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棉难改弱势整理格局

  • 来源:投资者报
  • 关键字:棉花,农产品,政策
  • 发布时间:2012-03-05 16:30
  当原油率领一众商品高举多头旗帜强势上行的时候,棉花未免显得身形落寞。

  主力合约郑棉1209自2月7日放大量见到22730元/吨的高点以来,连续调整了12个交易日,阶段最大跌幅超过5.3%,直到近期方在60天线的支撑下企稳站上短期均线,但弱势筑底格局未变。

  早在2月初,棉花的利空端倪就已显现。美国农业部报告将全球棉花期初库存上调了35.8万吨,全球产量上调11万吨,而消费量小幅下调6.2万吨。中国棉花库存消费比也较1月调增2.27个百分点,至40.95%,高于近5年均值3.89个百分点。

  今年,中国和美国的棉花种植面积都将较去年有所缩减,但这种利好因素目前已被市场行为消化大半,尤其在左右棉价走势的核心因素皮棉需求显著疲弱的状况下,全球及中国棉花市场的供需状况注定将走向宽松。

  宏源期货农产品分析师王勇日前在接受《投资者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皮棉需求不振的主要症结在于下游需求疲弱,目前全球库存消费比和中国出口订单指数都显示出了这一点。

  全球方面,2012年2月美国农业部发布的WASDE(世界农产品供需预测)显示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达到55.39%,这是从2005/06年度以来的最高水平,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中国方面,2012年1月中国PMI中的出口订单指数为46.9%,比前一个月回落1.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以下,说明中国外需低迷不改。

  “下游市场产品的库存情况对棉价同样有影响。”中信建投期货农产品分析师潘颖在接受《投资者报》采访时表示,从1月的库存数据看,终端消费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王勇指出,国内外棉价差居高不下、外棉较国产棉便宜很多的结构性矛盾是导致国内需求疲弱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月22日内外棉价差高达2373元/吨,如此高价差的主要原因在于进口棉的配额制度。配额制度在保护中国棉花少受国外棉花过度冲击以及棉农利益方面作用很大,在此目的上也与‘棉花收储预案’相呼应,但由此滋生的内外棉价差却使得我国众多外向型纺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原料成本的劣势,加之近年人工成本不断提高,不难理解传统纺织订单的流失与纺织业出口订单指数的回落。随着进口配额的逐步发放,当前棉企更青睐进口棉,这显然是对国产棉价格的一种压制。”

  不过,棉花市场目前也存在一些积极因素。潘颖告诉记者,“一是收储后现货市场高等级皮棉数量明显减少,因此现货商对这高等级棉花后期销售比较有信心。二是市场一直关心新年度是否继续推出收储政策。一旦收储政策继续落实,根据粮棉收益比估算,收储价格将高于去年定下的19800元/吨的收储价。因此对棉价也形成支撑。”

  但她同时提醒说,尽管存在上述封闭下跌空间的利好因素,郑棉要形成一波像样的上涨行情最终也还要取决于国内外经济情况。潘颖认为,郑棉1209合约在春播前后跟随周边市场出现小幅反弹的可能性还是有的,但是大幅走高的基础不存在。“目前最有可能让棉价上涨的动力就是政策上的支持,继续推出收储政策。”

  新世纪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黄婷则表示,目前离收储结束仅剩1个多月的时间,按节后的收储进度估算,最终收储量或在280万吨左右,较本年度期末库存低近30%,因此收储对供给面的改善效果很可能不及预期。■

  《投资者报》记者 蔡臻欣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