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成为Facebook“成功的模仿者”,若要走得更远,中国的SNS还有很多需要独自面对的问题。
“开始玩Facebook,发现不能丢掉校内里的大学同学,又收到LinkedIn(美国知名商务社交网站)里的邀请,接着发现QQ里还有一大帮中学同学,还有MSN是新客户最频繁的联络方式,手机SNS……”网友Howard在博客里说。
于是问题出现了:如果你固定于一个SNS,那么其他SNS联系人就无法获取你的最新情况;如果你平等对待每一个SNS,就需要复制相同的签名档、当前状态、照片、个人日志等。大部分人会选择:一两个SNS高频率使用;其他SNS偶尔用用。“尽管看上去很平衡,依然无法掩盖浪费的本质。”
“校友—去中心化的小圈子—平台化”,这是Facebook的发展之路,而国内SNS从起步到扩张,除了要面对盈利模式的问题外,最终还是要回归SNS用户最基本的心理诉求。
从意见领袖到自娱散客
SNS的出现进一步体现了互联网“去中心”化本质。论坛里的意见领袖和广大的公共空间的参与者们,组成了一个以讨论公共议题为主市民意见广场,2005年左右,当SNS的第一缕曙光照进网络,虚拟生活与现实的界线就开始不那么清晰了。
网络2.0从市民广场分散到无数的“个人客厅”,作客的人有孩童玩伴、同窗好友、也有工作伙伴——用真实的社交圈,在虚拟世界里狂欢。
从“种菜”到“养猪”,从“抢车位”到“抢床位”,如果用户浅尝辄止,SNS网站上这些花花绿绿的APP应用也将不过是一堆代码垃圾,而大家都知道,SNS所谓的上千万用户量,往往只是计算机生成的上千万个个人页面,至于明天,他们的主人在哪里,没人知道。
“融资、烧钱、抢人、刷PV”,当SNS被看做是如今浮躁的互联网里的下一座金矿时,“人气+资本”成了国内SNS的生存下来法则。现在大部分SNS网站的做法是,以SNS社交服务为平台,广告与增值服务相结合。
艾瑞咨询iUserTracker在2009年上半年进行的网民行为监测系统数据显示,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成长之后,各种单一功能的Web2.0应用呈现出了逐渐放缓的趋势。
而面对博客、社区、视频这些被视为Web2.0时代代表的单一应用后,网民们一度高涨的热情正在降温。SNS的下一站在哪里?
SNS的三岔口
SNS的浓度正在逐渐被稀释,接下来,是一场真正的去垂直化的颠覆运动。
一段时间以来,单一的游戏类插件等给行业造成了错觉,而垂直化的社交网站也遍地开花,但从结果上看,垂直化是对Web2.0应用的割裂,把Web2.0平台一张大网切割成了孤岛。
导致用户热情下降的本质原因除了Web2.0应用的单一和体验缺乏创新而显得大同小异外,Web2.0网站过于关注娱乐性而忽视了Web2.0其实是一种沟通交流、分享和建立联系平台本质等原因,也使得目前的Web2.0在用户群锁定和产品开发上日趋垂直化,进而陷入了单纯分享娱乐的境地。当用户对Web2.0娱乐产品的最初热情消逝后,离开便成为了一种必然。
互联网行业资深评论人士谢文表示,现在市场中很少有一个Web2.0平台能够满足网民最广泛层面的沟通需求,差异化的竞争却把Web2.0平台带向越来越垂直化的误区。千橡集团董事长陈一舟表示,把校内网升级为人人网,就是其“去垂直化”的体现。
“Web2.0平台要想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就必须回归生活本质,走向大众化全领域的互动沟通平台,让社交行为实实在在地落实到真实关系和生活服务中,这样的定位才具有生命力,更能以高黏性和聚合力留住用户。”陈一舟认为,娱乐游戏等应用虽然能在短时间内圈住庞大用户群,但生命周期短的软肋总会暴露出来。
在定位上铺面撒网,仅靠从名字传达理念是不够的。改名后的“人人”真能比“开心”更开心吗?不管怎样,在这场关于SNS的游戏里,成为玩家最基本的资格就是,让洗去铅华的SNS,带给人们现实生活里同样的信任,以及在现实压力下难得的放松。
本刊记者马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