣。由于这几种手枪弹的弹形尺寸差异较大,设计时以0.45英寸ACP手枪弹配用的弹匣为基础,其余弹匣作了结构上的通用性调整。

  全枪三大创意

  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

  Q×4系列手枪作为我国研制的第一种口径系列化手枪,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手枪领域的一些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应用。

  新颖独特的结构

  Q×4系列手枪结构设计独特,采用了枪管短后坐+半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枪管回转式闭锁机构。枪管上设计有开闭锁螺旋槽,同时在复进簧帽上设计有与之相对应的开闭锁螺旋突台。在自由行程阶段,该螺旋结构使枪管和套筒扣合在一起(半自由状态)。枪管和套筒完成自由行程(此时弹头早已出枪管)后,枪管旋转开锁并回转直至套筒后坐到位。该结构有效降低了套筒的后坐速度,防止炸壳,并使手枪射击起来手感好,且射击精度高。

  后坐能量匹配的新技术

  Q×4系列手枪是国内研制的第一款能发射多种口径手枪弹的系列化手枪,其主要研制难点是如何合理配置能量,即在同一种结构中解决不同口径手枪弹的后坐能量匹配问题。该手枪使用的枪弹口径变化较大,从7.62mm直到11.43mm(0.45英寸),不同的弹装药量、弹壳型式和材料、枪口动能等参数也有较大差距,因此研制时在能量匹配上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探索研究,最终找到了能够适应多种口径手枪弹的新技术。首先确定了4种口径枪管的全局性问题:一是确定4种口径枪管旋转开锁前的自由行程长均为5mm,二是4种口径的枪管外表面均采用相同外形尺寸的螺旋槽。这种新技术不仅解决了4种口径的枪管均能装入同一规格套筒的通用性、互换性问题,而且也便于大批量生产。此外,还解决了其他一些问题,如在研制阶段发现,发射7.62mm枪弹手枪的抽壳能量不足,最终通过在该型枪管内的弹膛处增设有利于抽壳的纵槽,解决了此问题。

  镶嵌金属滑轨的整体式塑料套筒座新工艺

  Q×4系列手枪在国内手枪研制中率先采用了镶嵌金属导轨的整体塑料套筒座新工艺。以前国产手枪如54式、64式、77式等采用全金属发射机座加握把护板的结构型式;92式9mm、5.8mm手枪虽然采用了整体塑料套筒座,但其金属发射机座上的滑轨与塑料握把分体设计,发射机座是冲压机加件,形状复杂,生产一致性差。Q×4系列手枪塑料握把在92式手枪基础上作了改进设计,金属滑轨经过简单机加后,在注塑时同时镶嵌入塑料握把,结构更加简单,工艺性好,且成本低廉。

  结语

  Q×4系列手枪作为我国研制的第一支能适应多种口径手枪弹的系列化手枪,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多样化的用户需求,降低了研制和生产成本。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手枪领域的一些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具有结构新颖独特,表面耐磨、耐腐蚀,使用寿命长等诸多优点。我们期待它早日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编辑/曾振宇

  □李良刚 陈华荣 姜黎明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