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孔蒂斯访谈录(下)

  • 来源:轻兵器
  • 关键字:孔蒂斯,访谈,FN公司,步枪
  • 发布时间:2011-10-13 13:31
  记者:您曾参加过“美国战备协会(ADPA)”的研讨会吧,我们知道这个协会就是后来的“国防工业协会(NDIA)”的前身。

  孔蒂斯:是的,那是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的事了。那些年,ADPA简直是全美轻武器设计领域内的名人集会。我当时也参加过多届,并利用这些机会结识了像以色列乌齐·盖尔等国外知名的轻武器设计大师。当时,ADPA每年都会召开年会,就像现在的NDIA年会一样,当时ADPA年会通常在美国东、西海岸轮流召开。

  记者:我们知道,您后来加入FN公司后,负责公司M240机枪的生产制造,FN公司是如何开始M240机枪开发项目的呢?

  孔蒂斯:M240机枪项目的开发源自M219(M73)坦克机枪在1973年赎罪日战争中的失败表现,当时美国向以色列军方出售了一批M73坦克机枪,但很快以方就向美方抱怨M73坦克机枪糟糕透了,这件事当时闹得沸沸扬扬,很多方面各执一词,国会内的亲以人士甚至还专门就此事发起了国会调查。

  其实在当初出售这批枪械前,本来还有一种备选枪械也经过了试验,但后来由于战事紧急,以方取消了更多的采购拨款,只采购了M73机枪。当时,我所设计的装甲机枪本来也在以方的选择范围之内。

  M73在中东的糟糕表现已无法挽回,国会遂要求在全世界范围内进行一次竞标,以便找到用于替代M73的新枪械。

  后来,FN公司的MAG58机枪在竞标中获胜,虽然此次MAG58机枪是作为坦克机枪采购的,但在看到其不俗表现后,美军将其列装为步兵班用机枪,命名为M240。为了满足大批量装备要求,FN公司特别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首府哥伦比亚设立分公司,但在分公司成立之后的一年中,公司始终处于较为混乱的状态。从管理的角度看,FN公司需要一名当地的枪械生产负责人员,他要能与军方代表交流沟通,并将军方的要求反馈回FN公司在比利时的总部。当然,你知道,FN美国分公司很快挑中了我,我过去也常常开玩笑说,我在FN美国分公司的工作就是“翻译”,将美国军方的英语转换为FN总部听得懂的英语。

  记者:说说您在FN美国分公司的任职经历吧,角色发生了转换?

  孔蒂斯:与以往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时相比,我在FN美国分公司任职后就更忙了,因为当时我们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连续赢得了军方多个项目的大批量订单,先是M16A2突击步枪,接着是M249机枪,然后又是Mk19榴弹发射器。这样,FN公司在短期内就面临着扩充产量的问题。特别是在生产M16A2步枪时,当时公司对这种枪械生产方面的工程质量管理人员较为缺乏,后来通过雇佣了不少前柯尔特公司的员工才解决问题,其中包括柯尔特枪械制造部门的前负责人以及多名高级工程师。在FN美国分公司工作的那段岁月,对我而言是一段特别的经历,通过与FN这家欧洲枪械企业合作,拓展了我的视野。在FN美国分公司任职期间,我先后到过比利时、法国以及加拿大,我的工作角色也从最初在试验室内里埋首于理论设计和改进的工程研发者,逐渐转变为负责生产管理甚至销售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记者:FN公司投标M16A2步枪的制造时,您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孔蒂斯:是的,我也参与了此项目的投标,我记得当时此项目的负责人约翰·艾恩正在伊利诺伊州的岩岛郡,于是我也到此处与他交谈和商讨。我把公司在哥伦比亚分公司的生产情况向他作了介绍。当时M16A2步枪实际上并不属于三军轻武器规划JSSAP项目,军方需要用这种步枪来替换早前故障率较高的M16和M16A1步枪,因此启动了此次竞标,无疑FN公司也希望分一杯羹。军方考虑到生产经验、成本等因素,只确定了两家竞标公司——FN公司和柯尔特公司,最后FN公司以较低的价格胜出。我还记得当时两家公司对每支步枪的成本报价价差只有大约14美元。由于要在军方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生产,对FN公司来说也是一次不小的挑战。

  记者:你们在全面投入生产之前,一定也获得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吧。

  孔蒂斯:是的,很多。这是FN美国分公司首次获得这么大数量的轻武器订单。在开始筹备生产事宜时,就有很多枪械零配件生产商向我们推销他们的产品,希望成为我们的子承包商,他们把自己的产品送到FN公司,希望能获得采用。但这些小生产商的产品质量并不过关。FN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他们中的很多产品很快就被淘汰出局。M16A2步枪的生产很快进入了正轨,在FN公司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下,M16A2步枪的质量堪称上乘,我们也与军方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记者:那么,M249机枪的生产情况如何呢?

  孔蒂斯:1970年,美国军方提出了班用自动武器(SAW)开发项目,当时几家著名的公司参与了竞标,有柯尔特、HK公司,FN公司提交了米尼米轻机枪,试验时被命名为XM249。试验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野外实战条件试射,但当时在我看来XM249并不具备实战试验条件,因为它采用的弹链供弹机构当时还未最终完成,因此在试验时多采用M16步枪的弹匣。测试时,利用可怜的弹匣供弹根本达不到试验所需的效果,对此军方也非常不满意。后来FN公司成立专门小组,负责供弹部分的设计,我也参加了这个小组。

  记者:供弹方案是如何确定的?

  孔蒂斯:我们认为对于高射速的支援武器来说,弹匣原本就非上佳选择。最终,我们提供了M249既能采用弹链、又能采用弹匣供弹的设计方案,并制造出样品,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在试验后发现这正是他们想要的。

  记者:弹链供弹的优势就在于,待进膛枪弹的位置都较为确定,而弹匣供弹就很难做到这一点吧?

  孔蒂斯:是的,M16步枪的弹匣在当初设计时遇到的就是这个难题,因为它采用了直形设计,不像AK47步枪弹匣那样适当弯曲。小口径步枪弹的弹壳通常采用上窄下宽的锥形设计,为保持弹匣最上方那发待进膛枪弹始终保持水平状态,大容量弹匣就不能设计成直形,而必须设计成像AK弹匣那样自然过渡的弧形。因而,最初AR15的25发直形弹匣在试验阶段总是供弹问题不断,之后在不修改弹匣设计的前提下,将弹匣容弹量减为20发才解决问题,但如果需要更大容弹量,比如标准的30发容弹量,弹匣就必须弯曲,或者像后来那样虽未采用自然弯曲,但在弹匣中部有明显折弯部分。在设计弹匣时,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弹匣口部长时间处于高应力状态非常容易破裂,托弹簧也会出现疲劳问题,远不像想像中那么简单和容易。而相比之下,弹链供弹几乎不存在上述问题。

  记者:米尼米机枪在设计中还解决了哪些难题?

  孔蒂斯:最初米尼米机枪的原型具有非常高的射速,特别是枪械使用日久以后更是如此。但自动枪械都存在这一问题,一旦射速改变,原来为特定射速条件下正常工作的机件很可能也会变得不那么可靠了。当时为解决米尼米机枪的这一问题,我们为其加装了液压缓冲装置,枪机动作过速则增加其阻尼,当然阻尼不能过大,否则会影响枪机在正常射速下的运动,这要经过很多次试验验证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在采取这些措施后,枪械也变得可靠起来。后来,军方的M240机枪也配备了类似的液压缓冲器。当然,就我的经验而言,液压缓冲装置可能也是问题之源,最糟糕的就是泄漏问题,此外射击环境的变化,比如温差、湿度及气压等,这些因素都对液压缓冲装置提出了更高要求。

  记者:据说军方启用M240机枪,您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是这样吗?

  孔蒂斯:可以这么说。我记得当时海军陆战队启动了一个价值1700万美元的枪械改进项目,也就是斯科公司的M60E4项目,这个项目的启动意味着海军陆战队希望继续保留当时大量配备的老式M60系列机枪。但我认为军方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枪械,于是我以公司代表的身份到本宁堡与陆军接洽。军方明显对此并无兴趣,接着我又在海军陆战队碰了壁。后来第75游骑兵团开始对M240机枪感兴趣,公司为该团提供了一批M240机枪供其试用,他们的反馈很好。M240机枪最初的导气系统配有气体调节器,有3档位置可选,这样就能适应不同的战场情况。这套导气系统非常精致,当时公司也准备将其作为优点予以保留,但军方在提出的修改意见中,却不喜欢这样的设计,他们不希望为士兵配备一种有过多选择的枪械,因为多选择虽然能保证可靠性,但在选择错误时更易出现故障,军方要的是一种简单的、能应付大部分情况的枪械。之后我们根据这些要求重新对枪械导气系统进行了设计,达到了军方的要求,为军方顺利采用这种枪械铺平了道路。

  记者:我们知道在1990年代初期,您开始更广泛地参与NDIA“国防工业协会”的活动,并于1998年离开了FN公司。

  孔蒂斯:是的,我于1998年离职,加入了美国国防工业协会(NDIA)。也正是在那年,我获得了“乔恩奖”,并与罗尼·巴雷特等人合作,为军方的一系列武器开发项目提供咨询和顾问服务。巴雷特是位非常聪明且有才气的自动枪械设计师,很快我们就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

  我还记得到该委员会后所做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军方当时正在开发的XM107狙击步枪,正是在我们的建议下,该枪代表试验性质的字母“X”被摘掉,而正式成为M107。事实上,这也正是NDIA的职责,因为政府和军方的高层决策者们对种种等待他们挑选的装备,并非特别清楚哪些才是部队真正需要的,而建立这种由资深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协会,其目的正在于此。也正因为协会所具备的官方咨询性质,他们要求所有入职的专家不得再从事公司的生产和开发工作,为此我离开了FN公司。

  加入该协会后,我最初涉及的武器项目包括XM107狙击步枪、XM197航空机炮等,只要其最前面的X字母被取消,也就意味着这一原型武器经过试验和安全验证,达到可供生产及服役的水平。在NDIA工作期间,日常论证工作每每使我获得启发,我希望把自己长期对枪械开发的经验和总结记录下来,但我又没有乔恩那么好的文笔和精力,专心完成一本著作,因此只好用录像的方式记录我的点点滴滴感悟。这部系统的视频名称叫作《和乔治·孔蒂斯一起看枪炮基础:枪炮及其原理》。这部录像片出版后引起不少爱好者和设计师的广泛兴趣。在制作这部片子的时候,我感觉又回到了过去全身心投入枪械开发的岁月。

  记者:在NDIA任职期满后,您就去了HK公司?

  孔蒂斯:是的,因为之前我认识不少HK公司的工程师和专家,当时他们正在寻找一名专业性强的业务经理,我在朋友的推荐下很快就成功应聘到了这一职位。在欧洲HK公司任职期间,我未再进行过任何设计和分析工作。我在HK公司总共干了3年,之后又到了佛罗里达的奈特军械公司业务部门任副主管,期间主要从事研发、生产的管理工作。

  记者:您怎么看待我们现在的轻武器系统存在的问题?

  孔蒂斯:问题肯定会有,但我并不认为我们需要改变得太多,因为每一种枪械或者说轻武器系统,它们的更换或修改并不只涉及其本身,它只是我们整个现有体系中的冰山一角,训练、备件、弹药乃至使用习惯等,都是与此有关的重要环节。所以说,如果想要变化,比如军方要想全面更换其士兵手中的枪械,那就需涉及到部队作战、训练、条令、后勤、物资装备等方方面面。比如,现在总有观念认为5.56mm口径的突击步枪威力过小,想要换成7mm或其他大于5.56mm口径的枪械。即便新口径的枪械已发展得较为成熟,仍须进行非常全面、细致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完成大量的物资准备,枪械本身自不必提,还有数以亿计,甚至十亿计的弹药、发射药、附件,乃至工业标准规范等。因此,我并不赞成仅因为系统的某类缺陷就对其采取全面否定的态度,就现在美国军方的轻武器体系而言,除非在此领域内出现了革命性的改变,比如,采用全新机械原理而且性能优势明显突出的枪械设计,像成熟的无壳弹及无残留发射药技术,或者完全以电能取代化学能发射弹头的电磁技术,抑或连金属弹头都被取消的定向能发射技术等,否则,我们不应改弦更张地强求变化。因此,在目前的枪械设计领域,每一步改进虽然都只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修补,但也都非常不易,至于要奢谈全面的改变则更加困难。

  记者:液体发射药可能是您枪械武器开发生涯中,最具革命性的项目,能谈谈这种发射药的情况吗?

  孔蒂斯:当然,液体发射药项目是我在通用电气公司任职时曾参与的项目,当初是希望开发一种可用于7.62mm枪弹使用的液态发射药。其实这个项目概念的起源非常有意思,因为当时我所在的开发团队主要从事航空机炮的开发,当初的想法就是如果发射药也使用与战机引擎相同的燃料,那么就可以携带更多枪弹,而且液体发射药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根据目标性质和远近,为弹药注入不同剂量的液体发射药,使其能精确地发挥出威力而又不会造成浪费。这个想法最初提出来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甚至军方也专门派人了解此项目概念设计及开发状况。我们所从事的枪械开发,在过去15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所有的发射原理都是基于利用固体发射药的化学能赋予弹头能量。150年来,虽然我们已让弹头飞得更快、更精确,使枪械本身更可靠,但我们基本上都是在相同的基础上构建起现有的轻武器体系。而液体发射药概念的提出,虽然谈不上是完全革命性、颠覆性的想法,但也相当激进。

  无疑,液体发射药无法像固体发射药那样自行燃烧或爆炸,它要发挥作用,需要像液体火箭那样提供一种强氧化剂,当时我们选择的是发烟硝酸(纯硝酸中以高压压入过量一氧化二氮气体,进一步提升物质的氧化性),因为这两种物质相遇后会剧烈反应释放出极高的热量和气体。在初步的试验中,这种液体发射药的确能赋予弹头更高的初速,看上去似乎非常不错。但到了工程制造阶段,就完全成了噩梦。发烟硝酸本身具有强腐蚀性、高毒性、易挥发以及低沸点的特点,它只能储备在压力容器中,同时输送管路也需完全密封。在经历多次试验后,仍然无法找到安全、可靠的使用办法。当然,也有人建议用纯硝酸试试,但这样除了无法达到所需的燃烧爆炸效果(弹头初速达不到要求)外,纯硝酸本身也会不断地挥发一氧化二氮,难以储存和输送;而用其他氧化剂代替硝酸,则同样不可行,因为遇到的仍就是能量过低的问题。最后,我们只得作罢。对此,我只能说我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打开了另一扇思维的窗口。(全文完)

  编辑/刘兰芳

  □毛翔 杨晓波 编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